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回憶錄》32-40

32.《人生不怕從頭再來》

這本書是著名內地女演員劉曉慶出的自傳,我讀完後感覺如同一次訪談。對於劉曉慶這個人物,起初我是充滿好奇的。作爲一位演員,我沒有必要去苛求她的文筆如何吸引我。真實的經歷,讓她的故事自有萬鈞之力。

她的故事十分精彩,可是她寫出來的文字,藝術表現力遠遠不夠,打動我的只是她的肺腑之言。大概這就是作家和普通人的區別吧。倘若有哪一位作家將她的經歷改編成小說而或電影的話,我想會更好看的。

其實,對於傳記文學,我看過的書當中,推薦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與《卓別林自傳》。

33.《虛無的十字架》

這部小說的情節,我記憶猶新。

故事是說的一對年紀輕輕的學生情侶,因爲年少懵懂無知,發生了性行爲,而後女方將孩子偷偷地生下來,雙方直接將其嬰兒埋葬的故事。而在他們以後的生活中,這“虛無的十字架”便始終無法解脫,桎梏一生。

這是東野圭吾的小說之一,算不上推理小說,但是讀起來仍然讓我感到青春無措的迷茫與無奈的傷感。

這感覺,像極了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

34.《不能承受生命之輕》

米蘭昆德拉的這本小說,幾乎可以說是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讀起來極其晦澀,讓我感到十分吃力。

故事情節很簡單,講述了一個三角性愛的故事。

平心而論,那些“媚俗”、“輕與重”、“靈與肉”等,我思索再多,恐怕也不能完全理解。

當然,我可以確信的是,這本小說絕對不是一本簡單的“黃色小說”,它是一部哲理小說。

35.《蘑菇圈》

可以說,認識阿來這個作家,大多數人可能和我一樣,開始的時候恐怕都是從《塵埃落定》瞭解到的。

《蘑菇圈》是一本不是太長的小說。倘若和《塵埃落定》相比,定是無法逾越的。可這並不意味着我對《蘑菇圈》給予一絲否定。

《蘑菇圈》的故事情節簡單了很多,但是讀起來味道依舊很好。在那個人人都吃不飽飯的年代,作者透過一圈小小的蘑菇,反映了生活的苦難,讓人讀完唏噓不已。

此外,阿來的小說語言,讀起來會很舒服,讀這一本小說一定不會很累的,是一種自在的享受。我仔細回憶起來,倒是有些許餘華《許三觀賣血記》的味道。

36.《嫌疑犯X的獻身》

對於這部已經被改編成電影的東野圭吾小說來說,已然是人盡皆知了。

東野圭吾的小說魅力之處不僅在於情節的波瀾曲折,腦洞的不可思議,更是對人和社會的一種深刻的理解。讓人讀完以後不僅讚歎他的想象力,更加佩服他的洞察力。

37.《皮囊》

這本書幾乎是我在書店每次必推的書單之一。

而且,每個人在讀完以後,幾乎都會讚歎作者的文筆,以及那對故鄉人事的深切追懷,讓我們感動不已。什麼是好文章呢?大概就是表達出了作者深刻的思想以及深切的感情的文章了吧。

餘秀華曾經說過,她是沒有故鄉的。爲什麼呢?因爲她一輩子都沒有真正離開過家鄉。對於年輕人來說,似乎不離開家鄉的話,永遠無法找到真正的那個自己。

無論有沒有故鄉,我們都會有一個家鄉。那便是我們最終的歸宿。

38.《信》

東野圭吾,真的不愧爲東野圭吾。

你若說他是個懸疑推理作家,他的確是。但是,倘若你只認爲他是一個懸疑推理作家,那你實在不懂得東野圭吾的高深之處。

這部《信》,便又是一個好故事,好小說。

哥哥爲了替弟弟籌集學費,闖入名宅,失手殺人,爲此入獄服刑。從此弟弟便背上了一個標籤——“殺人犯的弟弟”。弟弟卻因此失去了很多東西,在這個社會人,始終被歧視,被驅逐。這難道不是一部嚴肅的社會問題小說嗎?

小說的確敘述的是一個犯罪故事。可是東野圭吾的筆觸細膩到可以洞察整個犯罪分子的犯罪心理、犯罪動機,以及整個社會的千姿百態。

東野兄,無言以論,唯有頂禮膜拜之。

39.《性文化簡史》

我不知道爲什麼室友會買這種書,還赤裸裸地讓我讀完了。

嗯,這是一本看似“策馬奔騰”的有趣之書。實際上,歷史就是歷史,平白直敘的語言,就算性再有什麼文化,也很難寫出花來。

把歷史寫出花來的人有,不多。易中天中華史便是其中之一。可是他並沒有寫一本“性史”。

讀書最重要的還是樂趣,沒有樂趣的話,至少也得有些許思想吧。否則的話,怎麼能是一本好書呢?

歷史我不懂,我還是不妄加評論了吧。

40.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這本書有些許像《小王子》,語言和故事,都像。據說作者的創作背景是取材於《一千零一夜》和作者的切身體會。

有喜歡讀治癒小說的朋友,也許真的不如讀一讀《一千零一夜》《小王子》等這般童話故事。因爲它們都是那樣地乾淨純粹,這纔是我們最應該追求的。治癒也許並不僅僅是溫暖的愛,童真便是一團最熾熱的亮光。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那初心便是一顆珍貴的童心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