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家心中的智豬博弈論

                                          資本家心中的智豬博弈論    
 
                
http://www.blogcn.com   2006-11-23 15:27:12   作者:l_j_p/blog
 
  在經濟學中,“智豬博弈”(Pigs'payoffs)是一個著名博弈論例子。

  這個例子講的是:豬圈裏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邊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豬圈的另一邊的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隻豬去踩踏板,另一隻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剛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到另一半殘羹。那麼,兩隻豬各會採取什麼策略?
答案是:小豬將選擇“搭便車”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而大豬則爲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於踏板和食槽之間。

  原因何在?因爲,小豬踩踏板將一無所獲,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對小豬而言,無論大豬是否踩動踏板,不踩踏板總是好的選擇。反觀大豬,已明知小豬是不會去踩動踏板的,自己親自去踩踏板總比不踩強吧,所以只好親力親爲了。

  “小豬躺着大豬跑”的現象是由於故事中的遊戲規則所導致的。規則的核心指標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數量和踏板與投食口之間的距離。

  如果改變一下核心指標,豬圈裏還會出現同樣的“小豬躺着大豬跑”的景象嗎?試試看:

  改變方案一:減量方案。投食僅原來的一半分量。結果是小豬大豬都不去踩踏板了。小豬去踩,大豬將會把食物吃完;大豬去踩,小豬將也會把食物吃完。誰去踩踏板,就意味着爲對方貢獻食物,所以誰也不會有踩踏板的動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讓豬們去多踩踏板,這個遊戲規則的設計顯然是失敗的。

  改變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爲原來的一倍分量。結果是小豬、大豬都會去踩踏板。誰想吃,誰就會去踩踏板。反正對方不會一次把食物吃完。小豬和大豬相當於生活在物質相對豐富的“共產主義”社會,所以競爭意識卻不會很強。

  對於遊戲規則的設計者來說,這個規則的成本相當高(每次提供雙份的食物);而且因爲競爭不強烈,想讓豬們去多踩踏板的效果並不好。

  改變方案三:減量加移位方案。投食僅原來的一半分量,但同時將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結果呢,小豬和大豬都在拼命地搶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勞者多得。每次的收穫剛好消費完。

  對於遊戲設計者,這是一個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穫最大。

  原版的“智豬博弈”故事給了競爭中的弱者(小豬)以等待爲最佳策略的啓發。但是對於社會而言,因爲小豬未能參與競爭,小豬搭便車時的社會資源配置的並不是最佳狀態。爲使資源最有效配置,規則的設計者是不願看見有人搭便車的,政府如此,公司的老闆也是如此。而能否完全杜絕“搭便車”現象,就要看遊戲規則的核心指標設置是否合適了。

  比如,公司的激勵制度設計,獎勵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權,公司職員個個都成了百萬富翁,成本高不說,員工的積極性並不一定很高。這相當於“智豬博弈”

  增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但是如果獎勵力度不大,而且見者有份(不勞動的“小豬”也有),一度十分努力的大豬也不會有動力了——就象“智豬博弈”減量方案一所描述的情形。最好的激勵機制設計就象改變方案三——減量加移位的辦法,獎勵並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針對個人(如業務按比例提成),既節約了成本(對公司而言),又消除了“搭便車”現象,能實現有效的激勵。

許多人並未讀過“智豬博弈”的故事,但是卻在自覺地使用小豬的策略。股市上等待莊家擡轎的散戶;等待產業市場中出現具有贏利能力新產品、繼而大舉仿製牟取暴利的遊資;公司裏不創造效益但分享成果的人,等等。因此,對於制訂各種經濟管理的遊戲規則的人,必須深諳“智豬博弈”指標改變的箇中道理。
 
 

發佈了2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10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