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進度管理 試題分析

試題 21

快速跟進是進度控制的手段之一。以下對快速跟進的理解,(21)是正確的。
( 21 )
A.調整部分工作的順序關係,使用網絡圖和關鍵路徑分析等進度計劃工具,儘可能將一些工作並行進行
B.充分利用週六、週日或晚上等非工作時間段實施項目
C.充分發揮每一個成員的作用,用積極的績效考覈方法,提升每個成員的技能水平和績效
D.加強項目干係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以加快項目的進度

試題 21 分析
進度控制的常見方式有:
(1)趕進度。對費用和進度進行權衡,確定如何在儘量少增加費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縮短項目所需時間。趕進度並非總能產生可行的方案,反而常常增加費用。趕工措施:增加資源(如人力);加班。
(2)快速跟進。這種進度壓縮技術通常同時進行按先後順序的階段或活動,即改變執行先後次序,儘可能將一些工作並行進行。例如,建築物在所有建築設計圖紙完成之前就開始基礎施工。快速跟進往往造成返工,並通常會增加風險。

試題 21 答案
(21)A

試題 20

過去幾年小李完成了大量網卡驅動模塊的開發,最快 6 天完成,最慢 36 天完成,平均21天完成。如今小李開發一個新網卡驅動模塊,在2l天到26天內完成的概率是(20)
( 20 )
A.68.3%
B.34.1%
C.58.2%
D.28.1%

試題 20 分析
活動歷時時間:(6+4*21+36)/6=21 天
活動的標準差σ :(36-6)/6=5 天
三點估算的歷時符合正態分佈,在±σ(正負一個標準差)範圍內的概率爲 68.26%,在 21 天到 26 天內剛好是+σ(正一個標準差)範圍內,所以完成的概率爲 68.26/2=34.1%。

試題 20 答案
(20)B

試題 19

關於項目進度管理中的活動歷時估算的敘述,(19)正確的。
(19)
A.活動歷時估算應給出儘量準確的結果,不應給出變化範圍,例如:2 周±2 天
B.多方案分析法是一種常用的活動歷時估算方法
C.常用的活動歷時估算方法包括類比估算、參數估算、三點估算法和後備分析法
D.類比估算法也稱爲自下而上估算法,常用於項目早期的活動歷時估算

試題 19 分析
1、活動歷時是對完成計劃活動所需時間的可能長短所做的定量估計。活動歷時估算的結果中應當指明變化範圍。例如:
(1)2 周±2 天指明計劃活動至少要用 8 天,但堆多不超過 12 天(假定每週工作 5 天)。
(2)超過 3 周的概率爲 15%,也就是說,該計劃活動需要 3 周或更短時問的概率爲85%。
2、多方案分析法是活動資源估算的一種方法。
3、常見的活動歷時估算方法有:專家判斷、類比估算、參數估算、三點估算、後備分析法。
4、類比估算:也稱“自上而下”, 持續時間類比估算就是以從前類似計劃活動的實際持續時間爲根據,估算將來的計劃活動的持續時間。當有關項目的詳細信息數量有限時,如在項目的早期階段就經常使用這種辦法估算項目的持續時間。類比估算利用歷史信息和專家判斷。

試題 19 答案
(19)C

試題 18

進度控制的一個重要作用是(18)
(18)
A. 判斷爲產生項目可交付成果所需的活動時間
B. 判斷是否需要對發生的進度偏差採取糾正措施
C. 評價範圍定義是否足以支持進度計劃
D.保持團隊的高昂士氣,使團隊成員能充分發揮潛力

試題 18 分析
進度控制是監控項目的狀態以便採取相應措施以及管理進度變更的過程。進度控制關注如下內容。
(1)確定項目進度的當前狀態。
(2)對引起進度變更的因素施加影響,以保證這種變化朝着有利的方向發展。
(3)確定項目進度已經變更。
(4)當變更發生時管理實際的變更。進度控制是整體變更控制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
項目進度控制是依據項目進度基準計劃對項目的實際進度進行監控,使項目能夠按時完成。有效項目進度控制的關鍵是監控項目的實際進度,及時、定期地將它與計劃進度進行比較,並立即採取必要的糾正措施。項目進度控制必須與其他變化控制過程緊密結合,並且貫穿於項目的始終。當項目的實際進度滯後於計劃進度時,首先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根源並找出妥善的解決辦法。

試題 18 答案
(18)B

試題 17

某項目經理正在進行活動資源估算,他可以採用的方法或技術中不包括(17)
(17)
A.已有案例的估算數據
B.項目管理軟件
C. 多方案分析
D. 後備分析

試題 17 分析
計劃活動資源估算就是確定在實施項目活動時要使用何種資源(人員、設備或物資),每一種使用的數量,以及何時用於項目計劃活動。
活動資源估算過程同費用估算過程緊密配合。活動資源估算的方法或技術主要有:
(1) 專家判斷
(2) 多方案分析
(3) 出版的估算數據
(4) 項目管理軟件
(5) 自下而上估算
只有選項 D 不屬於活動資源估算所採用的方法或技術,它屬於活動歷時估算所採用的方法或技術。

試題 17 答案
(17)D

試題 16

某項目發生了進度延誤,於是項目經理在項目關鍵路徑上增加了資源,但是工期仍然未能有效縮短,其可能的原因是(16)
(16)
A.關鍵活動的歷時總是固定不變的
B. 關鍵活動所配置的資源數量總是充足的
C.關鍵路徑上的活動是不依賴於資源的
D.資源的增加可能會導致額外問題的產生從而降低效率

試題 16 分析
從題目中可以得知,項目已經發生了進度延誤,作爲項目經理,當項目的實際進度滯後於計劃進度時,首先就應該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根源,並找出妥善的解決方法,從而使項目朝着有利的方向發展。
對於項目進度壓縮的方法主要有:
●趕工。通過權衡成本與進度,確定如何以最小的成本來最大限度地壓縮進度。趕工的例子包括:批准加班、增加額外資源或支付額外費用,從而加快關鍵路徑上的活動。趕工只適用於那些通過增加資源就能縮短持續時間的活動。趕工並非總是切實可行的,它可能導致風險和/或成本的增加。
●快速跟進。把正常情況下按順序執行的活動或階段並行執行。例如,在大樓的建築圖紙尚未全部完成前就開始建地基。快速跟進可能造成返工和風險增加。它只適用於能夠通過並行活動來縮短工期的情況。
通常可用以下一些方法縮短活動的工期。
(1)投入更多的資源以加速活動進程。
(2)指派經驗更豐富的人去完成或幫助完成項目工作。
(3)減小活動範圍或降低活動要求。
(4)通過改進方法或技術提高生產效率。
題目中描述着“於是項目經理在項目關鍵路徑上增加了資源,但是工期仍然未能有效縮短”,對於所有項目來說,並不要以爲單純在關鍵路徑上增加資源就能有效縮短項目工期,而需要考慮所增加的資源是否符合當前項目的實際情況,比如在項目的後期增加人力資源,這時可能因爲新增加的人員對項目不熟悉,而需要頻繁去向向原有團隊成員瞭解、獲知項目的情況,這樣就增加了項目溝通的成本,還有可能會影響到原有人員的工作效率,反而增加了成本而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答案選擇 D 選項。

試題 16 答案
(16)D

試題 15

依據下面的項目活動網絡圖中,該項目歷時爲(15)天。
這裏寫圖片描述
(15)
A.10
B.11
C.13
D.14

試題 15 分析
此題是關於求項目的關鍵路徑。
關鍵路徑法(CPM)是在制定進度計劃是所使用的一種進度網絡分析技術,CPM 也叫關鍵路徑分析,是一種用於預測整個項目工期的網絡圖技術。進度計劃編制時採用的主要技術和工具有關鍵路徑法、計劃評審技術、歷時壓縮技術;關鍵路徑法(CPM)使用正向與反向的方式進行推算,從而計算出所有活動的 ES(最早開始時間)與 EF(最早完成時間),以及 LS(最遲開始時間)與 LF(最遲完成時間),在計算時不考慮活動的資源限制,所計算的值是理論上的可能值,一個項目可能只有一條關鍵路徑,也可能有多條關鍵路徑,但他們的總工期是相同的。
一個項目的關鍵路徑是指決定該項目最早完成時間的一系列活動,這是網絡圖中最長的路徑,每個活動它的總時差爲 0;總時差是指在不延誤總工期的前提下,該活動的機動時間。
活動的總時差等於該活動最遲完成時間與最早完成時間之差,或該活動最遲開始時間與最早開始時間之差。
CPM 的計算思路是:
1)計算最早開始時間(ES)值時,從左往右進行順推,第一個活動從 0 開始的話,此活動的最早完成時間 EF=ES+此活動歷時,例如 A 的 ES=0,EF=0+3=3,如果此活動同時有多個緊前活動,取 MAX(緊前活動)值,全部計算完成後,也得到項目的總工期。
2)計算最遲開始時間(LS)值,從右往左進行反推,最遲開始時間 LS=LF-此活動歷時,如果活動有多個緊後活動,取 MIN(緊後活動)值。
3)計算每個活動的總時差。活動的總時差=LS-ES。總時差爲 0 的活動是關鍵活動。
4)找到所有總時差爲 0 的活動,組成的路徑爲關鍵路徑。

此題根據計算後,得到項目的歷時爲 14 天,關鍵路徑是 DEC 和 HIC,以及 DIC

試題 15 答案
(15)D

試題 14

下列做法無助於縮短活動工期的是(14)
(14)
A.投入更多的資源以加快活動進程
B.減小活動範圍或降低活動要求
C.通過改進方法或者技術提高生產率
D.採用甘特圖法

試題 14 分析
採用甘特圖法是項目進度控制所使用的技術和工具。也稱爲叫橫道圖法,是用來表示項目進度的一種線性圖形技術,1900 年由享利•甘特發明,所以也叫做甘特圖。
在項目管理中,橫道圖主要是用水平長條線表示項目中各項任務和活動所需要的時間,以便有效地控制項目進度;用於展示項目進度或者定義完成項目目標所需要的具體工作的最普遍的方法。橫道線顯示了每項工作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其中橫道線的長度表示了完成該項工作的持續時間。根據項目計劃的需要,可以以小時、天、周、月、年等作爲度量項目進度的時間單位。
選項 D 不屬於進度壓縮技術,所以也就無助於縮短活動工期了。

試題 14 答案
(14)D

試題 13

某項目經理在對項目歷時進行估算時,認爲正常情況下完成項目需要 42 天,同時也分析了影響項目工期的因素,認爲最快可以在 35 天內完成工作,而在最不利的條件下則需要 55 天完成任務。採用三點估算得到的工期是(13)天。
(13)
A.42
B.43
C.44
D.55

試題 13 分析
根據三點估算法,工期=(最悲觀歷時+4*最可能歷時+最樂觀歷時)=(35+4×42+55)/6=43 天。

試題 13 答案
(13)B

試題 12

下列關於資源平衡的描述中,(12)是正確的。
(12)
A.資源平衡通常用於已經利用關鍵鏈法分析的進度模型中
B.進行資源平衡的前提是不能改變原關鍵路線
C.使用按資源分配倒排法不一定能制定出最優項目進度表
D.資源平衡的結果通常是使項目的預計持續時間比項目初步進度表短

試題 12 分析
資源平衡是一種進度網絡分析技術,用於已經利用關鍵路線法分析過的進度模型之中。資源平衡的用途是調整時間安排需要滿足規定交工日期的計劃活動,處理只有在某些時間才能動用或只能動用有限數量的必要的共用或關鍵資源的局面,或者用於在項目工作具體時間段按照某種水平均勻地使用選定資源。這種均勻使用資源的辦法可能會改變原來的關鍵路線。
關鍵路線法的計算結果是初步的最早開始與完成日期、最遲開始與完成日期進度表,這種進度表在某些時間段要求使用的資源可能比實際可供使用的數量多,或者要求改變資源水平,或者對資源水平改變的要求超出了項目團隊的管理能力。將稀缺資源首先分配給關鍵路線上的活動,這種做法可以用來制定反映上述制約因素的項目進度表。資源平衡的結果經常是使項目的預計持續時間比初步項目進度表長。這種技術有時候叫做“資源決定法”,當利用進度優化項目管理軟件進行資源平衡時尤其如此。
將資源從非關鍵活動重新分配到關鍵活動的做法,是使項目自始至終儘可能接近原來爲其設定的整體持續時間而經常採用的方式。也可以考慮根據不同的資源日曆,利用延長工作時間、週末或選定資源多班次工作的辦法,縮短關鍵活動的持續時間。提高資源生產率是另外一種縮短延長項目初步進度時間的持續時間的辦法。不同的技術或機器,如電腦源程序的複用、自動焊接、電子管材切割機,以及自動化生產線都可提高資源的生產率。
某些項目可能擁有數量有限但關鍵的項目資源,遇到這種情況,資源可以從項目的結束日期開始反向安排,這種做法叫做按資源分配倒排進度法,但不一定能制定出最優項目進度表。資源平衡技術提出的資源限制進度表,有時候叫做資源制約進度表,開始日期與完成日期都是計劃開始日期與計劃完成日期。

試題 12 答案
(12)C

試題 11

某軟件開發項目的實際進度已經大幅滯後於計劃進度,(11)能夠較爲有效地縮短活動工期。
(11)
A.請經驗豐富的老程序員進行技術指導或協助完成工作
B.要求項目組成員每天加班 2~3 個小時進行趕工
C.招聘一批新的程序員到項目組中
D.購買最新版本的軟件開發工具

試題 11 分析
當軟件開發項目的實際進度已經大幅滯後於計劃進度時,如果招聘一批新的程序員到項目組中,則不但不會加快進度,相反,還會使進度更加滯後。因爲這些新的程序員不熟悉項目情況,需要請教原來的人員,從而更加耽誤時間;如果購買最新版本的軟件開發工具,則會降低工作效率,也會使進度更加滯後;如果要求項目組成員每天加班 2~3 個小時進行趕工,前一段時間可能會使進度加快,但是隨着加班時間的增多,工作效率就會顯著降低,不但延誤進度,而且影響質量。

試題 11 答案
(11)A

試題 10

在軟件開發項目實施過程中,由於進度需要,有時要採取快速跟進措施。(10)屬於快速跟進範疇。
(10)
A.壓縮需求分析工作週期
B.設計圖紙全部完成前就開始現場施工準備工作
C.使用最好的工程師,加班加點儘快完成需求分析說明書編制工作
D.同其他項目協調好關係以減少行政管理的摩擦

試題 10 分析
快速跟進技術通常同時進行按先後順序的階段或活動。例如,建築物在所有建築設計圖紙完成之前就開始基礎施工。快速跟進往往造成返工,並通常會增加風險。這種辦法可能要求在取得完整、詳細的信息之前就開始進行,如工程設計圖紙。其結果是以增加費用爲代價換取時間,並因縮短項目進度時間而增加風險。

試題 10 答案
(10)B

試題 9

以下關於關鍵路徑的敘述,(9)是不正確的。
(9)
A.如果關鍵路徑中的一個活動延遲,將會影響整個項目計劃
B.關鍵路徑包括所有項目進度控制點
C.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路徑長度一樣,就有可能存在多個關鍵路徑
D.關鍵路徑可隨項目的進展而改變

試題 9 分析
關鍵路徑法沿着項目進度網絡路線進行正向與反向分析,從而計算出所有計劃活動理論上的最早開始與完成日期、最遲開始與完成日期,不考慮任何資源限制。由此計算而得到的最早開始與完成日期、最遲開始與完成日期不一定是項目的進度表,它們只不過指明計劃活動在給定的活動持續時間、邏輯關係、時間提前與滯後量,以及其他已知制約條件下應當安排的時間段與長短。
關鍵路徑有零或負值總時差,在關鍵路徑上的計劃活動叫做關鍵活動。爲了使路線總時差爲零或正值,有必要調整活動持續時間、邏輯關係、時間提前與滯後量或其他進度制約因素。一旦路線總時差爲零或正值,則還能確定自由時差。自由時差就是在不延誤同一網絡路線上任何直接後繼活動最早開始時間的條件下,計劃活動可以推遲的時間長短。

試題 9 答案
(9)B

試題 8

在工程網絡計劃中,工作 M 的最早開始時間爲第 16 天,其持續時間爲 5 天。該工作有三項緊後工作,它們的最早開始時間分別爲第 25 天、第 27 天和第 30 天,最遲開始時間分別爲第 28 天、第 29 天和第 30 天。則工作 M 的總時差爲(8)天。
(8)
A.5
B.6
C.7
D.9

試題 8 分析
由於構成進度靈活餘地的總時差可能爲正、負或零值,最早開始與完成日期、最遲開始與完成日期的計算值可能在所有的路線上都相同,也可能不同。在任何網絡路線上,進度靈活餘地的大小由最早與最遲日期兩者之間正的差值決定,該差值叫做總時差。
工作 M 是最早開始時間爲第 16 天,其持續時間爲 5 天。M 的三項緊後工作的最遲開始時間分別爲第 28 天、第 29 天和第 30 天,也就是說,M 的最遲開始時間爲第 23 天,因此,M 的總時差爲 23-16=7 天。

試題 8 答案
(8)C

試題 7

項目經理對某軟件需求分析活動歷時估算的結果是:該活動用時 2 周(假定每週工作時間是 5 天)。隨後對其進行後備分析,確定的增加時間是 2 天。以下針對該項目後備分析結果的敘述中,(7)是不正確的。
(7)
A.增加軟件需求分析的應急時間 2 天
B.增加軟件需求分析的緩衝時間是該活動歷時的 20%
C.增加軟件需求分析的時間儲備是 20%
D.增加軟件需求分析歷時標準差是 2 天

試題 7 分析
項目團隊可以在總的項目進度表中以應急時間、時間儲備或緩衝時間爲名稱增加一些時間,這種做法是承認進度風險的表現。應急時間可取活動歷時估算值的某一百分比,或某一固定長短的時間,或根據定量風險分析的結果確定。應急時間可能全部用完,也可能只使用一部分,還可能隨着項目更準確的信息增加和積累而到後來減少或取消。這樣的應急時間應當連同其他有關的數據和假設一起形成文件。

試題 7 答案
(7)D

試題 6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經理通過項目週報中的項目進度分析圖表發現機房施工進度有延期風險。項目經理立即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分析,下達了關於改進措施的書面指令。該指令屬於(6)
(6)
A.檢查措施
B.缺陷補救措施
C.預防措施
D.糾正措施

試題 6 分析
已批准的缺陷缺陷補救措施是對在質量審查和審覈過程中發現的缺陷進行糾正的指導文件。
已批准的預防措施是爲降低項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而需要的指導文件。
已批准的糾正措施是爲了使預期的項目績效符合項目管理計劃的要求所形成的指導文件。

試題 6 答案
(6)C

試題 5

某軟件項目己經到了測試階段,但是由於用戶訂購的硬件設備沒有到貨而不能實施測試。這種測試活動與硬件之間的依賴關係屬於(5)
(5)
A.強制性依賴關係
B.直接依賴關係
C.內部依賴關係
D.外部依賴關係

試題 5 分析
在確定活動之間的先後順序時,有如下 3 種依賴關係:
 強制性依賴關係(硬邏輯關係)。項目管理團隊在確定活動先後順序的過程中,要明確哪些依賴關係屬於強制性的。強制性依賴關係指工作性質所固有的依賴關係。它們往往涉及一些實際的限制。例如,在施工項目中,只有在基礎完成之後,才能開始上部結構的施工;在軟件項目中,必須先進行需求分析,然後才能進行軟件設計。
 可斟酌處理的依賴關係(優先選用邏輯關係、優先邏輯關係、軟邏輯關係)。項目管理團隊在確定活動先後順序的過程中,要明確哪些依賴關係屬於可斟酌處理的。可斟酌處理的依賴關係要有完整的文字記載,因爲它們會造成總時差不確定、失去控制並限制今後進度安排方案的選擇。可斟酌處理的依賴關係通常根據對具體應用領域內部最好做法,或者項目某些非尋常方面的瞭解而確定。
 外部依賴關係。項目管理團隊在確定活動先後順序的過程中,要明確哪些依賴關係屬於外部依賴的。外部依賴關係指涉及項目活動和非項目活動之間關係的依賴關係。例如,軟件項目測試活動的進度可能取決於來自外部的硬件是否到貨;施工項目的場地平整,可能要在環境聽證會之後才能動工。活動排序的這種依據可能要依靠以前性質類似的項目歷史信息,或者合同和建議。

試題 5 答案
(5)D

試題 4

對圖 9-3 的箭線圖,理解正確的是(4)
這裏寫圖片描述
(4)
A.活動 A 和 B 可以同時進行;只有活動 A 和 B 都完成後,活動 C 纔開始
B.活動 A 先於活動 B 進行;只有活動 A 和 B 都完成後,活動 C 纔開始
C.活動 A 和 B 可以同時進行;A 完成後 C 即可開始
D.活動 A 先於活動 B 進行;A 完成後 C 即可開始

試題 4 分析
 網絡圖中每個事件必須有唯一的代號。
 任兩項活動的緊前事件和緊後事件代號至少有一個不相同,節點代號沿箭線方向越來越大。
 流入(流出)同一節點的活動,均有共同的後繼活動(或前序活動)。
爲了繪圖的方便,人們引入了一種額外的、特殊的活動,叫做虛活動。它不消耗時間,只是表示一種邏輯關係,虛活動在網絡圖中由一個虛箭線表示,如圖 9-3 所示。在圖 9-3中,活動 A 和 B 可以同時進行;只有活動 A 和 B 都完成後,活動 C 才能開始。

試題 4 答案
(4)A

試題 3

某項目中有兩個活動單元:活動一和活動二,其中活動一開始後活動二才能開始。能正確表示這兩個活動之間依賴關係的前導圖是(3)
這裏寫圖片描述
試題 3 分析
前導圖法包括活動之間存在的四種類型的依賴關係:
 結束-開始的關係(F-S 型)。前序活動結束後,後續活動才能開始。
 結束-結束的關係(F-F 型)。前序活動結束後,後續活動才能結束。
 開始-開始的關係(S-S 型)。前序活動開始後,後續活動才能開始。
 開始-結束的關係(S-F 型)。前序活動開始後,後續活動才能結。

試題 3 答案
(3)C

試題 2

不屬於活動資源估算輸出的是(2)
(2)
A.活動屬性
B.資源分解結構
C.請求的變更
D.活動清單

試題 2 分析
活動資源估算的輸出包括活動資源要求、活動屬性、資源分解結構、資源日曆和請求的變更。而“活動清單”屬於活動資源估算的輸入。

試題 2 答案
(2)D

試題 1

在項目進度控制中,(1)不適合用於縮短活動工期。
(1)
A.準確確定項目進度的當前狀態
B.投入更多的資源
C.改進技術
D.縮減活動範圍

試題 1 分析
進度控制是監控項目的狀態以便採取相應的措施以及管理進度變更過程。進度控制主要關注如下內容:確定項目進度的當前狀態、對引起進度變更的因素施加影響以保證變化朝着有利的方向發展、確定項目進度已經變更、變更發生時管理實際變更。項目進度控制是依據項目進度基準計劃對項目的實際進度進行監控,使項目能夠按時完成。有效項目進度控制關鍵是監控項目的實際進度,及時、準確、定期將它與計劃進行比較,並立即採取必要的糾正措施。當項目的實際進度滯後於計劃進度時,首先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找出妥善的解決辦法。
通常可用以下一些方法縮短活動的工期:投入更多的資源;指派經驗豐富的人去完成或幫助完成項目工作;減小活動範圍或降低活動要求;通過改進方法或技術提高生產效率。

試題 1 答案
(1)A

發佈了1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4 · 訪問量 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