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閱讀這件事兒

閱讀這件事,似乎不是個事,單純的閱讀的能力,只要經過基礎教育的人都具備閱讀能力,也很少有人單單爲了閱讀這件事去找方法。基本都是拿起來書就讀起來。

突然有一天我發現讀書與讀書是不一樣的,讀後產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邏輯思維羅胖最初就是靠一檔讀書類脫口秀,走到了今天得到估值到70億,再看樊登讀書會,靠讀書收穫1400萬用戶,並且多個版本APP周活動量也有幾百萬。還有一個那些講書稿的供稿人,靠讀書也實現了吃飽穿暖的小康生活。就像查理·芒格說的一樣,每個成功的人,都是會閱讀的人。

而反觀自己並沒有給自己帶來太多變化,包括認知、見識、情感。

最直接一個原因就是讀書不夠多,最根本一個問題就是讀書沒有效率。

所以爲了自己讀書效率低的矛盾,我去找了有關閱讀的書,共有5本,分別是:《如何閱讀一本書》《快速閱讀術》《這樣讀書就夠了》《如何閱讀一本文學書》《閱讀的力量》。

下面跟你分享讀完基本書的收穫。

讓一本書真正屬於你自己

這個觀點是來自《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應該算是閱讀方法論中的經典之作,從第一版1940年到如今還熱度不減(在圖書館18冊被借走了15冊),說明這本書確實有其值得一讀、令人們信服的地方。

這本書中重點論述了分析閱讀,以前我認爲分析閱讀是認真分析某一段作者在講什麼,在讀後發現分析閱讀不是這樣。分析閱讀從最初讀一本什麼類型的書,讀一本書的目的,作者想解決什麼問題?到作者的論述框架,最後如何批評這本書,共計10個問題。

閱讀完一本書就是回答完這些問題,如果你真正可以把幾個問題回答清楚,說明那已經吸收了一本書的80%的內容。這本書還解決了我漫無目的讀書的問題,以前感覺讀書就是無慾無求高尚的事。結果浪費了大把好時光,現在知道讀書必須是項功利性的行爲,要不然你就無所獲,那讀書的意義自相矛盾。想讀書無非就是想獲得比我們更高的認知,或者想得到指導性意見,如果沒有目的性,爲什麼讀書打發時間。

帶着問題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可以將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自動屏蔽,畢竟每本書都要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也有我們不需要學習的地方。屏蔽的那部分就是不需要的。

放下執念收穫所有

放下執念,不用妄圖記住所有內容,這個觀點來自《快速閱讀術》,一位日本書評人寫的書。這個觀點直接指出了在讀書中一個弊病,就是渴望記住整本書的內容,絲毫不捨得遺漏一點內容,結果導致的結果就是讀書慢,忘得快,越讀越不自信,最終經常信誓旦旦的拿起一本書,卻是不了了之。

作者推薦的方法就是讓書在我們眼中、心中流過,就像音樂一樣,美好的片段自然會打動我們。而且遇到打動我們的詞句,不要試圖記在腦子裏,那樣會打亂閱讀的思路,用筆記本記下那一行,並且寫下一行打動自己的原因。

在試過之後,讀書的疲勞感明顯降低了許多,文字就像小溪流水一樣,從心間流過,遇到美的風景駐足欣賞後,繼續前行。一本書下來不僅不累而且還收穫了記滿美好詞句的筆記,以及當時自己的好心情。這樣讀書簡直超值。

學與用兩相宜

反求諸己這個來自《這樣讀書就夠了》這本書,這是其中一個核心觀念,主要講要打破以“知識爲中心的學習”轉向“自我導向”的學習。書中介紹的方法是便籤學習法,通過在I便籤上寫下自己對這個觀點的複述,在A1便籤上寫下與自己有關的經歷,在A2便籤上寫下具體目標,具體措施。通過這個方法可以解決一個很多人都存在的問題,就是“學用兩條線”,有自己對觀點的解讀,有與此有關的親身經歷,有具體目標步驟的實施措施。剩下的就是靠自己一步一步去踐行。

在這本書還有一個觀點打動我的,就是分析整理信息的方式,書中用了8個字概括“前因後果,適用邊界”,這8個字能瞬間分辨一個觀點與自己是否有關,特別是在問:爲什麼這件事對我重要,作者是怎麼引出這個信息的,如果我這麼有什麼好處,這個信息與另個信息的真正區別是什麼?發現自己不僅對面前的這個觀點進行檢視了一遍,也把自己曾經的知識進行篩選整理一遍。同樣是讀書,區別顯現出來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世間只有一個故事”這個來自《如何讀一本文學書》,作者托馬斯·福斯特是一個文學教授,因爲職業的原因他從一個文學教授的角度解讀了如何閱讀文學著作,在讀這本書時,我深感自己才疏學淺。但是書中作者告訴我的一個個道理,讓我深受啓發。其中我認爲作者說的最重要的一個觀點“世間只有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什麼呢?作者說這個故事就是關於人的故事,無論情節、環境、人設都是爲了書中人物所設定的,當在文學閱讀的過程中,發現一段不知所云時,不着急往下讀,當你讀到主人公出場時,你就懂了。就像書中說的那樣:長相特殊者,往往與衆不同。

這本書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裏面引用大量西方文學名著,這些名著許多我不曾讀過,但是激起了我極大的閱讀興趣,特別想讀一下其中的故事,因爲作者這樣描述這些作品:經典之所以經典不是因爲它們古老,而是因爲它們是很出色的故事或詩歌,因爲它們優美或有趣,激動人心或令人捧腹,或者兼而有之。

還有一本書叫《閱讀的力量》這本書我沒仔細讀,因爲我在瀏覽完這本書後發現,裏面我想獲得的東西特別少,所以速讀了一下,這本書主要想解決的問題,時下爲什麼讀書的人不多了這個問題。然後作者從讀書塑造自我,錘鍊自我,擴展自我三個方面展開討論。至於具體論據,我沒深讀。

在讀完5本書後,讀書速度有了一定的提升,主要是不在糾結文章小處,而是通過整本書去解讀文章的思想。就好比曾經在山谷以爲看到的是世界,當登上山頂才發現世界遠不止雜草和亂石。

最大的感受,自己從無慾無求型向需求驅動型轉變,不自覺中,讀書效率變高。算是解決了我想解決的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