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論語貫通170

社會形勢,已經到了家臣叛亂的時代,禮樂教化的精神日益缺失,社會道德與文化精神在淪喪。

17•4 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17•5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悅,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爲東周乎?”
17•6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7•7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爲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17•4孔子幽默了一下他的學生。在政治治理時,強調在任何時候,都要有禮樂的精神;

17•5社會越來越混亂了,家臣造反的事例越來越多了。要拯救社會的文化精神,不可能再墨守以前的禮的體系。孔子希望,有人能真正重視禮樂教化的精神,這樣,哪怕是再小的地方,也可以讓他重新振興起來;

17•6 禮樂教化的推廣,重要點還是要從推行仁政開始;

17•7雖然強調君子要重視禮制,雖然強調君子不入於危牆之下,但在拯救世道人心時,君子也不必在乎自己的名節,執着於清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出淤泥而不染纔是真君子。時代在變化,君子要有菩薩道精神,而不能象匏瓜,繫而不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