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我爲什麼建議你要讀《論語三百講》

有讀者在微信公衆號後問我:“現代社會,我們有必要讀《論語》嗎?”

這位讀者真正的疑問:孔子是兩千五百年前的人了——沒有互聯網、手機、汽車的社會,孔子說的話對我們現代人還有什麼用?縱觀孔子的一生,五十多年歲纔有機會做官,屁股還沒有坐熱就不被國君待見了。快六十歲的老人,帶領一幫弟子周遊列國差點喪命,還被路人說成“喪家狗”。

按我們現在成功的標準:孔子要錢沒錢,要權沒權,學習《論語》的意義又是什麼?

對於這位讀者的疑問,我直接反問:“你幾歲啦?”

因爲對待《論語》的最好的態度是中庸。

既不把《論語》奉爲圭臬,言必稱子曰,也不輕視《論語》作爲經典書籍的人文價值,應該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因此,儘管市面上有許多論調,我還是比較贊同臺灣大學哲學系傅佩榮教授的觀點: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讀《論語》;四十歲的中年人,讀《道德經》《莊子》;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讀《周易》。

傅佩榮教授十八歲開始學習西方哲學,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畢業 ,曾師從哲學大師方東美和余英時。直到三十多歲,傅佩榮教授因緣際會的情況下才轉向研究中國傳統文化,至今四十多年了。可以說,傅佩榮教授是貫通古今中外哲學的學者,既有西方哲學嚴密的邏輯,又有國學的寬廣胸襟和人文情懷。

深耕中國傳統文化肥厚的土壤,傅佩榮教授陸續出版了上百本相關的圖書,其中最受歡迎的圖書之一就是《論語三百講》。

據傅佩榮教授的推測,《論語》的形成是孔子的弟子們在守喪期間,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記錄孔子曾經的言行。然後,孔子弟子的弟子們修訂整理時,加入了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語而成書。比如《論語》裏就提到了“有子”“曾子”,子在古代是指老師,據此推定曾參和有遊的弟子們參與了《論語》的修訂。

《論語》共二十篇,篇名通常取開篇前兩個字,總共五百多篇。不過,傅佩榮教授在《論語三百講》只撿取了三百多篇內容進行白話文翻譯、解釋重點和對我們人生的啓發。


傅佩榮教授在序言裏說:“學習孔子,最好是年輕的時候。這樣,你就會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充滿希望。”

雖然,《論語三百講》是厚厚的三卷本、八釐米的厚度,但是閱讀的過程很快樂。畢竟,兩千多年來人性的改變是微乎其微,孔子思想裏溫和的理性主義、深刻的人道情懷和樂觀的人生理想對當下的我們還有很大的價值。

迴應了價值上的虛無主義

 我們身處多元化的社會,媒體資訊發達,按理說我們有更多的選擇,可以活得更精彩。

可是,事實上很多人都在迷茫、懷疑和質疑這個世界。

以劉強東“明尼蘇達州強姦案”爲例。起初,網友以爲是劉強東作爲大佬“潛規則”志願者劉靜堯(音譯),可是等美國檢方放棄刑事起訴的消息傳出,網友又認爲劉靜堯設下的“仙人跳”。然後,隨着劉靜堯提起民事訴訟,雙方發佈的事發當晚的視頻,網友的意見不一,於是各種“陰謀論”的謠言四起。

在這個案例中,有分別支持、反對、污衊劉強東和劉靜堯的網友,也有隨着媒體公佈的信息而搖擺態度,那麼,請問你們判斷真假、善惡、美醜、是非的標準是什麼?

生而爲人,沒有價值上的判斷標準就很容易被媒體帶節奏而迷失自我。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孔子。

孔子生在一個禮壞樂崩的年代,他看到人們所處的價值困境。他找到的突破點是學習周公,禮治天下,仁德當政。

因此,孔子學習周禮,長期給人家辦喪事謀生。可以說,孔子是魯國最懂禮制和禮數的人。因此,魯國的貴族請孔子教導他們的兒子學習禮制,而孔子呢。既然教了貴族們的兒子,對於想求學的平民百姓的男孩子也一樣教,打破了當時貴族壟斷的教育。

孔子對所有學生的期待是一致:成爲君子

君子的原意是指政治上的權貴階層,但是在孔子看來:君子是指德行美好的人。那麼,君子是天生成就還是後天修行習得呢?

說到這裏,傅佩榮教授不得不澄清一個概念:孔子沒有說過“人之初,性本善”,孔子的原話“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論語﹒陽貨第十七》)

傅佩榮教授認爲,如果孔子主張人性本善,那麼他就沒有教導學生成爲君子的必要了。至於現在我們很多人認爲孔子主張性本善,全是因爲明朝學者朱熹在《四書集註》的錯誤解讀造成,甚至我們現在很多對《論語》的誤解也是因朱熹的解讀而起,因此傅佩榮教授專門寫了一本書《朱熹錯了——評朱注四書》。

傅佩榮教授認爲孔子主張人性向善,“向”代表力量,力量有強也有弱,這就是相近。

人性向善論,這是孔子教導學生的基礎,也是弟子們經由學習成爲君子的基礎。

子曰:“君子不器。”——(《論語﹒爲政第二》)

傅佩榮教授解釋爲:孔子說:“君子的目標,不是要成爲一個有特定用途的器具。”也就是說,在孔子的想法裏,君子應該是全方位的學習,即全人教育——人才、人格和人文的學習。

人才是指有一定特長服務社會。

人格是性格的健全和管控情緒的能力,由內在的真誠開始薰洗。

人文則是在藝術愛好和修養和宗教信仰的學習。

愛因斯坦說:“專家只不過是只訓練有素的狗。”這是一種 “僞君子”。

對當下而言,我們的社會不要等再次發生“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等高智商犯罪時,纔開始檢討家庭和學校在學生人格和人文方面的缺失。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論語﹒爲政第二》)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論語﹒雍也第六》)

通讀《論語三百講》後,不難發現孔子孜孜不倦地教導弟子們如何成爲君子,真正的君子的言行是什麼樣,無形中將自己的價值體系融化在日常生活中。

教導我們改善生活的方法論

大學剛畢業時,我們在平衡工作、金錢與人生理想的關係時,孔子早就想透了。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意思是,財富可以求得,就算在市場擔任守門員我去做。如果無法以正當手段求得,那麼還是追隨我所愛好的理想吧。

當我們邊工作邊參加一些升職考試時,我們不是爲了追求證書而考試,而是爲了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能力。那麼,我們不要忘記孔子這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當中國女留學生在日本遇害“江歌案”發生後,我們在思索交友之道時,孔子已經給出交友的標準:友直、友諒、友多聞

當《都挺好》《歡樂頌》播出後,我們在討論原生家庭時談到孝文化時,孔子對於不同的人來請教“什麼是孝”時給了不同的回答,仍值得我們借鑑。

《論語》作爲一部經典文獻,孔子的人生價值觀影響了兩千多年來的學子;《論語》作爲一部儒家學派的必讀書,是我們瞭解儒家思想和儒教文化的起點;更重要的是《論語》仍在影響我們全球華人的精神世界和舉止言談,若是不讀,怎麼求得共鳴?

而懼於閱讀古代文言文的原因,很多人對《論語》敬而遠之。那麼傅佩榮教授這本《論語三百講》,是一本中國哲學的普及書,也是一本閱讀《論語》的入門書,值得一閱。

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

我想說,讀《論語》也要趁早!最好在三十歲之前。

原創文作者:靈林玖玖,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轉載請私信聯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