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住心猿便悟空 戰勝拖延 你一個人的修行

「時間管理」系列       文|昆書 


有個成語叫”心猿意馬“,就是形容我的們思緒就像是一隻狂躁多動的猴子,左顧右盼上躥下跳讓你不得安寧。

而且這隻猴子在乎的只有當下,只有此時此刻的快樂,並不關心未來。

我們來看看正常人的大腦和拖延者大腦的區別,也看看這個猴子是怎麼讓我們變成拖延者的。

顯然,兩個大腦都有一個理性的決策人,但是拖延者的大腦中明顯有一個活躍的、想要獲得即時滿足的猴子,也就是我們的“心猿”。

在這個猴子的世界裏,他只想任性、只想玩耍。雖然平時他也不會時時刻刻的出現,但是一旦有你想要做一些實際的工作的時候。這隻猴子就會出現,因爲他不喜歡這些工作。在它的引誘下,你放下了應該做的事,又找了些有趣的事兒來滿足自己。

也許你會打開抖音,在哈哈的傻笑聲中,幾個小時過去了。過會你又開始翻翻冰箱,逛逛淘寶。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最後的結果就是,今天已經沒有時間工作了。

猴子只關心兩點:簡單和開心。

好吧,嬰兒和小動物可以任性,但是我們作爲現代社會的人類並不可以。我們有成年人應該承擔的責任,我們也要努力的在社會中生存並且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們都有放鬆娛樂的權利,生活本來就應該是勞逸結合的。但是有時候,我們總要面對自己明知道應該做,但是卻不想做的事情。於是你發現,每次出現這樣的糾結的時候,都是猴子佔了上風,而你成了拖延症患者。

這個時候,你會把時間浪費在這樣一個區域,我們可以稱之爲“黑暗遊樂場”

拖延症患者都知道這個地方,每個人也都以自己娛樂的方式。

我們都清楚,因爲任務的壓力,我們玩兒的並不盡興,甚至充滿着負罪感。因爲這個時間的娛樂並不是你應得的。

我們如何讓自己脫離這個充滿了悔恨和懊惱的橙色區域來到應該做事的藍色區域呢?

答案就是“驚慌怪獸”!

平常時間這個寶寶是不會出現的,但是當臨近deadline(截止日期)的時候,當你覺得有危險的時候,它就會出現。

請注意一點:

它是猴子唯一害怕的東西!

我在今年春節期間接了一個寫三本拆書稿的活兒,因爲我有將近20天的時間,所以一點也不着急。我的原計劃是,在春節期每天寫一點,全部有節奏的完成。可是當我準備寫的時候,我內心的猴子就出現了。

"大過節的,幹嘛那麼辛苦,好好放鬆一下吧。睡個懶覺,看看電影。

不是我不想寫,與其把自己關在屋子裏寫文章,不是應該好好的陪伴家人嗎?(這話說的我自己都不信)

親戚來了,我總得陪着說說話吧……"

20多天過去了,最後我只寫了一本最好寫的稿子。最後幾天截止日期到了,我開始意識到我沒有時間了。

所以不得不在截止日期當天還在趕稿子。當天我從早上5點鐘,一直寫稿子寫到晚上10點。那感覺真的是夠酸爽。

我們的拖延總體分爲兩種情況:有截止日期和無截止日期。

一旦有截止日期,拖延的影響就會被限制在一定時期內,因爲“驚慌怪獸”總會出現。

但是還有一種拖延,沒有截止日期的拖延。你想學會英語,感覺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努力到自己都感動了自己。但是卻沒有啥進步。除了學習工作的方面,你想鍛鍊身體、維繫關係、或者是想從一段不美好感情中脫身出來……

如果你總指望“驚慌怪獸”把你叫醒,那就不科學了。因爲有很多事是沒有截止日期的,你也就沒有了喚醒的條件,所以這些事就無限的拖延下去。

細思極恐,這樣的沒有終點長期的拖延,在無形中浪費了我們多少生命。

這是“生命日曆”。每一個格子都是90年中一週,你用了多少?你認爲自己還有多少時間可以被浪費?

我們要戰勝拖延,做個理智的人,做個能夠掌控自己時間和人生的人。

首先,我們要從做好計劃開始。如果你計劃做的不好,你的計劃也許會成爲你的噩夢。再次安利一個叫smart法則的方法。

SMART(聰明)原則將目標一共分爲五個維度:

1.目標必須是具體的(Specific)

2.目標必須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目標必須是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

4.目標必須是和其他目標有相關性的(Relevant)

5.目標必須是具有明確截止期限的(Time-based)

我曾經給給自己定了個目標計劃是學習Adobe Audition CC,當然這也是我錄製電臺音頻的一部分。作爲一個拖延者,這個計劃想當然的在我的計劃清單裏躺了很久。學習Au就是一個很有點模糊的計劃,每次想要開始的時候,我就會用各種理由拖延。而真正的計劃應該是:第一步下載Au這個軟件,第二步找學習的資源學習基本的使用功能,第三步自己上手實踐一下,第四步,做出一個成品出來。

一個有效的計劃是明確而具體的計劃,讓計劃變得清晰、具體、可以輕鬆實現。然後就是把這些小計劃,劃分到那一天的什麼時間段。

比如:週六上午9:00,錄好音頻素材。

做好計劃,就是最關鍵的時刻了。行動!

無論計劃做的再好,我們都會有各種情緒和因素讓自己再次選擇逃避,把主動權交個心中的“猴子”。然後,再次陷入那個拖延的怪圈。

最關鍵的問題中的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我們如何正式開始自己計劃中的任務!

要知道,那些不拖延的人也會和拖延者面臨同樣的問題。只不過他們能夠控制自己,看到完成任務後的未來,能夠克服痛苦到達工作中的“心流”狀態。而拖延者總是“黑暗遊樂場”裏遊蕩,想要得到即時的滿足。要想克服拖延,必須要克服此刻最大的困難,意識到猴子的存在,屏蔽猴子的干擾。

當你開始進入工作的狀態後,你就會獲得在工作中的成就感,你會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而這對你來說也是種“籌賞”。你會發現這隻想要拖延的猴子,也慢慢變得消停了,拖延的慾望減弱了。

隨着工作接近尾聲,完成任務的目標也越來越可見。當你進入到一個臨界點的時候,猴子不再想要回去“黑暗遊樂場”,而是和你一起衝向完成任務的終點。

更重要的是,你要從拖延的猴子手中奪回你自己的掌控權。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讓成功的感覺強化。當你每次經歷痛苦和掙扎,但是卻戰勝了自己之後,你會強化這種感覺和能力,讓大腦產生新的模式,並且成爲一種習慣。

從來沒有什麼孫悟空

西行取經只是唐僧一個人的修行

定住心猿便悟空

拴住意馬則化龍

戰勝拖延和自己理智的相處,珍惜寶貴的時間和人生!

  本期主要內容來源:TED視頻 《你有拖延症嗎?》  by Tim Urban     

                                                            文|昆書   公衆號:昆書館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可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