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傳奇女書》:走進“君子女”的心靈世界

去年,我纔開始對甲骨文感興趣。

學習辨別、摹寫甲骨文之餘,我欣然地發現在中國的大地上居然還有一種女性的文字,是目前全世界現存獨一無二女性專用的奇特文字——女書。

女書自1982年被發現以來,已經處於瀕臨失傳的危險地步。一時,少數的語言學者趕赴湖南省江永縣進行田野調查,引起了各級部門的重視。

發現女書,解讀女書,保護女書,是重責。

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究和沉澱,湖南省江永縣文化館準備辦“女書培訓班”需要教材,當地幹部找到了清華大學的語言學教授趙麗明。

趙麗明教授是國內最早研究女書的學者之一,持續了三十多年的研究,出版了《中國女書合集》(五卷本)、《女書與女性文化》、《陽煥宜女書作品集》等書,受到季羨林、周有光、李學勤等老一輩語言學者的肯定。

爲了滿足湖南省江永縣文化館的需求,趙麗明教授給他們編了一本簡明讀本,但隨着“女書文化”的推廣,越來越多的人對女書感興趣,趙麗明教授在讀本的基礎上補充完善寫成了一本書——《傳奇女書——花蹊君子女九簪》。

2014年5月22日晚,中國音樂人譚盾創作的《微電影交響音樂史詩:女書》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舉辦了首演。這是對女書感性的解讀和推廣。相比之下,《女書傳奇》這本書是對女書作爲一種語言、一種文化現象深入、理性的解碼和探索。

從語言學解讀女書

目前,女書的起源並不明確。可以肯定的,女書是漢字楷書的變體。

趙麗明教及其團隊對近千篇共22萬字的女書原始文獻進行整理,統計出女書的基本字只有390個左右,比對了最後女書老人陽煥宜304個女書基本字的逐字考究,發現其字源95%以上來自方塊漢字。

楷書最早形成於東漢時期,那麼女書的形成原則上晚於東漢時期,並沒有比甲骨文早。

至於女書的發音,是湖南省江永縣的城關話,這是一種雅言。女書記錄了當地漢語土話的表音文字,一個字符記一組同音、近音詞。

當地的女性在一起做女紅時,就會一起吟唱女書,書寫女書。女書字基本上由點和弧線兩種筆畫組成,其弧線大都由上至下書寫,沒有提、勾、折,沒有絕對的橫、豎,圓也是由兩筆弧線圍成,不是一筆圈成女書主要寫在紙質面手抄本,紙片,扇面、布帕、花帶等等。

令人可喜的是經過各國標準化機構的投票,女書已於2016年列入國際標準化字符集。

過去,當地女性通過母親教女兒、姐姐教妹妹的方式學習女書字。現在,只要有興趣都可以到當地上培訓班學習了。

學習和使用女書的人自稱“君子女”,但令人心酸的是據女書老人說男人寫方塊字是在桌子上,女人寫女書則是在膝蓋上,因爲女人只有在照顧孩子、燒火啊等家務活時才騰出時間寫女書。

從心理學解讀女書

在《傳奇女書》裏,趙麗明教授講了一件事。

2001年,在北京清華大學召開心理學國際研討會上,經人介紹,趙麗明教授認識一個澳大利亞的心理醫生。這位醫生在澳大利亞開了一家女書診所,長達十年之久,來訪者有女性,也有男性。

從這次碰面上,趙麗明教授認識女書有兩個功能:第一,自我傾訴。女書通過自傳、書信、民革等方式自己心裏的苦都說出來,寫出來,唱出來,是自我減壓的方式。第二,小組交流。過去的女性在一起做女紅、寫女書時,七嘴八舌地說着各自的心事,讓大家知道起碼不是自己一個人在受苦。這種類似於心理學的小組交流可以引起共鳴、相互開導,也是一種心理調節。

過去,女性並不是作爲個體存在,在封建社會的神權、父權、夫權、君權等壓迫下,女性被剝奪了受教育權,像依附品一樣活着。比如: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意思是隻有女子與小人是難以共處的。關係親近了,他們就會對你沒有分寸,關係遠了就會埋怨你。

孔子描述公元前五世紀的社會現象:女孩子生下來就沒有受教育的機會,一到十六歲,頭髮往上一梳就嫁人生子了。

這種在我們現代社會看來的性別歧視,並不偶然。

公元前六世紀,智慧之地希臘社會中的女性也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女性的天職就是家裏帶孩子,管理家務。

直到近代社會,全球大部分地區女性的地位纔有所提高。因而,在過去的歷史裏,女書的出現對於女性的首要意義是心理的自我調節,然後纔是作爲女性主義存在的方式之一,是對男權社會隱祕而幽微的反抗。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女書既是譚盾所說“眼淚之書”,也是趙麗明教授所說“陽光文化”。想要走進她們的內心世界,讀女書就是最好的途徑了。

女書的解讀還可以從歷史、民俗、社會學、音樂、藝術等角度,前提是瞭解女書、認識女書。那麼,這本《傳奇女書——花蹊君子女九簪》作爲入門級的教材是合格的,正如趙麗明教授在後記所說:“《傳奇女書》是三十多年來對女書調查的濃縮,是在”一帶一路“上開戶的新篇章。它見證、記錄着女書的瀕危、女書的搶救、女書的重生。”

原創文:靈林玖玖,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