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成文艺片的商业电影——《妖猫传》

《妖猫传

01

上次看完电影《地久天长》,我突然明白了一句话:“文艺片有特属于它的受众”。

的确,文艺片其实是一种蛮私人化的东西,与商业片有很大的不同。《复仇者联盟4》马上就要上映了,没人会否认漫威系列是非常成功的商业电影。

02  

我其实一直不是很理解什么是商业片,什么是文艺片?

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商业片是以票房收益为最高目的,迎合大众口味和欣赏水准的影片。敲重点,收益至上,迎合大众口味和欣赏水准。文艺片是文学艺术片的简称,欣赏此种电影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再敲重点:一定的审美能力。


什么样的口味叫“大众口味”?

什么样的水准叫“大众水准”?

一定的审美能力,“一定……..”?


大众口味,我简单总结一下。就题材而言,天马行空的幻想,惊险刺激的冒险,快乐欢畅的喜剧,都蛮符合大众口味的,比方说《流浪地球》,《碟中谍》系列,《泰囧》等。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大特效,大宣传等也都是商业片的基本元素。

大众水准,我觉得就是,随便从街上拉个正常成年人,都能看懂电影讲的什么,或者大部分人能对电影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故事要清楚,甚至简单;感情要普世,不能私人化。


而文艺片,恰恰相反。一定的审美能力,不如说是对口的审美能力。文艺片是私人化的东西,是文学性和艺术性并存的电影,要求观众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对口的审美能力或情感体验。


当然两者之间没有高下之分。

电影是服务于观众的,就像食物,商业片是米饭,人人都吃;文艺片像风味,好那口的才喜欢。

看《地久天长》的时候,看到一些镜头,我禁不住鼻酸想哭,但是坐我旁边的那个人就没有任何反应;一些我觉得没什么的镜头,却感觉到他拿起了纸巾。所以说文艺电影是私人化的,就像一颗朝前方投掷的球,只有一开始就朝那颗球方向走的人,才能捡到它。

03  

去年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我的舍友很喜欢,但对我而言,我觉得它有点虎头蛇尾,前面铺垫了那么多东西,最后却结束的非常仓促。看完后我给的评价是:美丽的镜头,破碎的故事。

当时我写的影评是这样的:

陈凯歌导演的审美非常不错,《妖猫传》整体镜头都很华美,配色看起来也很舒适,实景搭建的长安,恢弘可见一般,可是故事实在是有一点差。

白龙和贵妃极乐之宴就说了几句话,白龙就对贵妃死心塌地,实在难以说服我。所有出现有点戏份的男人都喜欢贵妃,这是什么玛丽苏情节。贵妃的确很漂亮,特别是那一擡眼的诱惑,吸引我到影院,可是台湾腔一出口,我就马上出戏。一口说着嗲嗲台湾话的贵妃,迷倒了所有男人,我真的不相信。

其次,整个故事的起伏安排不合理,在我看来就像是刚走了几步,刷的一下,就跌进真相的深坑,而不是顺着缓坡,在行进中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当然这有影片时长的限制,但我更觉得是导演陈凯歌对某些镜头运用的肆意,很多镜头太长了,占了叙事的时间,搞得影片最后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表达贵妃冤死的情节,表达白龙的伤心欲绝。

长镜头有很多意义,有些是增加代入感,有些是体现仪式感。我在看电影时觉得,很多镜头,导演觉得很不错或者有深意,所以就适当的停留久一点,可是对我而言并不觉得这个镜头需要用这么多时间,比方说贵妃荡秋千,所以就觉得有些无聊了。

我看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很少,只看过《霸王别姬》。那些年刷屏的无极,没有看过,但也知道这位导演近年来的风评一般,很多人都说他再也拍不出来《霸王别姬》那样的片子了,连带着王家卫率领一众明星刷屏的“我喜欢”,拍过《蓝宇》的关锦鹏,泥足深陷在还人情中刚起身的张艺谋,仿佛这些当年灵气十足的导演,都慢慢褪去光彩,成为平凡人。

04

现在再次回看,我觉得或许我是带着看商业片的心情看的《妖猫传》,而陈凯歌导演把它拍成了文艺片,所以才会有看不懂的感觉。这片子不适合我,那种爱情,我不能领会,更不能共鸣。 

中国文艺片向来是不挣钱的,固定的受众又还没有发展起来。近年来电影市场的蓬勃让很多文艺片导演也想尝试改变路线,结合商业,可是一部好的商业片也是很难拍的。最后往往是商业不商业,文艺不文艺。路人觉得自己看得一知半解,本身受众又觉得电影掺杂了一些莫名的元素,影响观影效果。

《地球最后的夜晚》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打出情侣必看的旗号,开场走高赚回成本,换来一片差评;《地久天长》启用“流量”王源并没有达到拉高票房的效果,反而让一些人拒绝了这部片子,尽管我觉得王源演的还可以。我是很喜欢文艺片的,但也只是一部分,我钟情话痨恋爱的《爱在黎明破晓前》,但接受不了镜头晃荡,娄烨风格的《春风沉醉的夜晚》,所以文艺片真的是私人的东西。

希望中国的文艺片导演能坚持自己的风格,拍自己想拍的电影,给属于这部电影的观众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