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透《道德經》第45章:克服恐懼的方法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衝,其用不窮。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爲天下正。

最完美東西好似有殘缺一樣,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似空虛一樣,但它的作用無窮無盡;最正直的東西好似彎曲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好似最笨拙;最善辯的人好像最不善言辭一樣。清靜剋制擾動,寒冷剋制暑熱。清靜無爲纔是天下的正統。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事物發展到一定的制度,必然會走向它的反而,因此,花開而未怒放時纔是最佳的狀態,開得太滿後就會衰敗,曾國藩一生恪守這一信條,稱自己的書齋爲求闕齋,將寫的日記命名爲《求闕齋日記》,就是希望一直保持這種“抱殘守缺”的狀態。

完美無缺只是一種最理想的狀態,或是一種幻想。世間存在完美的人嗎?沒有,一般來說人分爲五層,一眼望去只是最表象的感知層,包括外貌、身高和其它一切外部特徵;然後是角色層,他所從事的工作,他在整個社會大環境中的承擔的角色;第三層是資源結構層,他所能整合的資源,他的家庭背景以及其它一切社會關係;再往裏是能力圈,包括個人能力,以及其作爲槓桿所能撬動一切;最內層纔是一個人的內核,也就是這個人的存在感和恐懼。

爲什麼有人會說,“你變了!”,可能是這個人本身就在變化,也可能是沒有觸及到更深的層次。

爲什麼有人會想着博出位?因爲存在感不足,要刷一刷存在感;爲什麼人會煩躁?因爲存在感得不到滿足。

爲什麼人會憤怒?是由於恐懼的邊界遭到了侵犯;人爲什麼會焦慮躁動?是由於對未來充滿恐懼。

爲什麼有人會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一是由於興趣,二是由於恐懼。

恐懼伴隨我們一生,恐懼的邊界在哪裏,人生的成就就在哪裏。

清靜纔是剋制恐懼的重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