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歷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Libra

Libra的發佈註定會引起廣泛的關注,因爲它自帶所有區塊鏈應用都夢寐以求的“流量”,Facebook的用戶數足以讓它成爲全世界都在期待的“殺手級”應用。但是,Libra遠不止於此。

如果說過去十年中,每個嘗試理解區塊鏈的人都必須認真研究比特幣和以太坊白皮書的話,那麼,試圖瞭解區塊鏈未來核心價值的人,就要多研究這個可以稱之爲“第三座里程碑”的Libra白皮書了。

Libra真的有這麼值得期待嗎?它到底算不算創新?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本文嘗試從業務、技術和挑戰三個方面解讀下這位區塊鏈家族耀眼的“新貴”。

一、業務方面

(一)Libra迴歸經典

Libra業務白皮書開篇就許下宏願,“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爲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也許有人會覺得這句話野心過大,基於當前區塊鏈應用的各種“困境”,有些不切實際。但實際上,這卻是對區塊鏈經典的迴歸。

比特幣的目標是什麼?就是一個單純的電子現金系統。拋開各類關於“中本聰”對金融機構不信任的猜測,可以肯定的是,“中本聰”創造了一種可以較爲安全地、不依賴金融機構作爲第三方的點對點支付的純粹電子貨幣,可以更好地支持互聯網貿易的發展。到了以太坊,“V神”擴展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空間,從而使人們期待更多類型的應用,但是,擴展之路並不順利。“聯盟鏈”將區塊鏈技術推向To B應用,由此,區塊鏈主戰場轉移到資金雄厚、捱得住冬天的“大廠”之間,幣圈“一地雞毛”的亂象更加推動了這種趨勢。不過,“聯盟鏈”由於往往與“幣”無關而被“詬病”。

終於,Libra高調回歸了區塊鏈的“初心”,創造一個致力於改善金融基礎設施的、發“幣”的許可鏈,這恰似十年的輪迴,終於又將世人的注意力拉回了區塊鏈的起點。

(二)致力於改善金融基礎設施

區塊鏈是有能力改善金融基礎設施的,但談這個問題要繞點彎子談談金融的本質。

金融的本質就是金融服務,服務實體經濟,而這種服務,其內核是兩個字:融、通。“融”指的是資金調劑,就是將從資金富餘之處引導到匱乏之處,也就是所謂的借貸;“通”指的是資金的實際流動,無論是出於借貸還是支付的目的。金融服務就是撮合資金富餘者和資金匱乏者各自的需求,並把資金送達的過程。這是金融最核心的功能,其他的功能則是在此基礎上的演化。

“通”是金融的基礎設施,“通”的範圍和能力決定了“融”可以實現的範圍和成本,所以爲什麼Libra白皮書說十幾億人享受不到金融服務,因爲他們生活的環境中沒有金融服務的基礎設施。現代金融因爲業務日益複雜,基礎設施已經遠不止狹義的支持資金流動的基礎設施,還包括信用體系等支撐環境,但是“通”依然是最重要的部分,而且,非常昂貴,不要小看一筆匯款,尤其是跨境匯款,這是全世界所有銀行奮鬥了二百年、耗費巨資建立起來的“匯通天下”。

而區塊鏈技術的創造性正在這裏,比特幣建立起來的是一個在基礎設施方面“低成本”、無需維護的流通體系。之所以能夠實現這一點,依賴的正是可靠的“電子貨幣”。傳統銀行處理匯款時,真正的處理對象是實物貨幣,電子記賬只是實物貨幣在計算機系統中的映射,“錢”、“賬”是分離的,所以,必須靠保證金、複雜的多級清算來確保資金的真實性,也就是說,金融系統到現在已經接近“通”的處理能力上限的根本原因在於貨幣形態,現有貨幣形態下,更大的提升並不容易了。而比特幣採用了網絡內生的電子貨幣,直接實現了點對點轉賬,無需銀行的多級清算體系做支持,這種“錢”、“賬”一體化的處理正是其優勢所在。

Libra充分認識了這一優勢的重要性,也是再次強調了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價值。也許有人還會對其採用穩定幣這一電子貨幣形態抱有“遺憾”,但是,考慮到Libra要服務十幾億人,穩定幣已經是可以說服各類監管機構、各類用戶的最可接受的形態,穩定幣兼具電子貨幣的便利性和主流“法幣”價值穩定的優點,是實物貨幣到電子貨幣之間最合適的過渡形態。關於穩定幣的論述,參見筆者《新“匯通天下”:用穩定幣實現跨境支付方案》一文,本文不再贅述。

從業務角度講,Libra重回經典,致力於改善金融基礎設施,這是一次把區塊鏈技術拉回“初心”的嘗試,也是向世人重新證明區塊鏈核心價值的機會。

二、技術方面

最近也有文章稱Libra技術方面創新不多,其實,創新程度本身並不重要,技術關鍵在於支持業務落地,也就是說,Libra是否在技術方面進行了支持其業務願景落地的必要改變。

(一)存儲方面

衆所周知,區塊鏈技術是通過算力、存儲換取信任,其多副本的形式雖然有利於驗證,但是卻相當消耗存儲,在聯盟鏈中也有此問題。包括筆者在內,也有不少人提出只把哈希上鍊,鏈上存哈希、鏈下、數據數據中心存數據等想法,緩解存儲問題。對於Libra服務十幾億人的想法來講,存儲瓶頸不解決,平臺根本無法運作。

在技術白皮書中可見,Libra採取可以刪除數據,但是保留哈希的設計方式,重新提交數據則要通過賬本中的哈希驗證;通過採用Merkle樹累計器的實現方式,簡化新事務對舊狀態的依賴,只有當前狀態是驗證者處理事務唯一需要的信息;賬戶具有回收機制,並可能引入對存儲資源的租賃機制,以限制對存儲資源的“濫用”。

按照Libra的測算,它的驗證者節點可以存儲40億賬戶。

(二)共識效率與吞吐量

其實Libra在這方面面臨的是一個較大的挑戰,它以許可鏈的形態提供非許可鏈的服務範圍和能力。所以,它在現階段採用BFT類共識機制,通過隨機函數選擇每輪共識的Leader,隨機函數有助於提高選擇效率和安全性。而考慮到其世界性服務範圍需要面對的公鏈的網絡延遲問題,採用了“3-chain”提交規則,類似於比特幣六個塊纔算是確認記賬無誤,Libra是採用三個塊QC確認的提交機制。

最終其BFT協議選擇的是Hotstuff範例,以支持100個驗證節點,最終支持500-1000個驗證節點爲目標。記得筆者最初研究Fabric時,瞭解到BFT類共識機制在超過20幾個驗證節點時就會出現效率的大幅度下滑,EOS當初也只選擇了21個超級節點。考慮到Libra是全球範圍的,那麼支持100個驗證節點、達到1000TPS還是很不錯的效率提升了。其白皮書預測的應用場景中,線下支付依然主要方式,因此1000TPS這種已經接近Visa實際業務量三分之二的處理能力還是可以滿足初始需求的。

(三)資源結構設計

Libra提供的Move語言支持自定義資源類型的能力。模塊負責定義結構,結構分爲資源和非資源兩類,資源類可以描述貨幣或其他資產,Libra幣就是一種資源類型。這種模式使Libra平臺可以自由定義多種能夠以數量方式被消耗的資源,也即是說,Libra可以很容易地支持多種類型的“幣”或服務存在。Libra自身在平臺上並無特殊地位,但是,如果平臺上只存在Libra一種幣,或者只有Libra被廣泛信任時,Libra將成爲平臺上其他所有資源的度量。

按照Libra的定義,每一種資源都是一個分類地址,存儲該資源的所有賬戶都在統一路徑下,相當於每種資源都有一個邊界清晰的“倉庫”,這也使得Libra平臺上的資產和賬戶更容易管理。

(四)恢復能力

應該說Libra還是善用了自己的許可鍊形態,在恢復能力上做了些改進,使平臺更易用。

Libra平臺支持用戶在不更改其地址的情況下,更改用於交易的密鑰,解決密鑰丟失導致資產受損的問題;平臺支持區塊鏈的事務歷史從創始區塊重新執行,以生成當前的賬本狀態;在驗證者崩潰和重啓時維護安全性,即使所有驗證者節點同時重啓。這些恢復能力對一個成熟的金融系統而言,非常重要。

通過對技術白皮書的研究,可以發現,Libra的創新是立足於如何使其業務願景得以實現上,除了以上幾點,還包括出於對智能合約安全性的考量,設計了Move語言,並通過字節碼驗證保證安全,避免編譯器被繞過的問題等。

Libra力圖通過技術努力,降低其驗證者節點必須面對的硬件性能問題,從而爲將來過渡到非許可鏈創造條件。應該說,小扎的團隊在推出白皮書之前,對關鍵問題做了充分的技術準備。

三、挑戰

儘管準備充分,但是Libra仍然面對不小的困難。

(一)監管的態度

由於Libra依然保留了假名性,不會將賬戶連接到用戶的真實身份,因此在KYC(瞭解你的客戶)的監管規定方面會面臨直接挑戰。除此之外,Libra這種頗具“中央銀行”特徵的願景也會讓很多監管機構感到“棘手”。

(二)Move語言

以太坊當年的“軟肋”就是來自於智能合約的編寫,雖然Libra在此方面吸收了不少經驗教訓,但是Move語言仍然有可能成爲Libra平臺中比較容易出現漏洞的點。

(三)授權經銷商擠兌

這點頗像傳統金融機構。Libra平臺採用向授權經銷商發售Libra的方式發幣,也通過授權經銷商贖回的方式銷燬幣。由於Libra的儲備結構還是有些複雜的,因此,其存續過程中Libra與儲備的實際價值之間還是會出現無法維持在1:1水平的波動,而其後,如果Libra生態中出現了一些金融玩法,導致實際產生了信用創造,那麼,其有些複雜的兌換機制,可能會在特殊因素下,誘發授權經銷商擠兌的現象,從而導致流動性“瞬間枯竭”。

無論各家褒貶如何,Libra終究是堅決地走在了一條迴歸經典的路上,樹立起了區塊鏈歷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它在世界範圍內踐行普惠金融的諾言,依然值得區塊鏈行業深思。

作者簡介:付曉巖,原國有大行資深業務架構師,負責業務架構設計、項目管理,熱衷新技術探索與實踐,具有豐富的銀行業務經驗和企業級項目業務架構設計經驗,曾主導客戶關係、金融市場、同業、資管、養老金等多個領域核心系統的業務架構設計。公衆號:曉談巖說。從 2017 年開始探索區塊鏈技術及其應用,並發表《關於使用區塊鏈技術建設行業級同業交易平臺的探討》、《數字貨幣可能誘發的現金社會經濟活動的模擬與思考》、《聯盟鏈戰國:五大聯盟鏈橫向比對》等多篇文章。

相關文章:
區塊鏈架構設計建議:我們應該用區塊鏈做什麼?
從架構角度來談區塊鏈的十年發展歷程
結合區塊鏈和穩定幣的跨境支付解決方案
如何用“區塊鏈 + 穩定幣”技術來提升資產證券化市場運作效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