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學校與秋天的家庭

1. 銀杏葉

接我家小姑娘放學的時候天特別藍。雖然氣溫不足10°C,但沒有風,下午兩點的太陽照在身上很暖和。

我的車停在學校門口居民區的街道上,路邊就是人家的前院。小姑娘踩在人家院子的草地上,拉開車門,弓身準備上車,突然彎下腰,拾起一片金色的樹葉。

坐上車來,她揚起手裏的樹葉給我看:“你看!”

“哦,好漂亮!”我說:“這是銀杏。”

“我撿的。”

這條路每天都來,從沒見過銀杏樹。我四處張望,確認了一下:“這裏沒有這個樹呀,怎麼會有這個樹葉?”

“有。”小姑娘迫不及待地告訴我:“我們學校裏有。一共有五棵,有四棵樹葉子已經掉光了,一棵上面還有些樹葉沒掉。”

“是嗎?在哪兒?我怎麼沒看到?”

“在後面操場邊上。”

“哦,難怪我從來沒見過。這是銀杏。”

“爲什麼叫銀杏?這是金色的,不是銀色。”

“我也不知道爲什麼。好看嗎?成都有好多好多這個樹,一到秋天滿地都是這種金色的樹葉,很好看的。”雖然許多地方都有銀杏,但我關於銀杏的記憶卻多半來自成都。

“我喜歡。我把它撿起來了。”

“你知道嗎?這個樹又叫‘活化石’。”

“什麼?活化石?因爲它跟恐龍一樣老嗎?”

“差不多就是這意思。跟它同時代的......”

小姑娘並不是搶我的話頭,只是順着自己的思路不帶停頓地說了下去:“跟它一起的那些動物,還有植物都變成化石了?”

“是的。”

“化石,就像我們上次去那個沙灘游泳撿到很多貝殼化石。有些貝殼變成了化石,有些貝殼還活着。”

“是的。跟這種樹同時出現在地球上的生物大多數都已經滅絕了,它還活着。”

“活化石。”

“是的。它叫銀杏,英文叫Ginkgo。”

“Gingko?爲什麼叫Gingko?”

“我不是百分之百確定,但我印象中英文裏面Gingko這個名字是從日文音譯來的。日文裏面把‘銀杏’念成ging ko的發音,英文就用了這個發音。”

“Japanese?”

“是的,Japanese就是日文。”

“How about Korean?”

“Korean是韓文。”

說到這裏,車已經從學校門口的社區小路轉上了外賣寬闊的大街,秋日的陽光依舊明媚。

2. 天鵝湖

前兩天老師發了封信來:下週三“天鵝湖”會來學校,我們要到戶外參與一個較長時間的活動,請注意穿着保暖的衣物。

“什麼是Swan Lake?老師跟你們說了嗎?”我問小姑娘。

“說了。老師說一般都是我們去他們那裏,今年因爲疫情我們不去了,改成他們來學習。”

“哦。那你們要做什麼呢?老師說是在戶外活動,要多穿一點。”

“不知道。我都不知道什麼是Swan Lake。”

“有一個很有名的芭蕾舞劇叫Swan Lake,我不知道是不是一個芭蕾舞團來你們學校,那你們是要一起跳舞嗎?”

“我不知道。”

過了兩天,小姑娘似乎弄明白了這個“天鵝湖”活動是幹什麼——“老師說我們要到樹林裏去,是一個尋寶活動。”

看她興奮的樣子,似乎是搞明白了。不過給她這麼一說,我倒是更糊塗了。

只有等到“天鵝湖”活動結束以後我才大略知道了其中的奧祕。原來,這個天鵝湖是一家戶外教育中心,在本地公園裏面擁有一片可供學生戶外活動的樹林,與教育局合作,爲學校提供郊遊和戶外教育的場地。因爲疫情,學校不能組織學生前往,於是“天鵝湖”就來到了學校裏面。

小姑娘口中的尋寶活動是從一張“藏寶圖”開始的。圖上畫着一隻蟾蜍,四周幾個方框裏面寫着蟾蜍的特性:兩棲動物、可以在水中和陸地生活、冷血,等等。樹林裏藏着標有這些字樣的牌子,同學們每人得到的“藏寶圖”都不同,任務就是根據自己手中的圖找到樹林裏懸掛着的這些牌子。

“好玩嗎?”我問小姑娘。

“好玩。我和T一組,可惜我們有兩個牌子沒找到。”

3. 秋季家庭訪問

學校的秋季活動還擴展到了家庭。小姑娘帶回家一張問卷,是這周的家庭作業,做好了下週一上學要交的。

“這是用英文寫的,是要給你們看的,要你們跟我一起做。”小姑娘跟我解釋。她上的是法語學校,平時所有課程和作業都用法語完成。這次的作業是採訪一位家庭成員完成問卷,爲了照顧我們這些不會法語的家屬,老師貼心地用英語佈置了作業。

喫過晚飯,小姑娘拉過她的調查表,拉開架勢,往地上一趴,就開始了調查訪問。

“第一題,what are some traditions we celebrate in the fall?(秋天我們有哪些傳統慶祝活動)”

媽媽搶先回答:“感恩節。”

“感恩節,”小姑娘提筆寫了下來,接着又寫:“中秋節。”

“你問爸爸一個。”媽媽說。

“還有什麼?”小姑娘掉轉槍口對準我。

“我們去山上徒步,看紅葉。”

“看紅葉不算是傳統慶祝活動吧?”小姑娘有些疑問。

“你知道什麼是tradition(傳統)嗎?”

“我大概知道,就是一直都做的事情。”

“那我們是不是每年都去看楓葉?”

“去年沒去。”

“去年是因爲疫情,沒怎麼出去玩。除了去年,我們是不是每年都去?這就是傳統。”

“這只是我們家每年都去,不算吧?”小姑娘還是有些喫不準。

媽媽說:“你再讀一下提示,是要什麼?要關於‘你的家庭’的傳統。不用管別人,只要記錄我們家的傳統活動。”

“哦,我明白了。”

“還有,”媽媽繼續說:“你是在做訪問,就像一個小記者。你的工作是記錄,你訪問的人說了什麼你記下來就行了,不需要你去評判他說得對不對。”

小姑娘終於把“看秋色,徒步”記錄下來。

第一題是記錄下三件秋季的家庭傳統,接下來要從這三件活動中挑選一件,詳細記錄這項傳統的方方面面。

“我選中秋節。”小姑娘幾乎不假思索。下面的訪問就容易了。

問:誰會參與。

答:全家。

問:我們穿什麼?

答:我們穿紅色。

“中秋節沒有特別的衣服,穿什麼都行。”我和她媽媽同時說。

“可是過年的時候我們穿紅色,那我就寫紅色吧。”小姑娘自作主張給中秋節增加了一抹紅色。

問:我們喫什麼?

答:我們喫月餅和鴨子。

問:我們去哪裏?

答:我們去後院。

“中秋節去哪?”媽媽也有些拿不準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後院,”我說:“不管哪兒都行,晚上要去戶外,看月亮。就寫後院吧。”

問:我們做什麼?

答:我們看滿月。

寫完滿月,小姑娘隨手畫了個月亮在紙上。

媽媽看了一眼,問:“月亮上一點一點的是什麼?”

“能看到月亮表面有些陰影,有那些凹凸的地方。”

問:我們怎樣裝飾?

答:我們掛紅色的紙燈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