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衛靈公的理由——論語貫通165

本段是《衛靈公》篇的結束段落,回答了當初婉拒“衛靈公問陣”的理由,道不同不相爲謀也。

15•39 子曰:“有教無類。”
15•40 子曰:“道不同,不相爲謀。”
15•41 子曰:“辭達而已矣。”
15•42 “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

15•39、15•40有教可以無類,但是,同時有一個原則,道不同,不相爲謀。不與你一起幹事情。爲什麼在《衛靈公》篇結束講這個呢?我們知道,這一篇的主題是從國家的層面來講孔子學術思想的運用,所以以衛靈公開始,從衛靈公問陣開始。孔子選擇不回答他,爲什麼?因爲道不同不相爲謀。大家要從《論語》文章結構的編排上,理解孔子的思想脈絡,理解編者的用心。

15•41 、15•42表達只要達到意義就行了,關鍵是本質,道是否相同。而最後安排孔子相師之道來結束《衛靈公》篇,也很有深意。孔子是很懂得如何相師的,但是不相衛靈公,因爲道不同,不相爲謀。孔子重視的是禮的傳承、文化的傳承。所以,《論語》處處有筆鋒,小的安排都有深意,都有所指,要讀懂《論語》,不能不用心去體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