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閱讀技巧?沒關係,這裏有89條閱讀技巧任君選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讀書也是一樣,學習前人積累的讀書技巧化爲己用,讓自己能夠更有效率的學習、實踐。可惜的是沒有任何一樣技巧可以適合每一個人,也不能讓一個人一直持續使用。因此在尋找適合自己現狀的讀書技巧上,往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

有一位作者,在閱讀了日本市面上上百冊閱讀技巧類書籍之後,選取各家所長,並結合自己的經歷,整理出上百本書中的精華,寫成了一本書。無論你是讀書新手,或是讀書熟手,都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技巧,大大節約了你尋找的時間。這本書就是《高效能閱讀》。

作者原尻淳一出生於1972年,獲得龍骨大學研究所經濟科研究碩士學位,目前是龍谷大學經濟學部客座教授。書中89條讀書技巧,涵蓋了從不善讀書、不喜閱讀的讀書新手,到擁有個人立體化的知識體系,再到構建個人數據產出庫等各個階段。基本上,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現狀從中找到適合自己使用的技巧。


一、成爲讀書體質

如果說減肥人士想要變成的體質是易瘦體質,那麼讀書人士想要變成的體質就是讀書體質。

找到開始的地方

在成爲讀書體質之前,我們先要明白,即使是沉迷讀書的人,也有不讀的權利,更不需要將一本書從頭到尾完整地讀完。這一點,在本書閱讀技巧第一條的“讀者權利十條”中就有提到。

試想一下,與其一字不落、從頭至尾看完一本書後,暫時記住的只有最後幾頁的內容,不如將精力集中在書中最有共鳴的部分,反而更易記住。就像聽音樂一樣,往往記住的是最有共鳴或是高潮部分的幾句歌詞,一點都不影響聽音樂。這也是印南敦史的讀書理念——“像聽音樂一樣讀書”。

成爲讀書體質,需要循序漸進。首先要做的是讓自己不討厭讀書,對讀書產生興趣。這份興趣可以是愛好,也可以是好奇心,從這個方向找到專屬於你的入門書籍,也就是你的“座右書”,開始閱讀之路。作者原尻淳一就是通過兩本歷史學的入門書開始了閱讀人生。如果你現在既想閱讀,又不知道從何讀起,不妨先列出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再找到該領域的入門書單,從中尋找自己的“座右書”。

讀書不需要死磕書本

並不是所有的書,都可以直接拿起來就一直讀下去。對於我們目前沒有足夠動力讀的書籍,可以採用“曲線救國”的方式來幫助閱讀。比如查詢作者的人生經歷,瞭解生平趣事;針對書籍搜索相關的報導資訊;或是搜索作者關於本書的採訪資料。

這個方法不單單適用於《紅樓夢》《論語》之類的經典大作,也適用於一般的書籍。《無壓力社交》這本工具書真的不難,但是因爲個人原因,我幾次都讀不下去,即使把它放置一段時間再讀也是一樣。後來我搜索了一些有關這本書的相關信息,包括書評,再次閱讀的時候順利許多。有的時候,不死磕書本也是不錯的方法。

在《高效能閱讀》的第1章和第2章中,還有更多的技巧可以讓你沉迷讀書,不可自拔。


二、3種刺激讓你持續快樂讀書

一個月讀4本書容易,堅持三個月有可能,堅持一年很難。引發短暫的讀書熱情容易,堅持讀書習慣卻很難,因此我們需要適當的刺激以保持讀書的習慣。

保持對知識的渴求

人人都希望獲得知識,卻並非人人都渴求知識。保持對知識渴求的最好方法,便是將知識聯繫自身,讓知識變得對自己有用,讓自己需要知識。這類方法有許多,可以把知識同工作、生活聯繫起來,最快捷的當然是利用輸出加深對知識的需求。比如,費曼學習法是一種方法,寫作也是一種方法。

環境刺激讀書

環境的刺激可以潤物細無聲,作者原尻淳一在書中展示的書房不單單可以爲自己提供閱讀的環境,更是可以給孩子培養閱讀的習慣。即使家裏已經有了書房,作者仍舊將餐廳也打造成了可以隨時變成書房的地方。也許目前沒有書房,不妨先從爲自己打造一個讀書角開始吧。甚至連書架都不需要,直接將書豎着疊放。這樣的方法,既可以看到所有書的側面,也就是書脊,又方便抽取,看過的書直接豎着網上一放就好。非常方便。

書店裏有意外之喜

無論是通過“一元化筆記法”出了多本書的奧野宣之,還是本書中多次提到的齋藤孝,都曾在各自的作品中提及實體書店的重要性。在《高效能閱讀》一書中,作者也同樣倡導實體書店。

實體書店的好處不單是可以翻閱書籍,避免買到不合適的書。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實體書找到不在原計劃之內,卻又適合自己的好書。有的書店選書會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有主要經營歷史類書籍的,也有主要經營專業文獻類書籍,還有的書店裏店員對每一本書的不同版本、作者都能娓娓道來。除此之外,遇到書店的活動,可以從中瞭解更多書籍或是作者,也會有意外之喜。

以上三個方面是大的方向,具體有關持續讀書的技巧,作者在書中有一一羅列。


三、讓知識立體化

垂直型閱讀×水平型閱讀=知識立體化

作者原尻淳一在書中,利用職場上的“專才”與“通才”概念,形象地說明了垂直型閱讀與水平型閱讀的不同方向。

在職場上,專才通常是在某一個領域的佼佼者,並不侷限於一個行業。用寫作舉例,有的人是學習文案,有的人是學習書評,當作者足夠水平足夠的時候,寫作文案的不侷限於某一類產品,寫作書評的也可以不侷限於某一類書籍,這也是一種專才。想要成爲專才,進行自己領域的垂直型深化閱讀是必不可少的。

通才往往不侷限領域,是行業內佼佼者。同樣用寫作舉例,有的對於親子文非常擅長,並且不限體裁,無論是書評、講書稿、影評、新媒體文等等,只要是親子方向的,都寫的非常好,這也是一種通才。通才的閱讀方向是在自己水平方向上,閱讀所有專業領域的書籍。

兩者的方向雖然各有不同,但最終都可以將自己的知識立體化。這是因爲想要成爲“通才”,必須先成爲一定程度的“專才”。也就是說,在知識立體化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是往專才的方向進行垂直型閱讀。就像前面提到的親子文的通才作者,在一開始寫作的時候,往往也是選擇一種體裁去刻意練習,然後在逐步開始練習其它體裁。

在垂直型閱讀方面,作者運用了谷歌公司的投資基準比進行閱讀比例的分配。採用的70:20:10的分配比例,70%的比例用於當前領域的書籍閱讀,20%的比例用於對現領域有支持作用的,或是有可能成爲新領域的書籍閱讀,10%的比例用於完全未知的領域。這種方法一是可以保證垂直型閱讀的實行。二則可以擴展領域,如過之後是要進行水平型閱讀,也可以通過這個方法打好基礎。三來可以利用未知領域的碰撞,獲得刺激和啓發,增強本身的專業。

不論你是閱讀的哪個層次,都可以在這裏找到適合你的閱讀技巧

此外,在《高效能閱讀》中,作者大量採用了自己的經歷作爲案例,尤其是第5章有關知識立體化的部分,可以看作是一份簡版的職場規劃指南。

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閱讀》可以說是一本非常純粹的閱讀技巧類工具書,也可以說是一位讀書人士的閱讀之路。在家中書架放上這本書,偶爾翻閱,從中撿出一兩個讀書技巧用上,豈不方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