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功? 做的對永遠比做的多更重要!

『時間管理』系列       文|昆書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每個人一天的時間都是24小時,爲什麼有的人成功了,有些人卻不太成功?

爲什麼那些成功人士能夠完成更多的事情,達成更高的目標,賺更多的錢?

如果把時間看成是原始資本。那麼成功人士是如何分配它的呢?本書作者給出的答案就是:

成功就在於聚焦目標!

想擁有的更多,想贏得成功的人生。所以我們總是讓自己很忙,把時間安排的非常滿。然而每個人的精力有限,如果想面面俱到,最後很可能每件事都做不好。

最後陷入焦慮、壓力和迷茫的困境中。

我們都知道多米諾骨牌。

1983年在《美國物理學雜誌》上有一篇文章說:多米諾效應不僅僅侷限用一塊牌推倒多塊牌,還能以小牌推倒大牌。文章具體解釋了一塊骨牌如何推倒了比它體積大50%的另一塊骨牌。

讓我們做一個思想實驗。

如果第一塊骨牌是3釐米,每塊骨牌比前一個大50%,這將會是一個幾何級數的增長。第10塊就大約是一個成年人的身高了,第23塊就達到了目前最終版哥斯拉的高度(300多米),第31塊會超過珠穆朗瑪峯,而第57塊,將會到達月球!

這個思想實驗說明:目標不妨定的高遠一點,把事情都分清輕重緩急,專注於做重要的事,在你的人生中製造出多米諾效應。

完成最要緊的事就像推倒你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接着剩下來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量變引起質變。打好基礎,日經月累,總有一天你會取得很大進步,取得成功。

好吧,我們趕快來找我們人生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吧!

先彆着急,工慾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找到答案之前,我們先學學少走些彎路,避開不必要的坑。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我們學習的很多知識,接受的很多觀念都是謬誤的!

你有沒有隻是被動的接受別人的言論,想當然的以爲這就是真相?

你在讀書、上網、看電視的時候,是否從來都沒有懷疑過這是不是正確的、真實的?

商業的營銷告訴我們,擁有更多的物品,自己才更幸福,於是我們不斷的用消費滿足自己。很多文章告訴我們要自律,所以我們又強迫自己假裝很努力,然後繼續間歇性焦慮。

當錯誤的觀念出現的頻率多了,就變成了阻礙我們目標達成的謊言,它影響我們的決策,從而導致我們的錯誤行動。

我們下面看看,有哪些阻止你成功的謊言

謊言1:每件事都很重要

我們總是在忙忙碌碌,但是生活似乎還是一如既往,並沒有過上自己的理想的生活。想要有效率,並非越忙碌越好。

而是做好選擇,做好關鍵的事。

成功人士處理事務方法與普通人很大的不同就在於,他們能夠抓住重點。在決策前,他們就會充分思考,找到主要任務,並以此爲中心再去做其他事。

取得卓越成就所需的付出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少。

帕累托法則(80/20法則)正說明了:絕大部分所得恰恰是靠較少部分付出而獲得的。

巴菲特曾經給和他私人飛機飛行員Flint探討職業生涯目標的問題。巴菲特讓他寫下25個職業生涯的目標,然後再圈出其中自己認爲最重要的5個。

Flint以爲要優先做這5件重要的事,另外的事等時間在做。但是巴菲特告訴他:“你應該盡全力避免做另外20件事,不花任何時間和注意力在上面。”

這不僅僅是減少目標和專注,更是學會選擇,學會放棄,找到最重要的事。

比有所爲更重要的是有所不爲。

2.同時處理多件事

我們確實可以同時做兩件甚至更多的事,但是我們無法同時專注兩件事。

爲了提高效率去同時做幾件事,結果往往是那個事都做不好。看電影吃爆米花這沒有什麼,因爲這兩件事佔用不同的通道。你閉上眼也不會把食物放進鼻孔裏。可是開車時候打電話就是件很危險的事!

學會專注,永遠都是你掌控時間,提高效率的開始。

3.有規律的生活

我們總在談自律,也想當然的認爲成功人士過的都是有規律的生活。成功並非是因爲自律而獲得的,也不是要做對每件事,而只需要你去做應該做的事。不要去試圖是做個完全自律的人,那樣會消耗掉你大量的意志力。

而意志力是消耗品,它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每天你早上醒來,除了自動領取了你的一天的24個小時,還有你的“意志力”。隨着時間流逝,你的意志力也會逐漸消耗。

丘吉爾被認爲是20世紀最偉大的領導人之一,帶領了英國贏得了二次世界大戰。他喜歡抽菸喝酒和美食,從來不在這些方面控制,把意志力都用在政治決策上。

自律很辛苦,就算是喜歡做的事也會有厭倦的時候。所以要學會養成習慣,讓習慣把你引向成功。

拋開阻止我們成功的謊言,讓自己更輕鬆自在的上陣,找到自己最重要的那件事。

其實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問題,如何生活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但是沒有人會告訴你到底應該怎麼做,而通過關鍵問題,你會找到屬於你的最佳答案,從而得到理想的結果。

關鍵問題會將所有的問題都歸納爲一個問題:“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麼?”爲何做了這件事就會讓其他事都變得更簡單或是不必要了?

還記之前說的多米諾骨牌嗎?

最重要的事,就是你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該如何做呢?

首先,提出一個好問題。

一個好的問題應該是大而具體的。大在於你要確立自己的方向和位置,好確定做什麼是最重要的。具體則是要讓自己可從這件事開始着手行動起來。

然後,找到正確的答案。

答案分爲3種:具有可行性的答案、延伸答案和可能的答案。

具有可行性的答案在你的知識、技能和經驗範圍之內,你知道怎麼去做。

延伸答案仍然在這範圍,但是需要你花些力氣和研究。這個過程存在了一些不確定性,因爲你需要拓展自己能力極限。

成功人士沒有采用和兩個途徑,他們提出了好問題,想要獲得最佳的答案!他們渴望知道自己侷限之外的世界,超越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提出好的問題,找了正確答案後。你纔開始正式開始你的時間管理。

高效能人士會有他們的使用時間的習慣,可以保證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的完成工作。

很簡單,那就是預留時間段。

幾乎我們每個人都覺得時間不夠用,就像總覺得錢不夠用一樣。

但是如果你預留出時間,把時間精力用來做那些重要的事上,你就會覺得好很多了。用兩張圖展示普通的一天和高效的一天。

想要一天過得有價值有意義,就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上,而不是讓那些不重要的事掌控了我們的生活。

要想用好這個方法,你還需要遵守三個承諾!

1.達到精通。

“精通”不是一個結果,因爲這並非一個考覈。“精通”是一種思維方式、做事方式還有經歷。你選擇了一件事並孜孜不倦的追求,那麼其他事自然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就像日本有“壽司之神”和“煮飯仙人”,他們的精益求精的選擇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卻走到了世界的頂級水平。

學無止境,在追求“精通”的路上也沒有終點。

2.從E到P

大家有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你選擇的行業是因爲它是你最擅長的,還是因爲它是最容易做好的?”

E代表活力四射(entrepre-neurial)

P代表目標明確(purposeful)

更多時候,我們都是看到什麼做什麼,比如眼前就需要做的事或者一些緊急的任務。我們精力百倍的完成它們。所以我們都是日復一日的重複,很難有機會,也不想去觸碰自己能力的天花板。所以,自己也很難有提升。

而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就是他們以目的爲方向。即時遇到了困難,他們也會找到新的模式和方法,並且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如果你想在生活中、職業中突破自己,就不應該先給自己設置一個枷鎖。用更開放的心態,突破自己的“天花板”。

3.遵循問責週期

對結果負責,這是一種強大的動力。成功的人會很清楚自己的扮演的角色,他們不害怕去面對現實,而是積極的應對,尋求解決方案。

成功始於你自己的內心。

你需要自己明白自己應該去做什麼、怎麼做,這樣下一步就開始變得簡單了。

你就是你人生多米諾骨牌裏的第一張牌。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可刪!      

                文|昆書  公衆號:昆書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