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傳習錄》(13)上十四

傳習錄上 |徐愛| 十四

 

王陽明又說:《五經》是經書,也是史書。史書記事的目的是讓後人總結經驗教訓,判斷是非善惡。史書裏的善事作爲例子,讓後人學習效法;史書裏的惡事也作爲例子,提醒後人不要學習。

徐愛問:記錄好事(宣傳好事)讓後人學習,這是存養天理的根本。刪掉不好的事,杜絕後人學習,這是爲了遏制人的自私慾望萌發嗎?

王陽明說:聖人寫《六經》就這個目的,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只要明白了根本意思就行。沒必要咬文嚼字太較真

徐愛又問:既然記錄壞事有警示的作用,那麼保留警示,刪掉壞事發生的具體細節可以起到杜絕壞事發生的作用,那麼爲什麼唯獨不刪掉《詩經》裏的《鄭風》和《衛風》兩篇呢?朱熹說:史書(詳細)記錄醜惡的事可以警示人們縱慾放蕩,他這麼說對嗎?

王陽明說:現在的《詩經》不是孔子當初刪定的版本。孔子說《鄭聲》淫蕩低俗,要刪掉《鄭聲》《衛聲》。追求高雅是孔門家法,《詩經》裏留下的都是高雅音樂。孔子留下的高雅音樂任何場合都適合演奏,祭祖時可以,村民娛樂也可以,都是宣揚和平和德行的內容。

秦始皇焚書坑儒,《詩經》三百篇有不少失傳的,後人爲了湊數,就把鄭衛之聲摻進去了。導致現在淫蕩低俗的音樂到處傳唱。所以朱熹的解釋說好聽了是在附庸風雅,爲了解釋而解釋,說難聽了是胡說八道。

 

又曰:“《五經》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惡,

示訓誡。善可爲訓者,時存其跡以示法;惡

可爲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杜奸。

愛曰:“存其跡以示法,亦是存天理之本

然;削其事以杜奸,亦是遏人慾於將萌

先生日:“聖人作經,固無非是此意,然又

不必泥着文句

愛又問:“惡可爲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

杜奸,何獨於《詩》而不刪鄭、衛?先儒

謂‘惡者可以懲創人之逸志,然否?

先生曰:“《詩》非孔門之舊本矣。孔子

放鄭聲,鄭聲淫。又日:惡鄭聲之

亂雅樂也。'‘鄭、衛之音,亡國之音

也。'此是孔門家法。孔子所定三百篇,皆所

謂雅樂,皆可奏之郊廟,奏之鄉黨,皆所以

宣暢和平,涵泳德性,移風易俗,安得有

此!是長淫導奸矣。此必秦火之後,世儒附

會,以足三百篇之數。蓋淫泆之詞,世俗多

所喜傳,如今閭巷皆然。惡者可以懲創人之

逸志,是求其說而不得,從而爲之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