《讀書回憶錄》七八九十

七《魯迅圖傳》

從前面的讀書經歷來看,我算是小有收穫了。心理心靈的書籍,不能讓我找到理想的答案。於是,我開始轉向文學之路。

爲什麼首先選擇讀魯迅呢?因爲縈繞我腦海裏的一個問題困惑我許久了。我小學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和初中班主任兼語文老師皆對魯迅先生情有獨鍾。那會我不知道魯迅先生的魅力在哪,感到好奇又困惑。

我又是硬生生地催逼着自己看完了這本魯迅傳記。還好,相比之下,這本比之前的心理學書籍好多了。但是,直到我讀完,我也很難記住魯迅到底經歷了什麼。我至今所記住的魯迅的故事,大都是那兩位啓蒙語文老師教給我的。

感謝兩位老師,感謝我的父母。父母給了我的文學基因,老師給了我的文學啓蒙。

接下來,我只要尋着路,腳踏實地地走下去吧!

倏地想起了課本羅伯特的《未選擇的路》。

黃色的林子裏有兩條路,

很遺憾我無法同時選擇兩者

身在旅途的我久久站立

對着其中一條極目眺望

直到它蜿蜒拐進遠處的樹叢。

我選擇了另外的一條,天經地義,

也許更爲誘人

因爲它充滿荊棘,需要開拓;

然而這樣的路過

並未引起太大的改變。

那天清晨這兩條小路一起靜臥在

無人踩過的樹葉叢中

哦,我把另一條路留給了明天!

明知路連着路,

我不知是否該回頭。

我將輕輕嘆息,敘述這一切

許多許多年以後:

林子裏有兩條路,我——

選擇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條

它改變了我的一生。

八《中華雜文百年精華》

魯迅不是以雜文拔萃嗎?我就從圖書館借來了一本厚厚的《中華雜文百年精華》。雜文,百年,精華。文章質量應該說得過去了吧。

這次病情逐漸好轉,那天晚上吃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麪,便是用這本書壓的。

之後我看了很多這種散文、雜文選集,我的感受很明顯。精華的確是精華,但是將這些不同的寫作風格的作家作品放在一起,通讀起來便是和紅酒兌白酒喝差不多。

把握作家的風格,十分重要。作家終獨成一家,離不開風格。而倘若你想成爲一個作家的話,儘量還是選擇通讀一個喜歡的作家的作品。即便這個作家的作品可能良莠不齊,但是對於其風格的把握來說,這是必經之路。想要一口吃個胖子,哪有這樣的捷徑呢?

九《活着》

這是室友曾經買的送給妹紙看的書,被我拿來讀完了。如今我把餘華的長篇小說全部讀完了,室友還在買書買花追那個妹紙。

唉,愛情有時候很簡單,我喜歡你,你喜歡我。愛情有時候很難,我喜歡你,你喜歡他。——他卻喜歡我。(╭(╯ε╰)╮)反正喜歡來喜歡去的,就是如此痛心疾首。

閒話不提了,說說餘華老師的作品吧。

餘華的《活着》,是我讀的第九本書了。第一次讓我感覺到讀書的快樂。我也可以被書吸引了。換句話說,我也愛看書了。

《活着》是我們書店賣的最好的書。雖然《白夜行》賣得最多。但是《活着》有兩個版本,加起來的話,應該無敵了。

《活着》講述的故事很慘痛。爲什麼我們要讀這些作品呢?因爲現實中我們的生活很慘,一想到福貴比我們還慘,我們是不是就覺得好多了呢?

十《偷影子的人》

同樣,這是室友買的。我看得心裏暖暖的。

我覺得能寫出如此治癒的小說,作者的內心一定是住着一位天使的。暖男一般的存在。

作品很好,適合我們這些正在成長的孩子閱讀。因爲我們都是孩子啊!需要被哄,需要治癒!

這不是心靈雞湯,這是棒棒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