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比爾·蓋茨認爲“機器人應該納稅”引發的思考

受人尊敬的曾經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先生漸漸老邁,但歲月根本擋不住他的頭腦風暴與蜜汁微笑。早前他曾提出“機器人應該納稅”的言論,今天隨着奕珀諮詢一同深入思考吧。

1. 比爾·蓋茨:“機器人應該像人一樣納稅”

隨着自動化的日益提高,機器人正在大量取代人力,而這種趨勢如果管理不好,則會造成跟目前抵制全球化聲音日益高漲相類似的結果。對此,比爾·蓋茨早前提出了他的解決之道:“搶走人類工作的機器人,應該按與工人所得稅相等的金額納稅。”

“現在,人類工人在工廠裏工作,比如說他創造了5萬美元的價值,這筆收入會被徵稅…如果一個機器人來做同樣的工作,你可能會認爲我們應該按類似的水平對機器人徵稅。”

蓋茨稱,這筆稅費將由機器人的所有者或製造者支付,用於資助勞動力再培訓。原有的工廠工人、司機和收銀員將進入醫療服務、教育或人類工人的作用依舊非常重要的其他領域。蓋茨甚至建議,政策應該有意識地“放緩採用[自動化]的速度”,以提供更多的時間來管理更大範圍的轉變。

許多傳統經濟理論或許會對這種相當於對效率徵稅的觀點深惡痛絕。數十年來,關於自動化的主流觀點是:被機器人取代的工人將轉移到生產率更高的崗位,進而帶動整體經濟的增長。

但這種觀點已經開始出現漏洞——正如蓋茨所說:“人們說機器人的到來是一種淨損耗,需要更積極地投入就業再培訓和其他面向受影響社區的項目。”

雖然蓋茨堅決支持政府在管理自動化的影響方面發揮作用,但他提出的兩條建議,對於自由市場主義者至少應該有一定的吸引力。

首先,蓋茨指出,未來20年,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影響,將是整個20世紀普遍存在的穩定的增量位移更爲集中的版本。僅靠市場無法應對轉變的速度,所以蓋茨進一步認爲,要將自由勞動力投入更好地使用,公共部門具有較大的潛力。

其次,或許也是更重要的一點是,蓋茨認爲,如果遭到公衆的抵制,自動化將無法順利發展。“如果對於創新帶來的結果,人類的擔憂大於熱情,這將是非常糟糕的…而相比只是禁止其中的個別要素,納稅絕對是解決這個問題更好的辦法。”

換言之,蓋茨認爲,如果自動化無法讓全體社會成員明顯受益,可能會誕生某種新型的盧德運動,技術因此受到的限制將遠遠超過稅收所帶來的影響。

如果不相信,不妨看看我們周圍的情況。目前正在蔓延的一種觀點是,全球化帶來的好處並沒有得到良好或是公正的管理,這直接導致了支持建牆和提高關稅的政治勢力的復興。如果不能明智地解決自動化的影響,這種情況或將在未來重現。

人工智能時代大潮來襲,未來機器人必將接替越來越多的人類工作。就在很多人擔心自己飯碗能否保住的時候,蓋茨已經想到了更多。

看看當時網友怎麼說:

pedj2:我們讓機器人7×24辛苦工作,現在還得讓它們交稅?各位,機器人啓示錄開始了

Reibinpo:未來某天,一個福特的自動化設備被選爲總統

djeee:我只想問,它發推特麼?

itonlygetsworse:機器人的AI纔不會擔心這個…它們能找出各種不納稅的理由

Pastoss:讓機器人相信,它們把錢交給了一個會爲它們謀福利的組織

welcome_to_reality:相信我,機器人一定會被稅

honorary_mexican:最後還不是中產階級埋單,什麼稅都是這樣

Oberon:還不知道機器人會不會算作中產

Divinityfound:人類爲了醫療交稅,機器人爲了維修交稅

Hiphoppapotamus:公司稅應該根據產出和就業人口之間的比率設定,而不是純利潤

Mexultron:如果機器人徵稅,我們應該允許他們投票。無代表不納稅

TheDevilsHorn:我還真想選一個機器人總統出來

HiddenOutside:當選的是…Robama

zxcvvcxz:我們都知道比爾·蓋茨是誰,不過爲了檢驗這個提議是否靠譜,讓我們假設它是別人說的,就一個沒什麼名望的普通人好了。我們肯定會告訴他,縫紉機沒被徵稅,農機設備沒被徵稅,清路機沒被徵稅;我們還會告訴他,通過科技創新增強生產力是我們經濟發展的必要元素,而人類的需求一直在進化,新的工作會如以往一樣繼續被創造出來。

onion2k:“新工作會如以往一樣繼續被創造出來”可能正是比爾·蓋茨所懷疑的。現在世界變化之快,我們從未見過,所以用歷史上新技術搶了人類工作時新工作被創造出來的例子,來佐證將要發生的事情,是大錯特錯,新工作可能無法被及時創造出來,我們需要思考這意味着什麼。

frik:他還想要一個付費查看的互聯網高速公路來着,但是消費者對他的Microsoft Network不買賬,只喜歡開放的www。

2. 蓋茨到底在說什麼?

蓋茨肯定不需要搏出位,他一定有他的道理。

咱們再仔細捋一捋。蓋茨想說的是,機器人代替人類的工作,可以解放生產力,讓人類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更多需要同情心和理解力的事情。但是所有這些都需要資金支持,而人類不工作,有可能讓納稅總額減少。

蓋茨也許在擔心:未來可能很美好,但沒錢寸步難行。

記者:有沒有什麼辦法在徵稅的同時不傷害創新?

蓋茨:當人們說機器人的到來造成了失業,屬於人類的淨虧損的時候,你會願意提高稅率甚至減緩機器人應用的速度,來想清楚:“OK,那些收到特別大沖擊的羣體怎麼辦?什麼樣的過渡項目是有用的?它們需要什麼類型的資金支持?”

幾乎所有領域都同時跨進了“機器換人”的大門,倉庫管理員、司機、清潔工…但也有不少有意義的工作種類,在未來20年裏,向這些工作提供更多人力是非常有益的,設置相應的政策也很重要。

應該想清楚,如果對於創新帶來的結果,人們整體上恐懼大於熱情,是不好的,這意味着人們不會爲了積極的方面去塑造它。而且,徵稅總比禁止其中某些要素好。但是創新有很多種形式,比如說自己點菜的餐廳,應該算什麼類別?硅谷有個機器,可以不經人手製作漢堡:真的!沒有人類的手去碰它。

記者:你更多地認爲政府應該扮演一個積極的角色,不該讓商業界自己搞清楚嗎?

蓋茨:商業界搞不清楚。如果你想爲解決不公平做點什麼,就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去幫助低收入人羣。因此,這意味着你可以放大對老人、殘疾人的社會服務,讓更多勞動力進入教育界。

商業能解決“我們會更富裕,人們會買更多的東西”這一部分,但解決不公平那一部分,政府是絕對的主角。徵稅的好處就是,將“現在資源都給你了”和“你要怎麼開展工作?”兩個問題分開。

3. 想徵稅的不止是蓋茨

其實“機器人納稅”並不是蓋茨一個人突發奇想,歐洲早前就一部關於機器人的法律提案投了票,其中就包括對機器人徵稅這一項。

不過,被駁回了。這項提案獲得396票反對、123票贊成及85票棄權。

歐洲議會收到的機器人稅提案,是由盧森堡議員瑪蒂德爾沃提出的,是要向機器人的所有者徵稅,用於資助因機器人失業人羣的重新訓練費用。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評論稱,徵收機器人稅將對競爭力和就業造成非常負面的影響。他們認爲,自動化和機器人的使用能夠創造新的工作崗位,提高生產力。

蓋茨曾表示,對超級人工智能充滿擔憂。不過幾個月後,蓋茨表示人工只能不會是威脅,未來10-20年會對人們的生活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根據調查顯示,超過60%的人擔心,在接下來的10年之內,機器人會導致工作崗位大量減少。不少人對人工智能心懷恐懼。

4. 機器人會讓很多人失業,那麼誰來交稅補缺口呢?

未來如果機器人全面接管人類的工作,那麼人們就會沒有收入——政府也就沒有所得稅,銷售稅和財產稅也將隨之減少。那麼不對機器人課稅的話,誰來填補那一稅收缺口呢?

機器人將會接管全球各地的勞動力市場——爲什麼不呢?對於很多的工作崗位,機器比起人類要更加快速,更加穩定連貫,更加聰明,成本也比你我都低。隨着人工智能加速取得進展,機器人將會擴散到勞動力市場的各個角落:藍領、白領、服務類崗位、知識類崗位等等。伴隨着工作的丟失,人們也將失去收入來源。當這一切發生的時候,政府也將失去收入來源。那麼,沒有所得稅的話,政府的錢要從哪裏來呢?

舊金山的立法委員金貞妍(Jane Kim)正在試圖提前解決這一潛在的收入缺口,直指問題的源頭:她想要向機器人課稅。她近期一直在與勞工領袖、學術人員和科技人士會面探討該激進的計劃,對於一個由腰纏萬貫的科技大佬和自由派政治家主導的城市來說,實施該計劃其實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金貞妍的計劃至少有一個問題:沒有人能真正在機器人是什麼的問題上達成一致意見。

不過,很難想象未來美國經濟有三分之一的工作崗位流失給自動化技術的時候,政府會袖手旁觀。“我的確認爲,政府將會在這方面實施監管。”金貞妍表示,“我是說,我知道科技界討厭聽到‘監管’一詞,但我們都是一個大社區和大社會的一份子,有37%的工作人口不再工作的話會引發很多的影響。”

金貞妍並不是機器人稅的傳道者。她在全球貧富差距最懸殊的城市之一扮演着參事角色。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勢必將會讓財富進一步集中在科技界精英階層手中。所以,對於金貞妍來說,機器人稅至少是一個值得探究的想法,但不必急着要在下週就開始實施。

5. 機器人的定義問題

問10個機器人專家機器人實際上是什麼,你會得到10個不同的回答。來自美國東北大學的漢努曼特·辛格(Hanumant Singh)的回答是:可展示“複雜”行爲和包含感應和行動能力的系統。那是一個非常寬泛的回答,恰恰表明金貞妍所面臨的問題會多麼地複雜。按照那個定義,無人駕駛汽車屬於機器人。自動駕駛模式下的747亦然。更不用說AI了,該類技術可能將會替代多得多的工作,儘管它只是依靠運行於智能手機的算法。那要對它們徵收機器人稅或者AI稅嗎?金貞妍仍在研究機器人的定義問題。

該問題不只是哲學問題:如果說該想法是爲了填充機器人接管各類崗位將會引發的財政缺口,那麼政治家們將要界定哪些自動化技術類型算機器人。稅務軟件可以說已經替代了很多的稅務專業人員。那你要將稅收軟件TurboTax開發商Inuit納入徵收機器人稅的範圍嗎?不難想象,未來你會從你家中的智能音箱Amazon Echo上的聊天機器人訂購商品。該機器人接着會調派配送機器人將商品送到你家門口。那麼二者算是合謀繞過UPS配送工人的工作嗎?

機器人定義方面的含糊性可能也將造成會計漏洞。華盛頓經濟和政策研究中心聯合創始人迪恩·貝克(Dean Baker)指出,“你可能會有一個有多個手臂的機器人,也就是說你不必有五個機器人,而是隻有一個,但它能夠完成五個機器人的工作量。你會避免爲其它的四個機器人繳稅。”

6. 稅收的死循環

然而,說到底,最根本的問題並不是會有多少機器人,而是人類有多少生產性勞動流失給機器人。不管因爲什麼原因,流失的工作就是流失的工作,結果可能都是一樣的。在西弗吉尼亞州,儘管沒有遭遇機器人的大舉***,煤炭工業已經陷入衰退,大批人因而失業。每增加一位下崗工人,該州就損失一份所得稅。沒有工作也意味着你會停止消費。“所以,商店賣不出東西的話,你就沒有銷售稅收入。”稅務基金會(Tax Foundation)州項目副總裁約瑟夫·亨奇曼(Joseph Henchman)指出,“然後,房地產價值就會下降,因爲沒有人想要在那些城鎮購買×××,因此政府的財產稅收入就會減少。”

傳統經濟的衰退和機器人接管勞工市場的經濟具有諷刺意味的差異在於,至少在理論上,機器人會通過提升生產力來刺激整體財富的增長。但美國的稅收體系仍然是以人爲中心,在機器人化的未來這會導致稅收的死循環。目前,市政府和州政府約30%的收入來自財產稅,20%來自銷售稅,另有20%來自個人所得稅。一旦你面臨普遍失業的境地,那些收入來源統統都會大幅下挫。企業將受益於成本較低且產能較高的機器人勞動力,但政府從它們身上得到的稅收將無法填補個人稅收的損失——該項稅收僅佔它們總收入的4%。

亨奇曼指出,“如果政府收入減少三分之一——自動化技術普及的預期影響——那意味着所提供的服務需要減少三分之一,不管是通過嘗試使得我們所提供的服務變得更加集中或者更加高效,還是通過減少政府的工作事項。”與此同時,由於自動化技術引發的普遍失業,那些服務的需求將會出現飆漲。

機器人稅並不是要幫助人們保住他們的工作崗位,它的意義在於,通過帶來普遍的基本收入,它可能有助於減輕自動化技術大範圍普及帶來的影響。另外,它可能也有助於帶來資金來提供職工再培訓——假如仍將存在可進行重新教育的崗位的話。

又或者,正如自動化技術擁護者所說的,機器人稅可能會以拯救經濟的名義損害到經濟。

不出意外,推動自動化協會對於機器人稅並不是很熱衷。換句話說,它關乎企業能否在一個爆炸性的新生行業裏保持競爭力——尤其是在涌現了大量機器人公司的中國。

此外,該組織說,最重要的一點是,自動化有助於將製造崗位帶回到美國。“這一將製造崗位帶回美國的想法之所以出現,一部分是因爲如果我們能夠實施自動化技術,那麼我們就有競爭力,”該協會的總裁傑夫·伯恩斯坦(Jeff Burnstein)說道,“而不必像過去20年那樣,在勞動力成本低下的國家展開製造工作。”

金貞妍方面,她仍在探索她的選項。她並不是機器人稅的傳道者。她是一位政治家,跟很多美國人一樣,她還沒有爲機器人所替代。

奕珀商務諮詢官網: www.ebobc.icoc.bz

由比爾·蓋茨認爲“機器人應該納稅”引發的思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