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產業的全球化發展過程 棉花未全球化前的狀態 英國棉花產業的崛起 棉花新全球化產業的形成

這篇文章我們繼續說說全球化發展的歷程。這次我們就看一個行業:棉花。在上千萬年的時間裏,棉花分別在亞洲、非洲和美洲演化爲四個主要品種,不同品種的馴化、紡織和織造,各自獨立發展。我想這正是棉花和其他種類農作物最大的不同之處。其他被人類馴化的農作物都是被一個大陸的人種馴化,然後通過全球化分散到世界各地,唯獨只有棉花是多地開花。

而且,三個相互隔離的大洲,在棉花和棉織品的生產消費模式上還驚人的一致,都是家庭化、本地化、低效率的分散產業佈局。我想這也恰恰說明一點,當時的技術水平還是比較落後,全球化的條件也不是很成熟,但棉織品又是必須的東西,所以就發展成瞭如此的一致。

因此,雖然18世紀工業革命之前,棉花產業也在生產模式和紡織技術上發生了一些重大變革,但並沒有突破原有社會結構。而我的理解,這樣充分說明最適合當時生產力水平的,就是家庭化、本地化、低效率的生產關係。要想改變生產關係,最關鍵的還是有革命性的生產技術出現。

棉花未全球化前的狀態

歐洲不產棉花,長期處於棉紡織品生產和消費的邊緣。直到公元950年,由於伊斯蘭教的擴張,歐洲南部出現了棉紡織業。歐洲南部的意大利和德意志,先後成爲歐洲棉紡織品生產中心,但隨着奧斯曼帝國控制棉花出口,它們也先後衰落。

從奧斯曼帝國控制棉花出口可以看出來,很多歷史規律一直在發生作用,不會改變。那個時候的奧斯曼本質上和現在的美國沒有任何區別。甚至我覺得美國的操作都友好了很多,如果還是那時候的野蠻社會,也許我們面對的就不僅僅是貿易的限制了。

奧斯曼帝國掌控棉花原料和棉紡織品生產後,在1589年授予英國人以貿易特權,給了英國整合全球棉花產業的機會,從此英國迎來了自己在棉花產業的帝國時代。

英國棉花產業的崛起

英國主導的全球棉花帝國,主要靠北美種植園供應棉花,因此奴隸制的瓦解,促使廉價勞動力缺失,棉花成本大幅上升。而美國內戰導致棉花禁運,引發了第一次全球性原料供應危機,英國和歐洲棉紡織製造商不得不想辦法從其他地方獲得棉花。

其實這個規律在人類的歷史中一直在上演,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力的價格變化,影響着產業的興衰和變遷。如何處理好勞動力和產業發展之間的關係,是一個永恆的課題,目前來看,現在的中國做的還不錯。

印度、埃及和墨西哥等地陸續擴大棉花種植,緩解了英國和歐洲國家的棉花原料緊缺,但全球棉花帝國也因此分崩離析。對於這個情況,也是我們現在應該警惕的。我們國家在全球化中的位置和作用,也就決定了我們在全球化中到底能不能一直活得不錯的生態位。

棉花新全球化產業的形成

傳統棉花帝國版圖被打破,雖然全球各地棉花生產和棉紡織規模在擴大,但英國和歐洲已無法再恢復棉花帝國的控制力。越來越多棉紡廠遷往勞動力成本更低,且靠近棉花種植生產的國家和地區,印度、中國、墨西哥和巴西等發展中國家的新棉花產業格局開始崛起。

其實,資本是最聰明的,他們知道錢需要花在哪裏,產業應該佈局在什麼地方。所以奴隸制被取消以後,發展中國家作爲棉花的原料生產地,顯然具有非常大的勞動力優勢。而且,不僅僅應該是棉花,其他需要大量勞動力的行業,生產原料也會逐漸慢慢佈局在發展中國家,我們的發展不就是這麼走過來的嗎。

所以說,棉花產業發展,是一個產業發展的可借鑑斷面,對以後各國在經濟全球化的格局中產生着至關重要的影響。

我是徐建航,這是我寫的第195篇文章,歡迎你加入007社羣,七天寫一篇,一起寫七年,七年之後一起去南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