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炮、病菌與鋼鐵》:經濟全球化的史前階段什麼樣? 環境差異塑造經濟全球化起點的不平等 農作物的馴化 動物的馴化 病菌的入侵

最近看了得到上何剛老師對經濟全球化的解讀,受益匪淺,再次分享出來,希望對你也能夠有啓發。對於經濟全球化會不會發生大逆轉,不應僅僅從貿易的角度去看,還應該看看歷史,看看歷史的進程是怎麼發展的。因爲這樣能夠對人類全球化的歷史有一個整體的、全局的理解,這個時候再去做判斷才能夠避免拍腦瓜子。舉一個例子來看,經濟全球化爲什麼1492年以後才真正開始呢?這絕對不能僅僅用貿易來解釋的。最近幾百年的經濟全球化發展,超過了以往所有的時候。

環境差異塑造經濟全球化起點的不平等

各個國家和族羣在全球化方面的差異,不完全是在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其實它們的起點就不一樣。而起點的差異,不是由人種和地理位置決定的,而主要是生存環境塑造的。對於這個結論,我覺得人種和地理位置其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爲地理位置往往會影響氣候,而氣候又肯定會影響生存環境。

不同的生存環境,肯定會塑造不同的生活方式,甚至是人種的進化方向。

對動物和植物的馴化就是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例子。現在基本上所有的已經被人類馴化的動物,都是在亞歐大陸最先馴化的。這是因爲,亞歐大陸具有環境上的先天優勢。這是優勢是每週大陸所不具備的。

農作物的馴化

糧食生產是槍炮、病菌和鋼鐵的先決條件,率先懂得馴化野生植物並進行種植的部落,在部落規模上很快超過了狩獵的部落。規模一大,就會讓人類有了剩餘糧食和時間,從而可以進行其他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用的事情。比如:講故事。

而正是這些沒有什麼用的事情,讓人類逐漸成爲了這個星球的主宰。

然而,有的部落能學會糧食種植,有的部落還一直在狩獵,並不是什麼人種的差異,其實一直狩獵的部落也會講故事,而主要是因爲他們最初生存環境的差異所導致的。另外,還有一個我們不得不說的,可能是運氣的原因。那就是農作物能夠被馴化,不僅僅是人類不斷選擇的結果,其實也是不同的環境決定了當時的能夠被馴化的農作物有哪些。

動物的馴化

被馴化的14種大型食草類哺乳型野生動物,絕大部分來自廣義上的歐亞大陸,這是因爲這裏碰巧有能夠被馴化的大型動物。而還有如此之多的野生動物最後沒有被馴化,主要原因則是有很多,比如:動物的日常食物,生長速度,交配習慣,性情,是否容易受驚,以及羣居組織等。

所以說,能夠被馴化的動物的原因基本都是相同的,而不能被馴化的動物,則是各有各不能被馴化的原因。

而正是因爲歐亞大陸有如此之多的大型動物能夠被馴化,所以歐亞大陸的人種在農作物的耕種上能夠實現精耕細作,也就能夠提高糧食產量,從而也就能夠養活更多的人,以及有了更多的時間能夠做其他的事情。

而這些其他的事情,往往就包括:組織軍隊、生產鋼鐵等。而且因爲這裏的人種能夠和馴化的動物生活在一起,也就對很多看不見的細菌產生了抵抗力,從而成爲了“優勢民族”。

病菌的入侵

病菌在人類全球化中到底起到了什麼作用,這本書給出的解讀,絕對是令人震撼的。這是因爲,歐洲人征服美洲,大多數的印第安人不是死於戰爭,而是死於歐洲人帶來的病菌。

而歐洲人帶來的這些病菌,則是來自於人類馴養的動物。

因爲歐亞大陸的人種率先實現了糧食的大規模種植,所以人類也就實現了羣居,而且是和馴化的動物羣居,這也就導致歐亞大陸的居民幾乎都對馴化動物身上的病菌產生了抵抗力。

因此,當歐洲人到達美洲以後,不僅僅帶去了鋼鐵和軍隊,還帶去了看不見的,對美洲人幾乎說是生化武器的病菌。而正是這些病菌,改變了美洲人的歷史,塑造了現在的全球化格局。

我是徐建航,這是我寫的第194篇文章,歡迎你加入007社羣,七天寫一篇,一起寫七年,七年之後一起去南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