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十名現象”

晚上看書《歡迎來到一年級》,書中提到“十名現象”,什麼意思呢?就是往往再班級裏第十名左右的人是最有才華的人,很多英雄人物、領袖人物上學的時候不是排第一,卻是排在第十名左右。

爲什麼不是第一名而是第十名呢?因爲絕大多數的第一名是把讀書、成績當成是求學生涯的唯一追求。而排在第十名左右的學生並不把讀書、成績當成唯一的追求,他知道自己想學什麼、自己的興趣點在哪裏,願意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學習求知,知識面開闊,能力多樣綜合,在真實的社會生活中就會比較有競爭力。

我不知道自己未來是否可以如此淡定地對待孩子的成績。

但是這個“十名現象”卻偶然地解了我的惑。近期,我正好在琢磨一個問題,我對待工作的態度遠不及我對待學習的態度,我每天在通勤路上的學習樂此不疲,但在工作時總需打起精神。

這讓我反思是不是自己對工作的責任心不足,看着有些同事天天加班,忙到忘記喝水,忙到腰椎間盤突出。我是不是也應該犧牲一些業餘時間幹工作?

可這並不是我本心,勉強起來非常難受。

那該如何化解內心的糾結呢?首先,我並不想在工作上幹出多麼出色的成績,我更願意階段性地加強工作投入比例,把業務從熟悉幹到精通,提高工作效率和輸出質量。

這樣就可以把多出來的時間用在自己的興趣上,多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這也是自己的獨特性所在,我之所以成爲我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也有人願意花的100%的努力,其中必定包括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能還有健康,去把工作幹到100%漂亮,不留一絲瑕疵。

但是我更願意用20%的精力把工作幹到80%漂亮,用剩下80%的經歷去探索和享受自己的興趣領域,而不是去提升工作的20%,只有這樣看起來纔是對時間高性價比的使用。

想通這一點,我也就不糾結了。同事們爲了晉升也好,爲了實現自我價值也好,或者只是單純地從衆,他們在工作上力爭上游、永爭第一必定都有各自的原因,

而我更願意偷偷懶,在工作上放棄力爭上游、永爭第一的想法,不是我不能,而是我不想,我不願意把稀缺的精力、時間放在那個實際並無多大意義的事情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