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膳食,全靠營養素

《你是你吃出來的》一書中提到“疾病的發展,就是細胞損傷和細胞修復之間的博弈。”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日常習慣在不斷損傷細胞,那麼細胞的修復速度將是非常慢的,因爲許多慢性病或是炎症都是由於長期攝入不健康的食物,缺乏營養素等導致的。

那麼要想真正提升細胞修復的速度,就要給細胞補充所需的營養。這就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類、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水等七大營養素。

這裏面需要重點學習的內容其實非常複雜,光是碳水化合物就能講上大半天。許多慢性病患者都被醫生叮囑要增加蔬菜和谷薯類食物的攝入量,且減少精米精面。

一方面是爲了讓患者調整飲食結構,以增加上面提到的營養素成分的攝入,一方面也是因爲精米精面中除了大量碳水化合物之外,並無其他營養成分,同時還會導致血糖快速升高。

有些高血糖的患者需要少食多餐,也是因爲他們的身體需要保持穩定的血糖水平。

近些年,慢性病逐漸侵蝕着人們的健康,究其原因,都是由於人們對於口腹之慾的掌控感太強所導致的,也就是說想喫什麼就喫什麼,對於不喜歡喫的食物就可以完全免掉,這其實是非常糟糕的飲食習慣,偏食就意味着人體一直處在長期匱乏某些維生素、微量元素、或是優質蛋白質、脂類的狀態中,這必然會引發慢性病的發生。

我國的膳食指南已經更新到第四版了,但在慢性病預防和健康管理方面,人們依然沒有引起重視,甚至年輕人患上慢性病的概率也開始呈上升趨勢,所以飲食結構的全面調整勢在必行。

那麼既然傳統且中國式的飲食習慣會給身體帶來代謝、消化及其他方面的負擔,那麼如何在現有習慣的基礎上稍作調整,以保證每日攝入身體所需的營養素呢?

拿早餐舉例,我們該喫些什麼呢?煮雞蛋(或煎蛋,如果你上午需要消耗許多能量,那麼可以把煮雞蛋換成煎蛋),一杯250ml~300ml的無添加的純牛奶,1個紫薯(或半根玉米),若干堅果,1個獼猴桃(或1個蘋果、或1個牛油果、或其他水果)。

這樣,裏面就包含了慢消化碳水化合物,不會像精米精面那類傳統主食一樣使血糖快速升高,還會提升飽腹感。並且,動物蛋白及植物蛋白、優質脂類、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素都包含在內了。

如果你是上班族,早上沒有充足的時間做這樣的早餐,那麼至少雞蛋、牛奶是需要保證的,除此之外,還可以製作一杯濃度爲100%的果蔬汁,以保證營養素的攝取。

當我們每天攝取的食物中大部分都是精加工的米、面,或是高溫燉煮的食物時(烹飪時間過長的蔬菜),一方面主食部分只有會快速提升血糖的快消化碳水化合物,另一方面,蔬菜中的維生素也會大量流失。

況且許多職場人若是長期加班,很有可能一日三餐都在喫着這類單一的以傳統主食爲主的食物。

長此以往,身體就會出現營養素嚴重缺乏的問題,具體會出現哪些症狀,則要看身體裏究竟缺少哪些營養素。

在這本健康科普的書中明確指出缺乏營養素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問題。

比如缺乏維生素D會引起骨質疏鬆、高血壓及抑鬱等,維生素D又是促進鈣吸收的必不可少的成分,所以即補鈣的同時還要及時補充維生素D纔行。那麼最理想的食物當然就是雞蛋、牛奶了,既補了鈣,又攝入了維生素D。

再比如缺乏維生素A會出現眼乾眼澀、眼睛發炎、甚至角膜軟化以及慢性咽炎等症狀,並且我們現在處在一個每天都離不開手機、日光燈及電腦的時代,“視神經的光敏感作用需要維生素A”因此對維生素A的過度消耗,也是很容易被人忽視的問題之一。

當然能引起以上症狀的原因絕不僅僅只是缺乏維生素所導致的,還有可能缺乏其他的營養素。

不論是常量元素、微量元素,還是維生素、磷脂、蛋白質、膽固醇、水,缺了哪一樣,我們的身體都會出現問題。

人們日常習慣在逐漸損耗細胞,而在日常大量損耗的同時,每天依然喫着單一的食物,也就是說沒能及時把修復那些損傷的細胞,在這樣的習慣之下,慢性病的發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其實很多時候人們會出現頻繁感冒、貧血、腹部肥胖、皮膚乾燥、耳鳴、還包括上面提到的眼乾眼澀等算不上疾病的症狀時,都是身體正在形成慢性病的過程,如果不加以重視,就會在或長或短的時間內,發展成需要需醫院確診的慢性病。

但是在這些輕微的症狀出現時,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缺乏某些營養素,並及時調整飲食結構,注意是整體結構,那麼就能逐漸通過平衡膳食來達到逐漸迴歸健康的目的。

現在有關營養方面的基礎知識獲取起來也不難,哪怕自己買幾本書,都能科普到不少健康管理的知識。比如我最近正在看的《戒糖》及今天提到的這本《你是你吃出來的》,都是非常值得反覆看的書籍。

要想了解自己的飲食結構需要做出哪些調整,最快的方式就是去醫院掛個營養科的號,仔細找醫生詢問一下自己的飲食習慣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作者夏萌原本是天壇醫院神經科的醫生,在那工作了13年,後來調到了安貞醫院,2000年冬天在一次持續半個月的感冒中出現血尿症狀,自那開始,每次感冒都會發燒並伴隨血尿。隨後他做了腎穿,發現有35個腎小球中有7個是硬化的,並且腎內科大夫也束手無策,表示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別感冒、別累着,10年不會出大問題。

在這之後作者又看了中醫,吃了一年中藥,身體疲憊不堪,工作量也降下來了,但又陸陸續續出現了更多的新的症狀,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爲了降脂降壓又開始服用其他藥物,最終作者在經歷了各種副作用後選擇了停藥。

然而2004年,作者報了一個營養學習班,並認認真真實踐起了自己學到的營養學知識,開始持續補充維生素、胡蘿蔔素、礦物質等,歷時3個月對飲食結構的全面調整,她就“治”好了花了三年多時間卻依然沒轍的病。半年後她的各項指標也完全恢復正常了。

2009年,衛生部要求全國三甲醫院成立臨牀營養科,這期間認真研究營養學的夏夢醫生便順利進入了新設立的營養科,成爲營養科醫生。

這段真實經歷改變了作者的診療思路,她開始關注患者的飲食習慣,一邊用西藥去治療,一邊通過營養學知識的滲透來引導患者調整生活方式,飲食結構。

這本書中提到的營養學知識並不是最全面的,但是它結合了大量的案例,讓我們更加清楚傳統飲食習慣會給人的身體帶來哪些疾病,以及通過補充營養素,平衡膳食的方式又能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益處。

書中建議我們每天儘量把穀物、豆類、蔬菜(薯類、葉類、菌類、藻類等)、水果、堅果、肉類都喫全,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一天喫夠30種食物。

也就是說在我們的餐盤中,天然、無添加的食物越豐富,我們攝入的營養素也就越全面。

作者還建議我們搭配多種蔬菜來做炒飯,這樣一次性喫夠10種食物就非常簡單了。還可以有效避免攝入過量的單一食物(也就是偏食)導致的營養不均。

在調整飲食結構的過程中,可以逐漸增加薯類及豆類,比如早餐可以煮點白芸豆、蒸上半根玉米,晚餐也可以喫半碗米飯,或是半根玉米,也可以乾脆把晚餐的主食部分換成一根玉米,或是兩個紫薯。

慢性病肆意發展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們對傳統主食的執念太深了,一方面認爲只有米麪當中纔有碳水化合物,一方面認爲沒有傳統主食,就不叫喫飯,或者說只有喫這些才能喫飽。

事實上,蔬菜、薯類、豆類等慢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飽腹感遠比精米精面要強,更何況它們還會爲我們提供充足的營養素。並且蔬菜中也是含有碳水化合物的,所以並不是只有米麪等傳統主食才能飽腹。

比如西蘭花中的營養成分就包括了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礦物質、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等,而胡蘿蔔素是可以轉換成維生素A的。

其實許多人在營養成分這方面的知識量都是很匱乏的。好比大家都知道某些蔬菜營養價值很高,卻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從而就會一味地去攝入某樣單一的食物。或是大家都知道香蕉中含有鉀元素,卻不知道空心菜、海帶、西紅柿、紅薯、玉米等食物中都含有鉀元素。

痛風患者都會說出幾樣食物中含有嘌呤,比如菠菜、豆製品等,但是如果你真的瞭解常見食物中的嘌呤含量,你會發現,菠菜的嘌呤含量是13毫克/100克,相比之下綠豆、黑米、香菇的嘌呤含量分別爲75、59、36毫克,都比菠菜要高得多。同時,豆製品中的豆漿還可以幫助代謝尿酸,這些都是需要學習才能瞭解到的信息。

光靠道聽途說來構建我們每天的三餐,可不算是負責的行爲,畢竟身體是自己的,如果人們自己都不關心自己喫進去的食物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影響,那麼當你患上一些難纏的慢性病時,就不得不遵照醫囑去強行戒掉那些你吃了很多年的食物。比如書中提到高血壓患者就需要戒掉麪條和鹹菜,而糖尿病患者則需要立即改掉只吃傳統的粥、米、面這類主食的習慣。而更多的疾病需要戒掉的食物遠不止這些。

其實慢性病的原因正是因爲長期喫某些自己愛喫的食物,而對於不愛喫的、或是處理起來嫌麻煩的食物就幾乎不聞不問纔出現。

如果我們從現在開始就有了健康管理的意識,並且認真關注我們喫進去的每一口食物是否健康,我們究竟是在修復細胞還是在損傷細胞,我們有沒有每天都攝入了足夠的營養素等等,那麼疾病還會向你迅速靠近嗎?

希望每個人都能關注起自己及身邊人的身體狀態,以及他們餐盤中的食物配比,平衡膳食、延長慢性病及衰老的發生,是健康管理中最核心的問題,不可小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