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第九章人格障碍

      先分享一下我读这一章的一些想法。人格障碍,分开来,我感觉障碍比较好理解,我的理解障碍就好像个体在自己的头脑中设立的一堵墙,影响了个体在社会系统中的适应性,如果大脑被这堵墙充满,严重的后果可能导致自杀行为。人格呢?作者给出了人格的定义是个体感知、感受、思考自我并与之相联系的持久模式。比如,那个人开朗,那个人散漫,那个人情绪化。这里我有一些疑问,个体的人格是多样化变化的,人的可能性并不能用一个词或者几个词来描述。不同情境背景下个体呈现的自己是有不同的,比如青春期的孩子和小伙伴嘻笑打闹,和自己的父母一句话不说。他是开朗的还是腼腆的?

      这也提醒我,在看书的时候,要牢记,心理学研究的是群体,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个体;而心理是个体化的,是个体独特的呈现。

        这一章印象深刻的有三点:

        一、人格的重要方面

      作者提到,人格从两个重要方面来看,一方面是自我感或者说同一性。自我,又称为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也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自我感,自己对自己认识的感觉。我是什么样的。如果按照“五因素模型”(负情绪性、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我自己评价我自己。我是偏负情绪性、内向的、开放的、宜人的和不可靠的。这个样子是我自己对自己的感觉。平时和他人沟通交流过程中自己是什么样子?他人给予我的反馈是恰好有些是相反的,比如情绪稳定的、外向的。在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在他人眼中的自己有一些相同,也有一些不同,他人眼中的我和自己眼中的我两者都是我,它们共存在一起,组成了有别于他人的我的人格的一部分。我了解我自己吗?不了解。我并不能看到自己的言谈举止和面部表情,我是通过对方的反映来了解自己。而对方的反映也是ta的主观反映。自己的样子~~,还是需要不断地探索(有研究发现,心理健康的人常常会产生一种积极错觉,以至于对自己具有更积极的评价,相比而言,反倒是抑郁症患者看待这个世界更客观和实际一些)。人格的另一方面是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具有适应性人格的人用同理心、能够与他人合作,能够与他人形成恰当的亲密关系,并在生活中能够欣赏不同人的各自独特性。

      二、人格障碍的定义

      DSM—5将人格障碍定义为明显偏离个体文化期望的内部经验和行为的持久模式(例如,感知和解释自我,他人或事件的方式;情绪反应;冲动控制;人际功能)。人际模式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的普遍性和稳定性,起始于少年期或成年早期,并且导致临床明显的痛苦和/或功能损害。

      三、三组人格障碍

      根据描述上的相似性人格障碍可分为三组:A组包括奇异—古怪性人格障碍,B组包括戏剧化—情绪性人格障碍,C组包括焦虑—恐惧性人格障碍。

        A组奇异古怪性人格障碍包括偏执型人格障碍(极端不    信任他人)、分裂样人格障碍(极端社会退缩和分离)和分裂型人格障碍(在亲密关系中感到不适、行为古怪、不当的社交和认知-知觉扭曲)。这些障碍,尤其是分裂型人格障碍,可能和精神分裂症存在基因上的关联,也可能代表精神分裂症的温和形式。具有这些障碍的人通常社交关系不佳,并且患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增加。

        B组戏剧化—情绪性人格障碍的特征是戏剧化、不稳定、情绪化的行为和人际关系,包括四种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见第11章)、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个体表现岀严重不稳定的自我概念、情绪调节和人际关系以及冲动行为。表演型人格障碍个体表现出快速变化的心境、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对注意和赞同的需要以及戏剧化和诱惑性的行为。自恋型人格障碍个体表现为浮夸、自大和利用他人。

      C组焦虑-恐惧性人格障碍的特征是焦虑、恐惧的情绪和长期的自我怀疑,导致适应不良的行为,包括三种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极其需要关心且害怕被拒绝)、回避型人格障碍(社交焦虑和不足感导致的社交回避)和强迫型人格障碍(活动和人际关系的僵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