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职场困境教会我的那些事

        ——把我的职场故事讲给你听


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是我十几年的职场生涯里,最刀光剑影、最跌岩起伏、最惊心动魄,也是我完胜过去,开启未来的一段时光。

这段时间里,我完成了职业生涯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决定性事件,给前十几年的职场画上了一个叹号,为后十几年的职场拉开了一道体面的帷幕。

至此,职场于我而言可进可退。进,根基牢固,行稳致远;退,华丽转身,不留遗憾。

这场鏖战打得艰苦卓绝,难以置信,以至于当最终战果摆在我面前时,我整个人百感交集、五味杂陈,反复念叨着“太不容易了!”“这是真的吗?”

太不容易的事是如何一步步成真的?当中有哪些决定性的瞬间、稍纵即逝的契机、值得借鉴的经验、需要规避的教训,以及不同于以往的想法、体验和感动。

这些不可多得的、难以复制的宝贵经历将写入我的个人职场基因,并持续在后续职场进化乃至整个人生进程中发酵。


point1: 选择适合且正确的职场之路

在职场,每个人赖以生存的核心技能不同,注定了每个人的职场之路大相径庭。

此次我之所以能打赢这场几乎不可能赢的战役,业绩是我最优势的弹药和火力,是我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出线以及抓住机会的重要筹码,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业绩,才使得后续所有阻力气焰难嚣张,所有助力师出更有名。

也许有的人跟我一样,业绩是你们拼杀职场的杀手鐗。我们这类人自律自强,努力有才华,往往个性也比较突出;

有的人,人脉是闯荡职场的通行证。这种人我羡慕却又学不来,他们性格好,情商高,善于合作,左右逢源,会讲话办事,上上下下风声水起;

有的人,特长是混迹职场的软实力。这种人多才多艺,单位各种活动中,台前幕后常抛头露脸;

还有的人靠心机、靠颜值、靠亲爹或干爹,此类人有他们的逻辑,职场凶狠且多陷阱,没有点特殊能耐,岂敢混迹于此?

在职场上,业绩、人脉、特长还有其它的路,究竟哪条好走?哪条走得更远?哪条路两边风景旖旎?没有现成的答案,只有你亲自走过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职场之路,不管选哪一条,如果想通往成功,就没有好走的。

我个人倾向选择适合且正确之路,只要路是对的,就不害怕遥远,哪怕这条路少有人走,也应该坚定走下去。

何谓适合?适合是一种私人定制,别人永远无法告诉你什么是适合你的。当然对适合的考量也并不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循,从概率的角度上讲与我们的性格、天赋、三观相匹配的路走起来应该会更顺些。

比如我属于性格内向、三观正(虽然有时太正又显得不太入流)、正能量多、自我施压、认真较劲、无懒可偷型,这样的我在职场上走凭业绩说话,靠实力吃饭的路,是最适合我的沧桑正道。(真不是夸自己有实力,如果不是职场艰难,谁愿意把自己累的一身才华)

何谓正确?正确的标准也是相对的,是彼一时,此一时的。比如对刚入职的新人来说,加班熬夜,累到上电梯的时间都能打个盹,这是正确打开职业生涯的方式。

但如果人到中年体力精力不济,还不管不顾地在工作中透支健康,恐怕就是过劳死的节奏了,这个阶段应该在战略上做加法,战术上做减法,战略上举轻若重,战术上举重若轻。

就个人而言,我理想的适合且正确职场之路是这样的——它能给我带来看得见的、可持续的、心智、能力、阅历上的成长和丰盈;带来别人拿不走的存在感、掌控感、安全感、成就感。鉴于此,我从一开始就笃定地踏上了靠努力、拼实力的职场之路。

这条征途注定一路荆棘丛生、风雨兼程、永无懈怠、但每向前一步都能为自己赢得信心、赢得助力、赢得转机,我也因此在职场上变得不可小觑、不断成长、持续发光。



point 2: 不是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

东野圭吾说,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

坚持,是在这场战斗中我最正确的选择,也是感触最深的,没有之一。

当与困境较量时,我们的防御机制被启动,极度渴望出现一根救命稻草,这根稻草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这是正常思维,也是常规打法。

但越是打超常战就越需要将前后顺序颠倒。先坚持住了,才能等到这根稻草。越是打硬仗,越要结呆寨。

刚开始在这场“不可能赢”的战斗面前,放弃的念头一浪高过一浪袭卷我的脑海,我耳边不停地回响着“不可能”、“没希望”。

而此时,恰恰是那些真正的朋友和亲爱的家人给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念,鼓励我不让步、不妥协、不放弃,不战斗最后一刻绝不罢休,最终让我:

在战斗之初,即使赢的希望渺茫,也敢打响转败为胜的第一枪;

在对局势误判时,即使出现暂时迷茫轻敌、犹豫不决、目光短浅,最终也能坚定识别出假招安,不至于功亏于溃;

在敌方狂轰乱炸下,即使谋略不足力量单薄,也成功突出重围出奇制敌;

在出现转机时,是坚持让无望变成了握在手里实实在在的胜利果实。

无论是如我这般体制内的,还是体制外的,每个人的职场上,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那一段、那一刻,走下去的关键不是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


我有个体制外的朋友,驰骋商界,诚信经营二十五载,他的职场故事后再次不容置疑地证明:坚持对于竞争激烈、举步唯艰的职场来说简直是所有努力和斗争的灵魂。

有一年年底,他的公司卷入央企的一场调查中,这是他经营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遇到的最寒冷,最难挨的冬天。

他认为作为公民配合调查是义务,更何况清者自清,无愧良心何须畏惧。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天天被约谈,最长的一次约谈了20个小时,他扛过来了。

有一次调查方要约谈他的女儿。他年轻时一心扑在工作上,没照顾好女儿,落下残疾,女儿成了他此生最大的亏久。现在又因自己连累到女儿,作父亲的心如刀割,临近崩溃。他压制住怒火,一字一句地对调查方说,我女儿身体不好,你们谈可以,但不要吓唬她,否则我们法庭见。

当这位被折磨了二十几个小时,满脸疲惫的父亲,在约谈室外见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满眼恐慌的女儿时,他向前一步紧紧握住女儿冰凉的手。调查员不许父女俩交谈,他说,我必须对我女儿说句话。

此时的他没有更多时间说什么了,于是他把女儿搂在怀里低声说了句,不要怕,有爸爸在。

给我讲这个故事时,他已在暴风骤雨后迎来了阳光灿烂,我被他的职场故事感动的同时更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支撑他走出来的。

这位了不起的创业者告诉我,当身陷刀架脖子上的绝境时,是“坚持下去”的信念让没有希望的绝境开出了希望之花。

没有坚持的职场,犹如四季没有春天、黑夜没有破晓、梦魇没有苏醒。这个道理,也小,也大;也显豁,也深邃。

但在职场上,能认识到坚持重要性的往往是极少数。为什么?

因为坚持既是进行时,更是完成时,既在过程中,更在结果里。大多数人往往太急功近利,播了种就想立即收获,殊不知在播种和收获之间有一段叫等待的时光,需要坚持的守护。

因为坚持在很多人看来是笨人才会用的方法,人人都自以为聪明,人人都更愿意相信做成一件事靠得是自己身上闪闪发光的才华、人脉、运气,这样才够酷炫吊炸帅。只有什么都没有的人才会无奈之下选择朴拙的坚持。熟不知,所有的才华、人脉、机会都统领在坚持的大旗下;

因为坚持的重要性只有坚持到最后的少数人才有发言权,而绝大多数都是半途而废者。

以上每条都曾是我在过往职场上坚持不下来的理由之一。正是我经历了这场战斗的洗礼,并因为有了坚持在先才有了后面一点一点清晰可见的希望之光,并幡然悟到坚持的巨大力量。

如果你和我一样,正在或将要做一件正确、必须要做且对你意义重大的事。在这条求取真经的路上无论遇到任何坎、任何难、任何妖魔鬼怪,无论你多么无能为力、不知所措、犹豫不决、痛苦不堪、心灰意冷,这都很正常。不要慌乱,更不㛳急着放弃。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学会和矛盾共处。不妨将“坚持”作为最后一道防线排兵布阵在你的战场上。

请记住“坚持”是成功者的墓志铭,“放弃”是失败者的通行证;因为坚持能生智慧、坚持能生资源、坚持能生转机,坚持能生万物。


point 3: 别皈依了绝望,学会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记得这场战役刚刚打响时,一开始形势并不有利于我。一天晩上,我怀着复杂的心情,一个人在办公室整理近几年的工作成果。我从文件柜里取出大大小小各种级别的证书,一本本翻看着,它们一头连着职场攀爬的苦日子,一头连着眼下并不乐观的困局。

一想到除业绩给力之外,其余的条件都不给力,曾经的付出、眼前的窘迫、未来的担忧一股脑儿地涌上心头,无助无力感像潮水冲刷岸边一样拍打着我,一遍又一遍。

灰心丧气的我把一摞摞证书扔在地上。东倒西歪、红得刺眼、散落一地的证书,如血流成河,一败涂地的战场。那晚的我,眼角溢出微凉的泪。

心似沉渊的我给摊了一地的证书拍了张合影,这些证书不再是攻占下来的高地,不再是战士胸前的徽章,而是如阵亡战士们的尸首横七竖八地躺在沦陷的阵地上。我写下了如骊歌般的一段话——

最好的青春,大把的时光消磨于此。
曾经的能耐变成今天的无奈。
也许是时候离开。

可见不可见、可闻不可闻、可触不可触的绝望感,弥漫、充斥、笼罩着我。一旦我相信什么,我就是什么,我相信了绝望感,我就变成了绝望本身。

绝望,让我在战斗打响之初士气低落想当逃兵;

绝望,让我面对强敌攻心战时沉不住气险些落入陷阱;

绝望,让我在战斗进入焦灼态时,动摇不定几乎乱了阵脚;

绝望,让我在即将迎来胜利曙光的前夜差点丢了初心缴械投降。

没有什么比绝望感更可怕的了。它如一只沉入海底的锚把我的认知、情绪、行动牢牢固定在“糟糕透顶”、“灭顶之灾”、“完蛋了”的消极礁石堆里。

这些羁绊住我,让我无法正常思考的绝望感40%源自客观现实,60%来自主观世界,是在我的主观感受中被放大、被极端化、被妖魔化的一股黑暗力量。

真实情况是,每个人职场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那曾经使我绝望过的一切,也是我热爱过的一切。必须熬过绝望,才能看见希望,就好像必须熬过严冬,才能走进春天一样。

我们每个人都是驾驭职场航船的船长,要想带领你的船冲出险滩暗礁,到达彼岸,就应该学会在绝望中看到希望,从消极中看到积极,学会看前方。

前方,是大海;

前方,是喷薄的旭日;

前方,是照亮寰宇的万道霞光……


好在上天赋予了我三把神奇的镜头——反向镜、长焦镜、广角镜,透过以上我看到了绝望之外的一抹希望之光。

透长反向镜看,这个方向看过去是死路一条,换个方向,甚至不止一个方向而是多向多维地从四面八方看会不会有出路呢?

透过长焦镜看,一切的绝望,只有离得足够远,才能看得真切;正如同所有的希望,只有走得足够近,才能感受震撼。试想一下今天过后,一周之后,甚至半年之后,绝望牢笼的哪根铁栅栏会不会有所松动,成为突破囗呢?

透过广角镜看,我能从这段经历中学到些什么?哪怕是绝望,能不能清新脱俗些;哪怕是失败,能不能从容优雅些。生而为人,即使在最悲观的时候,我们都有选择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朝向我们认为的 “ 好 ” 的方向。

当我有了这样对当时状态的检视,有了这样哲学式的自我发问,我不再被眼前暂时的绝望钳制得动弹不得,坐以待毙,而是见招拆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地熬过了纠结、争取、动摇、否定、崩溃、绝望,最终等来了绝地反击、突出重围的机会,在绝望的谷底开出了奇迹之花。


point 4: 马上行动,不问成败拼尽全力

当得知有这样一次职场机会时,我正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不舒服地躺在床上。这么说一点不夸张,当时的我重度感冒、腰椎间盘突出外加生理期,而且前一周才打了场硬仗还没缓过来劲来,真的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呀。(事后证明,那场硬仗是个坑,职场上一坑更比一坑深,此处省略一万字…)

可是机会偏偏就在我的状态丧到极致的时候出现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天将降大任于我的前兆,只知道这次机会非同寻常。

这次机会的出现没有周期可预判。不是像白天黑夜,天天都有的;也不是像四季,一年至少能轮上一次的;而是一个具有闺年属性,等了四年才出现一次的机会,甚至确切地说还不如闺年,闺年多久一次至少还有周期,四年长是长了点但总有盼头,而这次机会是在经历漫长的停止不前或者尘封已久的特殊境况下,突然间出现的。

在此之前我和一批竞争者等这个机会,苦苦等了四年之久,以至于时间太久,过程太煎熬,许多人包括我在内都已然萌生了放弃的念头。但就在我差点要放手的时候,机会来了,来得那么毫无征兆、毫无准备。


泰戈尔说:你的付出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伟人说的话固然伟大,但我想应该还有下半句,你的付出你受的苦只有被看见被认可才是礼物,才能照亮你的路。

在通往职场更高一层的进阶之路上,这次机会就是职场朝圣者日日夜夜的努力,被看见被认可的关键一步。为此,人人都趋之若鹜,竞争激烈且残酷。

如果抓住了这次机会,我以往所有的付出吃过的苦,加班睡办公室的日子、累到不能动的肩颈腰才会成为无悔;受到的不公、尝尽的委屈、遭遇的抹黑,所有的至暗时刻才会被一洗雪耻;亏欠家人的时光、青春里错过的美好,所有的付出才会变得值得。

正是在这一念头的催化下,我像海明威的小说《乞力马拉罗的雪》中那只冻死在雪山顶上的豹子,“白雪皑皑的山顶,没有食物和温暖”,但豹子还是去了,“从已有开始,向未有挑战”。我要做的就是不论抓住它的可能性有多大,收起虚弱软弱的人设,硬撑着变身为一名战士,放下清高,收起幻想,褪去幼稚、点燃斗志、不问成败,先战斗了再说。

于是,我带着身体上的不适、心灵上的疲惫,打起精神,停下手头一切其他事,关闭一切与此次战斗无关的干扰,收回被四分五裂的能量,让我的主观世界静下来、暗下来,而后我把智力、体力、精力、注意力,以及所有的有生力量如聚光灯般打在那个雪山之巅上,不眠不休地攀爬。

比那只被风雪吞没的豹子幸运的是,我在职场肆虐的风雪中抓住了稍终即逝的机会活了下来。当职场某个阶段的雪山被我踩在脚下时,我明白了那头豹子为什么明知道凶多吉少,还要选择向死而生。

因为做日后有可能成为里程碑的事,不是简单地为了一时的高兴、为了一时的名利、为了一时的争口气。而是此山一登,此仗一胜,此事一成,换来的是腰杆挺直、底气十足、自信如虹、目光如炬、步伐坚定,甚至是脱胎换骨的重生。


point 5: 必须有一帮鼎力相助的同盟军

多年的职场,我一直是独角兽般地存在,坚信高质量的合群合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我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的特征是:

不愿意依赖,更愿意自立;

不喜欢求人,更喜欢求己;

不希望受控,更希望掌控;

不擅于抱团,更擅于独处。

于是,这支队伍的最高统帅、出谋划策的军师、冲锋陷阵的士兵都是我;

这支队伍以一挡百、杀伐决断、单枪匹马、孤军奋战、自负输赢;

这支队伍在遇到打硬仗、攻坚战时局限性大、特别辛苦、十分无助、阻力重重,且一次取胜的机率偏低,往往需要大伤元气地折腾多次。

所以,十几年的职场走过来,我也不得不承认个人无论是眼界、能力、还是资源都不可避免地有盲点、短板和匮乏。这支队伍急需招兵买马。


在这场难度空前绝后,赢得史无前例的战斗中,多方力量协同作战的重要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回顾职场中每一次身陷战斗时,实力、坚持、希望、资源、战机我都不缺,但都没有这场战斗赢得如此漂亮,如此绝尘而去。

究其原因唯一不同于以往的是,此次调动了一切能为我所用的积极资源,启动了更多对的人帮我做对的事。比如,我把要做的事讲给有可能帮到我的人听;比如,千万别不好意思,该求人时就求人。

不仅是职场,人生中任何一件决定性的关键事件一定不是凭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而是要有一帮真心以待,鼎力相助的帮手。你与什么样的人为伍关乎这场战斗你能打多久、其间有没有人出卖你、最终是赢还是输。

人是所有致胜因素中最可遇不可求,遇上对的人又更是难上加难。我清晰记得,这场战斗全面爆发后,势单力薄的我向一位认识多年且交情不薄的前辈诚恳求助,这位前辈口口声声说,没问题,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不用你说我也会帮你的。事后却证明,正是这位我自认为最托底的自己人在关键时候反水,让我痛失了好不容易眼看就要争取到手的优势,中了那句话“朋友不怕真坏,就怕假好。”

后来我赢得异常艰难,这要得益于一帮值得信赖、有能力有智慧且有胆识的帮手,这也是我最大的庆幸。在同盟军的群像中最可圈可点不可或缺的有以下几类人:


1.一个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

这个亲密战友得来的完全在意料之外,虽然此人多年来都是我很信任的朋友,但却是我最没想到在这件事上会帮我,更没想到他会竭尽全力、一帮再帮。

这个人从战斗打响前夕到最后的完胜,全程与我共进退;

这个人顶着上级压力,冒着职业风险,始终对我不离不弃;

这个人不是看事情发生而是让事情发生,一步步为我谋篇布局,把控形势;

这个人在我误判形势,离决策失误只差一步之遥时,及时点醒我,帮我规避掉一个个坑;

这个人在我情绪低跌入谷底想放弃时,意志如磐,决不允许我后退半步;

这个人内心强大到每一回合之前之后,都第一时间帮我进行战术覆盘,心理建设,打法陪练。

总之,这个人,如果我一无所有,他给我“托底”。如果我可以更好,他一定全力支持。正是有了这个人,一定有了这个人,才有了赢的可能。


2.一个雪中送碳的王牌人物。

我偶尔会打打扑克,谈不上喜欢,也不算精通,充其量就是在一桌牌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勉强凑个数。即使是不喜好打牌的我,一旦加入到了分胜负、论输赢、争成败的游戏中,也难免有了想赢的心。

对于我这种打牌不记牌、不算牌,牌技很low的人来说,如果哪把牌手里有了张大王,我这颗想赢的心就特别有底,因为无论最后到底是赢还是输,至少在某一生死局上我有可以一锤定音,拍死对手的王牌。

在职场复杂、隐蔽的斗争中,要想打赢,你的盟友名单中必须有一个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王牌人物。

这样的王牌人物不会多,也不可能多,他绝不是卡莱尔所谓“不要崇拜大多数”的“大多数”,也不是易卜生所谓“大多数永远是错误的”的“大多数”。而是一个就足以让你绝处逢生、起死回生的大角色。


3.多个锦上添花的帮手。

一个及时到达的营远胜于姗姗来迟的军。

最终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绝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我的多个同盟军在不同层面、不同阶段、不同时空与我打配合战的结果。

这些同盟军他们及时准确提供有用信息,各尽所能推动战斗进程,据理力争夺不同战场的阶段性胜利,想方设法争取能争取的力量,恰到好处鼓劲打气推我向前。

这些不仅有乐于助我之心,还能倾其帮我之力的同盟军不是在战时才结盟的,而是在平时就结缘的。

真正的同盟军,愿意帮你不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那点利,而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

真正的同盟军,不是在你漫长生命中左顾右盼插科打诨的那个,而是在关键时刻成为你的左膀右臂为你扫除障碍的那个。

真正的同盟军,是经时间洪流筛选后沉淀的颗颗无比可贵的珍珠,是被黑暗考验后留下的最闪亮且永恒的星。


这场战役彻底结束后,我从单位开车回家,连着几天的雾霾散尽,看得见远方,阳光温柔洒下来,街道两旁的法国梧桐在初冬的寒意里仍不失优雅大气,才是初冬时节,我却强烈感受到春的气质扑面而来。冬未尽春已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