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3丨門後的世界也值得追問一下

看那充滿慾念的古城遺址,

遊魂野鬼依然徘徊不散。

人的慾望,

就如慘烈的戰場。

不論古今,

都永不變改........

周思成先生將黑澤明電影《蜘蛛巢城》片頭的哀歌作爲《隳三都》一書的結語。《蜘蛛巢城》改編自莎士比亞的悲劇《麥克白》。麥克白有一段著名的獨白與《蜘蛛巢城》的片頭哀歌似有前後呼應之勢。朱生豪先生的譯本是這樣的:

明天,明天,再一個明天,

一天接着一天地躡步前進,直到最後一秒鐘的時間;

我們所有的昨天,不過替傻子們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

熄滅了吧,熄滅了吧,短促的燭光!

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

一個在舞臺上指手劃腳的拙劣的伶人,

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息中悄然退下;

它是一個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着喧譁和騷動,

卻找不到一點意義。

周思成在《隳三都》中講述的歷史看上去像是一個拼了命想見到明天,卻未能如願的故事。固若金湯的城池,喧囂吵鬧的人羣,大部分都留在了昨天。《隳三都》一書的副標題是“蒙古滅金圍城史”。周思成在書中說:“敘述圍城的歷史,不等於只講城牆以內發生的事件。從書中可以看到,城牆以外的遠方發生的事件,往往決定着圍城的命運。” 在本書中着重描寫的城池攻防戰,乍看上去像是打開了蒙古滅金的一扇門。但觀看這扇門上的斑駁鏽跡不是重點,追問一下這道門的後面的世界同樣值得細究。讀一段歷史,不是爲了拼湊昨天發生的事情,而是今天對過去的解讀,以及我們會怎樣迎接明天。

隳字,音通灰。意指毀壞城牆或山頭。如賈誼《過秦論》中說:一夫作難而七廟隳,直觀來看,隳字,有一敗塗地的觀感。《隳三都》一書的主角是金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女真人建立朝代。女真人原爲遼朝的籓屬,女真人首領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於1115年在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定鼎立國,國號名“金”。據稱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時對羣臣說:“遼以賓鐵爲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於是,以“大金”爲國號,望其永遠不變不壞也。

大金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朝宣戰,於1125年滅遼。然北宋兩次戰遼皆敗,金朝隨即撕毀與北宋之約,兩次南下中原,於1127年滅北宋。遷都中都(又名大興城,位於今北京西城至豐臺一帶),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東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政權和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金朝佔據華北中原地區,以中國正統王朝自居。

1206年處於漠北的蒙古部成吉思汗統一大漠南北,建立大蒙古國。成吉思汗在1211年發動蒙金戰爭,於野狐嶺大破四十萬金軍。1213年金宣宗繼位,同年秋,成吉思汗兵分三路攻金,金廷只有中都、真定、大名等十一城未失。1214年金宣宗求和,獻黃金與岐國公主與成吉思汗,蒙金和議達成,蒙古撤軍回草原。《隳三都》故事的開始正是從這次倉促的蒙金和議開始講起的。

蒙軍北還之後,金宣宗派太子鎮守中都,隨即遷都汴京(今開封),引起河北不安。1215年蒙古以金帝南遷爲由,再度率軍攻陷中都,至此佔領河北地區。金室南遷之後國勢益弱,適逢蒙古成吉思汗西征,無暇南下,金朝得以蜷縮喘息。到了1230年,蒙古窩闊臺汗發動三路大軍伐金,窩闊臺汗率大軍渡黃河直攻汴京,斡陳那顏率東路軍走濟南,四弟拖雷率西路軍自漢中借宋道沿漢水攻打汴京。1232年拖雷成功迂迴至汴京,三峯山一戰,金軍精銳盡失。蒙軍圍攻汴京,迫使金哀宗求和。而後金廷殺蒙古使者,蒙古再度圍攻汴京。金哀宗堅持至年底放棄,南逃歸德(今河南商丘市),後又逃至蔡州。蒙古軍約南宋軍圍攻蔡州,1234年正月蔡州岌岌可危,蔡州城陷後,金哀宗自殺,金末帝死於亂軍中,金亡。

《隳三都》講述的故事從1214年起,到1234年結束,二十年間,不長不短,一個國家亡了。所謂的三都,指的是金朝從中都退守汴京,再退守蔡州,城池越來越小,攻的一方愈來愈猛,守的一方敗得接二連三,終至一敗塗地,國滅身死。金朝國祚百二十年,歷七帝。在《隳三都》中除了看到城池攻防戰之外,也能看到一個曾經意氣風發的朝廷是如何走上一發不可收拾之局面的。讀歷史時常常讀到“一發不可收拾”這樣的字眼和判斷,刀槍林立的城池,外強中乾的朝廷,狼奔豚突的慌亂,都會在某一個時刻或階段顯示出不復從前的混亂。從事後總結來看,“一發不可收拾”雖說是痛定思痛之語,但多不是當事人語。在奔突之際,是沒多少時間可以多想的。

在《隳三都》中亦可以看到發生在金廷身上的“南渡”悲愴。不過此處要渡的不是長江,而是黃河。曾讓宋朝招架不住的金國,在面對更猛烈的北方力量時,也只能揮淚向南而去。也正是從金朝決定南去開始,金國的“頹勢”就正式開啓了。對於金廷那些試圖力挽狂瀾的人來講,心底深深的疑問同樣是----“何以至此”。

周思成在《隳三都》中的夾敘夾議,也是圍繞這個疑問一層一層遞進。他在《隳三都》中有過這樣的表達:“亞里士多德認爲,悲劇的主角不能太優秀,因爲好人遭殃,徒增觀衆反感;悲劇的主角又不能窮兇極惡,否則觀衆會覺得他活該。最能同時激發道德、憐憫和恐懼的悲劇主角,是平庸的,和我們一樣的人。按照古希臘人的審美品位,武王伐紂寫不出動人的悲劇,金朝的滅亡卻可以”。這一點落實在《隳三都》中,會讓讀者除了看到帝王和權貴,還會看到殘留在史料中那些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在接二連三的圍城戰中如何找到和丟失了自己的明天的故事。

明天的明天故事,還有明天可以再講!


=============================================

每一次閱讀都會邁向遼闊!《短書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