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體系構建指南 1  知識VS知識體系 2  構建知識體系的步驟 寫在最後

這是Becomewiser的第15篇文章​

全文約2718字,建議先收藏再看

在電影《教父》中,有一句臺詞:“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爲什麼你只能看見的是豹子身上的花斑?爲什麼看到本質的人和他人的命運會不同呢?這是因爲他人的知識水平比你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知識的全面性能讓你的選擇面更廣,每多掌握一門知識,就多一種未來。

其次它能夠讓你的主動權更強,本領域的專精能讓你更早接觸新的知識領域,獲得先發優勢。

以一道有趣的題目爲例:

有一隻熊掉到一個陷阱裏,陷阱深19.617米,下落時間正好2秒。求熊是什麼顏色的?

看到這道題的陷阱深度以及下落時間,相信朋友們會很容易聯想到重力加速度,可是題目的卻讓我們選擇熊的顏色,這樣的題目應該怎麼解析呢?

其答案如下:

在這裏我們無須過於細究其解題實際步驟,但它解題的方式卻使用了物理、地理、生物以及數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

如果我們僅僅具有某一學科的知識,則無法選出正確的答案。

這也是知識體系的魅力之一,它讓我們在解決問題時擁有“十八般武藝”。

1  知識VS知識體系

1-1、什麼是知識

根據柏拉圖的定義,一條陳述能稱得上是知識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它一定是被驗證過的,正確的,而且是被人們相信的。

在這裏又會有一個常見的疑問,信息是不是知識?個人認爲知識一定是信息,而信息則需要加以過濾、加工方可成爲知識。

知識是客觀並可重複的,它能夠指導我們決策或行動。

1-2、什麼是知識體系

知識體系有三個特性:目標性、體系性以及抽象性,多使用邏輯樹進行構建。

目標是指方向聚焦,體系有重點。體系是指結構完整、層次分明,前2層分支的平衡性越好,歸納程度也越強。

而抽象則是知識體系是知識從具體到抽象的表現,呈現了知識的特徵或本質。

再進一層,什麼是好的知識體系呢?除了上述所描述的有目標、夠全面、抽象程度高,還有一點則是知識體系應該是相互獨立但非無限窮盡的。

有的知識僅須停留在知道,有的則需要運用並且創新。

1-3、知識體系的作用

16年美國生物學科學家估算大腦的存儲容量約爲1000萬億字節,相當於1000TB。但同樣容量的數據爲什麼在檢索、使用的時候,人腦卻遠比電腦低效呢?

檢索從數據表的角度理解是索引和表結構,使用從代碼的角度理解是類的封裝和繼承。

建立知識體系,目的是建立類似電腦的數據存儲和應用結構。從而認知知識全貌及迅速找到知識的關聯。

前者用於查漏補缺,後者則用於知識的高效檢索及組合使用。

2  構建知識體系的步驟

整體分爲4步:找方法、建框架、收集知識、學習方式。

2-1、找到自己的普適性方法

查理芒格曾經說過:“在手拿鐵錘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

因爲你的手上只有鐵錘,所以你只能用處理釘子的方式去處理一切,用鐵錘去旋轉螺絲釘,用鐵錘去炒菜。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不會解決問題,而是缺少解決問題的方法,構建知識體系也是如此。

在構建之前,我們應找到自己的普適性方法。對於筆者而言它是邏輯思維,但對於你而言可能是經濟學的定律、數學的定理亦或者生物學中的生物羣落。

上圖僅僅只是一個示例,解決問題更多不應給自己設定框架,我們應使用多種方法的組合。

2-2、明確體系的方向

我們總說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時每刻我們接收着大量的信息和噪聲,如果不予以治理、過濾,我們將無法聽到真正的聲音。

早在2300多年前,莊子曾經說過以有限的生命追逐無限的知識,那麼一定會失敗。搭建知識體系的目的在於圈定範圍、有序學習。

1)明確體系目標

目標決定了我們要建立什麼樣的知識體系。使用逆向思維以目標作爲終點,反向度量與目標的距離。

思考產品經理需要學習什麼知識,思路會無序延伸,容易遺漏並導致知識框架不平衡。

這種情況不妨反過來想,要應聘的崗位要求產品經理擁有什麼樣的知識?從崗位的JD入手反推我們的知識體系。

2)明確體系的廣度以及深度

廣度,體現在知識樹的縱向分類,解決的是要不要的問題。深度,則體現在知識樹的橫向延伸,面向的是學習程度。

歸納程度越高,知識檢索的效率越高。共性越強,後續在學習同類知識時,複用可能性越大。

通過樹枝的縱向廣度和橫向深度,我們可以瞭解哪部分知識是目前缺失的,結合主幹的優先級確認學習路徑。

2-3、收集知識

1)評估優先級

知識優先級的評估方式可以使用耗時和價值四象限圖進行評估。

一般來說大部分耗時和價值呈正比例關係。耗時越短,說明被過濾的知識越多,知識也越片面。

被過濾的知識只能作爲學習的起點,每個人知識的側重都是不同的,學習之前我們應儘可能的瞭解全貌。

2)主動降噪

主動降噪指知識卸載和去重。

時間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當佔用你時間的信息源越多,耗費在學習的時間越少。

去重則是,減少同類信息源。同樣是新聞,同類領域保留2-3個就夠了。

3)找到專業領域的大佬

要想變成專業領域的牛人,一定踩過不少的坑。對比度娘,他們是更好的搜索引擎和導航地圖,讓他們幫助你提高獲取知識的質量和效率。

選擇的標準只需要比當前的你專業就足夠了。

4)付費知識>免費知識

免費知識的特徵是:干擾信息多(廣告)、獲取路徑長(關注、下載)、知識不完整(試聽體驗)。

如果獲取知識耗費的時間成本已經大於金錢成本,不妨嘗試一下付費,花錢是爲了更好的掙錢。

2-4  學習方式

由於社畜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於工作,所以本節想分享工作中的學習方式。

1)在翻譯中學習

在翻譯中學習,可理解爲遇見問題時先用對方的解法。對話的前提,是擁有對等的角度和相近的高度。只有足夠全面的瞭解,解決需求的方法才能不拘泥於產品設計。

如:在撰寫PRD時,爲了減少溝通成本。我會將可能將需求能翻譯爲研發的語言,減少理解的時間。其次也隨着“翻譯”能力的加深,系統的實現方式及約束也瞭解愈深。

不僅加深了對技術的瞭解,也能更好從系統實現方式的角度評估需求的可行性、實現成本以及週期。

2)在使用中學習

學習新的知識,應以使用爲導向。當某個節點使用了常規的手段,關鍵指標仍無法提升。不妨嘗試新的領域,現學現用並以使用作爲終點,反推需要學習的知識。

以使用作爲目的的好處是避免躊躇不前和半途而廢,實踐出新知。

3)在覆盤中學習

覆盤的目的爲知識提煉,讓其形成體系。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太多的靈光一現,更多的是舊知識新組合。

帶着原有的基礎再去學習新知識,能夠讓我們迅速找到知識的共性,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或同類問題的解決之中。

而體系的擴張,也讓知識不再是孤島,每一個知識都能找到和其他知識聯結的樞紐,讓我們在輸出解決方案時擁有更多的排列組合。

單次知識的提煉很容易,但是堅持才能帶來質變。1900年到1999年,道瓊斯指數增長了176倍,但它的年複合增長不過5.3%而已。

寫在最後

一篇純理論的通識文章寫的非常喫力,5個工作日的凌晨完成了這篇文章,質量上的欠缺也請多多包涵。

感謝你看到這裏,謝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