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与抑郁症] ACT如何看待和治疗抑郁症

传统的药物治疗是补充大脑的营养素“5-羟色胺”,背后的假设是抑郁症是大脑的疾病。临床经验证明,用药9个月后停药,70%会复发。ACT认为:

抑郁本身不是病,抑郁情绪只是一种信号,起到报警的作用,提示生活遇到困难,需要处理。根据ACT的视角,精神科的疾病都不是病,是障碍、综合症,是生理、心理、社会综合的因素导致。

抑郁不是情绪问题,而是行为问题,其核心症状是兴趣和动力缺乏、心境低落,其对立面是活力而不是快乐(包含快乐)。

三个核心问题:压力、丧失等事件是“点火器”自动化的反刍式思维是“汽油”行为上回避、退缩

ACT的策略和方法

从改变到接纳:增强觉察力,以正念的态度去觉察和接纳情绪(看见和倾听情绪——理解情绪——接纳情绪),觉察感受情绪、觉察思维模式、觉察人际关系;

从割裂到整合:整合了情绪、认知和行为的作用方法,通过价值的发现和澄清建立底层逻辑,最终是转化情绪、激活行为,将负面的转向指向生命意义的情绪,激活生命力;痛苦的背后是价值

ACT与CBT的异同

一、哲学观与理论基础的不同:大脑机制Vs.行为匹配;还原论Vs.关系框架理论

CBT:还原论——认为大脑是个计算机,信息的输入输出的机制,问题在于脑内、在于头脑认知;

ACT:关系框架理论——好比互联网;不是大脑信息加工的问题,而是行为与环境、语境不匹配,是被僵化的规则和经验固化,比如过去的好孩子到了青春期或者成年的时候,失去了活力和创造力(刻舟求剑)。

二、认知干预的目标和方式不同

干预目标:改变认知Vs.建立认知的灵活性

重塑认知通过:认知辩论(辩论认知的合理性)Vs现实体验和检验(不怕有不合理信念,只要有觉察力、在当下找到更多的选择,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行动,利用非语言的觉察,冥想般抽身事外,有距离地观察自己的思维)

三、行为干预的指向

行为干预只是消除情绪(症状)Vs 行为干预是导向价值,前者容易形成成瘾(比如跑步如果只是为了消除症状,容易成瘾,一不跑步就难受,如果跑步是为了健康、保持活力,这就导向了价值。

四、方法整合度的不同

CBT: 基于目标的心理治疗 Vs. ACT:基于过程的心理治疗

ACT整合了人本主义的后、存在主义的思想,打破门户障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