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 ——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寄生虫》非常全面地展现了奉俊昊的看家本领:朴素的设定,通俗的故事,猜不到的反转,精妙的节奏,讽刺的人物对立,深刻的社会关怀。

                                                                                                                         ——新京报

从《杀人回忆》到《雪国列车》,再到今年拿下戛纳金棕榈最佳影片的《寄生虫》,奉俊昊作为韩国首屈一指的类型片导演,享誉国际。

听过奉俊昊的名字很多次,但电影实际只断续看过《汉江怪物》。那还是小学,一次生病去医院输液,输液室的电视上《汉江怪物》正演到一半。电影的光线,在明亮宽敞输液室的对比下,显得分外昏暗,再加上恶心的怪物,看的人很难受,但是熬不过自己的好奇心,仍旧坚持看到了结尾。最后一幕,从怪物嘴里抱出孩子,堪称童年阴影。之后我就对这位导演的片子敬而远之。

随着年岁渐长,自觉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才决定再看这位导演的影片,恰逢《寄生虫》获奖,就找来看。

剧情简介:

电影《寄生虫》开始于一个社会底层家庭,一家四口全是无业游民。爸爸基泽宋康昊饰)早期经营台湾古早蛋糕店,不幸破产;妈妈忠淑(张慧珍饰)年轻时是有名的链球运动员;长子基宇崔宇植饰)努力勤奋,希望有朝一日,能考进首尔大学逆转命运;妹妹基婷(朴素丹 )伪造技术高超,行骗经验丰富,聪明又现实,四人都待业在家,靠替披萨店折纸盒赚钱。一天,一位学长拜访,希望基宇能暂代他,为富豪朴社长的女儿补习英文,靠着妹妹伪造的文凭和自己的小聪明,基宇成功通过面试,成为家教。两个天差地远的家庭因此有了交集,引发了一连串意外事件。

基宇成为家教后,心思开始活泛,费尽心机地伪造身份,让全家人都成为了朴社长的员工。妹妹伪装成海归艺术家,成为朴社长小儿子的艺术老师;再集全家之力,陷害原本的司机和管家,让父亲母亲代替。小儿子生日那天,朴社长一家决定去露营,乘着主人不在,基泽一家堂而皇之地享受起了豪宅生活。谁想到半夜大雨倾盆,前管家突然出现,打开豪宅第一任主人修建的地下室,这才发现,在这个不为人知的地下室里,竟然住着一个男人,原来这是前管家的丈夫,为了躲避外债,藏身地下室整整四年多。同为社长工作的两家人开始互相厮杀,谁知社长一家提前回来,就像开灯后的蟑螂,他们四处逃窜。

经历一系列紧张的躲避,基泽一家将前管家锁入地下室,并成功从豪宅逃出。基泽与儿女在倾盆的暴雨中逃窜,回家后发现家中已被淹没,只能收集仅余财物逃到安置点。第二日社长一家打算为儿子补办生日聚会,基泽一家连忙从捐助的衣物中,挑出尚能看过眼的,穿着赶去上班。谁知前管家被基泽一家误伤致死,其丈夫蓄意报仇,用石头砸晕了基宇,用刀戳死基婷。在一系列刺激下,基泽激情杀死朴社长,之后躲入地下室,影片结束。

01.难以摆脱的“气味”印记。

影片中,多次出现气味这个词。朴社长小儿子第一次讲出气味这个词,他说“司机,老师身上有相同气味。”一家人回家讨论,要不要更换洗衣粉,妹妹一针见血的指出,这是“住在半地下室的气味,除非搬离,否则会一直存在”。朴社长说“金司机身上,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气味,那是一种偶尔坐地铁时会闻见的气味”。

这是一种实际存在的气味吗?不一定,毕竟社长夫人和女儿都没有闻见。“气味”在这里更像一种象征,一种看不见的归属。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一个地方出来的人总会带有当地的特色,除了显而易见的语言特点,还包括各种习惯,饮食衣着。地点是这样,原生家庭是这样,阶级也是这样。正如原生家庭带来的烙印,如此难以摆脱。阶级也是,不是有钱就是富豪,否则就不会有“暴发户”“土豪”了。

基泽一家想要摆脱那种气味,除非搬离久居的半地下室,否则那种气味永远不会消失,甚至在离开后,那种气味还可能会存在很久很久。想要摆脱底层生活,摆脱阶级的烙印,靠着对权贵的攀附,或偷摸享受他人的豪宅,是永远也不可能的。

02. 并非单纯源于阶级的“越界”  

什么叫做“越界”,朴社长说过基泽(爸爸)曾多次越界,基泽做了什么?


他对社长说:“您一定很爱夫人”;

他给社长名片并对社长说:“您可以给夫人说这是您找到的,和我没有什么关系”。


基泽做了两种事:

1.窥探朴社长的隐私与情感。

2.教社长怎么和夫人说话。

很多人说这是阶级之间的越界,但在我看来,这并不特属于阶级,这更像关系亲疏的越界。即使处在同一阶级,一个平日不熟悉的同事突然询问你,家庭的情况怎样,夫妻感情如何,并指导你怎么和妻子说话,是人都会觉得被冒犯。

人和人之间相处,有一定界限,物理上有安全距离,心理上也有。“交浅言深,君子所戒。”就是这样的道理。一些话,只有交情深到某一程度,才能说;一些话,只有当身份合适的时候,才适合说。

基泽三番五次尝试和社长展开朋友似的对话;在夫人嘱咐不要告诉社长辞退前管家的理由后,他主动和夫人握手。基泽为什么这么做?原因在于他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建立平等,拉近关系,或许可以和社长成为朋友,或许为夫人保守秘密是一种平等的交易。但是基泽和朴社长一家刚认识,仅仅只是上下级的关系,说那些话,做那些事不合适。结果证明这样的小手段,不起作用,只能适得其反。

03.杀死“朴社长”的原因

电影看完,很难理解为什么基泽要杀朴社长,朴社长有做错哪些事吗?

首先,朴社长面对基泽,基本是彬彬有礼,从没有当着他的面,聊过他身上的气味,明面上给足了基泽面子。如果不是他自己乘社长不在,偷偷去社长家享受,根本不会听到社长说的话。

其次,是暴雨毁了基泽家,而不是朴社长。朴社长不用担心暴雨,是因为他自己,以及上几辈的努力。他要求基泽上班,是因为基泽一家为自己编造了一个不可能住在半地下室的背景,朴社长根本不可能料想到基泽家遭遇了洪水。如果基泽那天在自己家待着,就可以提前预防,或者抢救出更多的物资。

最后,朴社长在基泽女儿倒在血泊中时,叫他开车送晕倒的小儿子去医院。可朴社长根本就不知道那是他的女儿,是他们一家人自作聪明,隐瞒身份。

正常人都应该理清其中的逻辑,而不是将之归罪他人。这世界,任何东西都不应该成为原罪。种族不应该,国籍不应该,阶级也不应该,穷不应当是原罪,富也不是天生罪恶,穷和富与责任划分,没有关系。

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基泽是一个缺点相当突出的人。

首先,他懦弱。面对强势的妻子,有主意的儿女,他作为一家之主,遇事总缩在后面。遇见在他家窗口撒尿的醉汉,他阻止儿女上前呵斥;面对挑剔的披萨店主,他躲在窗后,看着妻女上前理论。

其次,他无能,作为父亲和丈夫的角色,不想未来。暴雨那天,儿女问他有什么计划,他总回答,没计划。第二天,儿子打算去地下室,杀掉威胁自己家的前管家及她的丈夫;女儿和妻子打算在聚会结束后好好和前管家一家谈谈,只有他没有任何计划。

最后,他虚伪。他勉力维持自己所谓的“尊严”,不管其他。灭虫时子女要求关窗,他不许,粉末弥漫的室内,其他人被呛得连声咳嗽,只有他挺直自己的胸膛,就像没有闻到一样;他不顾躺在血泊中的女儿,激情杀死朴社长后,马上匆匆逃跑,躲进地下室。如果不是他杀人,或许他的女儿不会死。

尊严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尊严分虚假的尊严和真实的尊严。

虚假的尊严来源于外在,一定要别人对自己肯定,对自己毕恭毕敬,才认为自己有尊严。真实的尊严来源于内心,立足于对自身清晰的认知,别人的看法态度,都不影响你对自己的评判。

过分自尊,其实是一种自卑。尊严不来自于他人对你或尊重或轻视的态度,而来源于自己内心对自己原则的实践。陋室铭中说: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真正的自尊便是如此。

基泽杀害朴社长,是嫉妒,自卑,外在强烈冲击混合的结果。

很多人说《寄生虫》讲了阶级的对立。可是我觉得影片反应的问题并不是阶级冲突特有的,就算是在同一阶级中也存在烙印,越界,嫉妒等问题。我之前写《妖猫传》的一篇推文中,提到文艺片和商业片的区别,这部《寄生虫》就是典型的非商业电影,本来就不面向所有观众。作为普通人,我既没有基泽一家的体验,也没有富豪一家的经历,无法代入自身,体会电影中的矛盾,感受不到强烈的冲突,这部片子在我看来更像一部带有黑色幽默的冒险片。

果然,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