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5本書,我終於找到了自律達人的祕籍心法

真正的自律不是自我對抗,而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改變壞習慣,養成好習慣,是蛻變的開始;期待遇見更好的自己,是每個人對成長的渴望。

可爲什麼我們總是“今天定下百條路,明天繼續走老路”呢?是自控力不足?是缺乏動因?還是尚未掌握習慣的力量,卻急着毫無章法的橫衝直撞?

我的同事小李今天又信誓旦旦的讓我帶他去健身,這已經是他第N次在我面前誓言要開始運動減肥了。

小李年紀不大,但是血脂和血壓指標均超出了正常範圍,醫生也建議他要控制飲食、多做運動。

可他每次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堅持鍛鍊不會超出一週時間,再往後就看不到他的人影了。

工作忙、應酬多、心情差,都是他的理由。我說,你在忙,能忙到每天抽出半小時的時間都沒有嗎。

“今思百條路,明天回老路”,已然成爲拖延症患者的常態;想到和做到之間似乎隔着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

堅持一件事,很難?那爲什麼有很多自律達人可以保持30年運動習慣;爲什麼有些人,可以堅持10年4點鐘早起呢。

欲破招,先拆招。我們需要先搞清楚習慣是怎樣形成的,再去探究如何養成好習慣。

麻省理工學院腦科學研究小組做了一個實驗:在一個老鼠的大腦裏安裝了傳感器。研究人員將老鼠放到了T型的迷宮中,並在另一端擺了巧克力。
聽到隔板打開的“咔嗒”聲後,老鼠戰戰兢兢的摸索着陌生環境,通過嗅覺開始尋找巧克力,此刻,傳感器顯示它的大腦,尤其是基底核神經工作的非常賣力。
通過上百次的重複試驗,研究人員發現當老鼠越來越熟悉通往巧克力的道路的時候,它的思維活動開始減弱,不再需要通過嗅覺和觀察,就能行動迅速,直奔目標。
傳感器顯示老鼠大腦結構中參與嗅覺、回憶的部分都停滯下來,大腦的基底核作用越來越大,它讓老鼠的行動習慣化。

科學家據此將大腦的此種特性稱之爲:習慣迴路。

大腦會偷懶,長期處於工作狀態,它也不堪疲倦。所以,大腦總在尋找更加省力方式。

而習慣由大腦中的基底核神經結構控制,不再需要大腦主體參與工作,從而使大腦主題獲得更多的休息時間參與更多的創造性工作。

下面以吸菸的案例來拆解習慣迴路是如何運作的。

習慣迴路由三步組合而成:暗示——慣常行爲——獎賞。

當菸民看到香菸時,大腦就會產生對尼古丁的渴求衝動,這是心理暗示;於是很自然的點上香菸,這是慣常行爲;吞雲吐霧之間感受着尼古丁給予的滿足感,這是獎賞。

而想要改變習慣,就要植入一個新的慣常行爲替代舊的慣常行爲,比如:嗑瓜子、吃口香糖來代替吸菸行爲。

但是真正改變習慣,並非僅僅替換慣常行爲這麼簡單。真正改變需要找到驅動行動的渴求感以及一套保障持續行動的機制。

1、找到強烈慾望

想建立新習慣,並長久堅持下去,首先要有一個觸發你行動的原因,這個動因就像導火索,可以點燃你的激情和鬥志。

我一個同事個頭160MM,生完孩子體重達到了150斤,每天愁於買不到合適的衣服,因自卑感而痛苦。但是愁和苦依然沒能點燃他的鬥志。

一次,送孩子去幼兒園,一個小朋友問他的女兒:“這是你媽媽嗎,她怎麼這麼胖,和你一點都不像”。一句話直戳內心,那一刻,她決心“減肥不成,毋寧死”。

經過半年不沾米麪和油鹽的艱苦生活,她成功減肥55斤,搖身變成了一個身材婀娜的辣媽。

健身,是我這麼多年唯一堅持下來的事情。因爲當初前女友的爸爸第一次見到我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怎麼跟個大蝦米似的,怎麼保護我的女兒”。

自尊心是個好東西,當它被戳痛時,就會調動大腦和身體做出改變。

2、謀劃暗示方式

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說: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

彭小六每天早起後第一件事就是打開空調、打開電腦,暗示自己要開始閱讀寫作了。

某位自律達人堅持每天早起後跑步5公里,當有人問他,你怎麼堅持下去的。他說:“我也不是神,經常懶癌爆發,不想跑步。但是每當有這個想法的時候,我就把球衣和跑鞋穿上,既然鞋都套上了,那就跑吧。

你看,他把穿上跑步裝備當成一個心理暗示。

3、建立獎勵機制

所有習慣,必定是因內心渴求而形成。

我一個同事是健身愛好者,上次他見到我說:“自從開始器械訓練後,怎麼變成了自戀狂了,每天除了自摸,就是照鏡子”。

自摸和照鏡子其實就是自我獎賞的一種方式,因爲他真切感受到身體的改變,看到了自己緊實的肌肉和優美的線條。

當你開始期望獲得自信,大腦渴求被他人讚美的愉悅感的時候,習慣更容易堅持下去。

4、建立懲罰機制

人的惰性屬於人的本能,本質是一種自我保護,是對自身生命能量的節制。

人人都有惰性,自律達人也不例外。區別在於,自律達人懂得利用懲罰方式,逼迫自己抗擊惰性,衝破舒適圈。

我認識的一個朋友,誓言要日更300天,每天2000字,兩週過後,痛苦和焦慮隨之而來;白天工作,晚上還要加班、應酬,時間不夠用啊。

每天日更2000字,哪來這麼多題材呢,他又因寫不出來而痛苦。

於是,他想到一個毒招,拉了幾個朋友建立了一個“找罵羣”,自己先發1000塊錢紅包,作爲完不成任務的懲罰基金,如果未完成任務,不僅1000塊錢沒了,而且還要被朋友各種數落、各種嘲笑。

每個人都有“損失厭惡”的心理,面對收穫和損失,人更加難以接受損失帶來的心理負擔。

5、幹掉小目標

100天閱讀閱讀14本書,比起1周看完1本書,哪個任務看起來更加輕鬆?

一週看1本書,比起每天看30頁書,哪個讓你更有信心呢?

一盆瓜子擺在你的面前,限定時間內全部吃完,可能你會猶豫,時間這麼少,瓜子這麼多,怎麼吃的完。

當你把拿起一枚瓜子放進嘴裏,輕鬆吃到瓜子仁的時候,你就會像條件反射一般,一枚一枚往嘴裏塞,根本並不下來。

因爲,我們每嗑開一個瓜子殼就會有一個瓜子仁作爲獎勵,這種滿足感就會激發持續行爲。

目標太大,容易讓人望而卻步;把目標化整爲零,再逐個幹掉,不斷獲得成就感,就會讓你動力滿滿。

6、可視化管理

戰隼說“目標可視化,可以帶給你很大的動力”,許多自律達人也是運用“可視化”管理形成自律習慣的。

抖音裏面有個小夥伴,每天早晨堅持跑步,朗誦,並自拍小視頻發佈在抖音裏;這種方式不僅將堅持的過程可視化,同時小視頻又獲得了15萬抖友的關注,還實現了收益。

自媒體時代是我們普通人崛起的好時代。通過視頻記錄自律過程,給他同時帶來了成長和收益的雙豐收。

7、團隊化運作

當下流行的一句話:一個人會走的很快,一羣人可以走的很遠。

參加過社區學習的小夥伴都有過同樣的感觸,在羣內你感受最深的就是溫暖,感受最多的就是讚美和鼓勵。

讚美,一方面發揮了獎勵的功效,能幫助你形成習慣迴路;一方面能夠讓你形成信念,相信自己能夠成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