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学习070] 一个带着童年创伤的个案如何推进


【个案总体情况】

来访者是一位17岁辍学的女孩,有精神科诊治经历,由姐姐带到咨询室。因为家族的重男轻女,来访者从小遭受父亲的肢体和言语暴力,被母亲忽视,只有姐姐在照顾她。来访者从最早的阻抗态度,到接受咨询师,到在因疫情停止一段后提出跟咨询师恢复频度较高的咨询,本来咨询师觉得有进展,但是因为来访在近期咨询中表达的一些冷漠观点感觉有倒退,不知如何推进工作,寻求督导的帮助。

【咨询/理论/技术/方法】

咨询师表明自己无特别的流派取向,在咨询中有抱持和共情来访者,并尝试着用催眠处理创伤,但因为来访者表示不舒服,就中止了催眠。下面是督导的指导和建议:

1. 心理咨询中的流派应用

督导提示,在心理咨询中,总的来说一般有三类方法:

一是以某流派为主,比如精神动力、认知行为等;

二是不同流派的折中治疗,比如精神动力与认知行为结合的干预方法;

三是整合(或综合)疗法,比如针对厌食症,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疗法,先用行为疗法缓解症状,再用精神分析。

在咨询中,用到某种方法,就要将它用到位。一名咨询师在从业四、五年以后,应该建立学派认同。这里想起我的个人督导也提到,如果是长程咨询,还是要深入掌握一到两种主要的流派,以保证在咨询当中进行较稳定的回应和干预。

2. 针对心理创伤的两种治疗方法

针对创伤,有暴露治疗和稳定化治疗两种,暴露治疗是让来访者充分暴露和面对创伤、更彻底地改变创伤心理;稳定化治疗是寻找和挖掘资源、提供支持和照顾。针对严重创伤,一般先采取稳定化治疗,在建立了稳定、安全的咨访关系后,视治疗时机,可以进行暴露治疗。所有恶梦都跟创伤有关,有些反复的梦境可能指向不同的创伤(比如性创伤、战争创伤等),这些内在世界想象的进一步探索都可以用来暴露创伤。

3. 识别和利用咨询师的一致性反移情和互补性反移情,抓住咨询中的重要时刻与来访者工作

比如当咨询师反馈给来访者自己在咨询时间以外,还会惦记到她,来访者一笑,此时,咨询师应该进一步询问来访者的感受和想法。

【个案概念化】

1. 创伤类型:来访者的创伤属于复合型创伤,是在童年早期、在反复中形成。

2. 依恋模式:来访者的父亲有着自恋(自我中心,唯我独尊)和边缘性人格障碍(这个个案中父亲表现为容易翻脸),身上也带着从原生家庭带来的被,母亲忽视、冷漠,造成来访者从小被嫌弃、被虐待,严重缺乏照顾和回应,形成了紊乱型依恋模式,疏远、回避父母,所以来访者提出脱离血缘关系的社会养育模式,实际上是对父母的控诉,而内心还是藏着对父母的渴望,只是严重的缺爱和创伤让她表现出隔离。

3. 防御机制:来访者的防御机制有被动攻击——被爸爸暴力的时候,倒地、打滚,用疾病羞辱父亲(因为爸爸说自己的孩子是没有问题的)等,解离——心不在焉、魂不守舍、记忆模糊等表现。

4. 人格特征:伴随创伤和解离,可能有多重人格障碍

5. 拥有资源:来访者的学习能力不差,还有较高的抽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敏锐的体察、理解力(高情感敏感度),这些都是可以帮助其升华的个人特质。来访者有个相同教养环境中长大但成长相对健康的姐姐,父亲不顾家但是对外还是一个侠义的人,这些是这个家庭可能向好的一些因素。

【个案干预建议】

1. 来访者有自残行为和自杀意念,应该邀请她签署不自残自杀协议

2. 一方面,可以继续贴着来访者提供抱持和共情式回应,另一方面,在适当时候,应该进一步引导来访者暴露创伤

3. 尝试邀请来访者的家人一起进行家庭治疗

4. 伴随创伤和解离,来访者很可能有多重人格障碍,要进一步帮助其整合身体内的不同人格

【自我反思】

最近开始承接了面向原生家庭创伤的长程心理咨询个案,个案跟父母的关系跟此案有些类似之处,所以,督导老师对于创伤治疗的一些经验和要点的传递,很及时。将老师的创伤专题课程、内在小孩疗愈、精神分析60讲等串起来学习,感觉更加系统、清晰了。对于把握一定时机进行创伤的进一步暴露和脱敏,是需要进一步学习的。

(SHQJ20200304)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