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諮詢觀摩筆記】各有理想又相互羈絆的家庭1

第一次諮詢

系統式家庭治療較多采用長間隔短程諮詢,是更宏觀、橫向地看向整個家庭系統,通過諮詢師的干預擾動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諮詢師持中立態度,引導家庭探索問題解決的不同可能性。治療中常用到提問、任務和賦能。

這個個案很好地示範了這樣的理念和方法,其中的提問是關鍵,可能有同一問題對不同家庭成員的循環提問,也有針對不同成員側重提不同問題,這些問題有的可當場討論,有的可作爲家庭作業,留待下次會談討論。有的更具探索和挑戰的問題,可識別和利用最容易驅動的人。

開始明確每個角色稱呼,諮詢中不斷重複用它們稱呼不同成員,具有多邊結盟的意義。

可以有兩個及以上諮詢師參與,在不同的位置配合,諮詢師之間也可以有意見不同的時候,給家庭呈現和示範處理這些不同。

在干預之前,觀察家庭成員之間圍繞症狀和問題的互動模式,形成假設。

第二次諮詢

一、系統式諮詢的三個核心理念(不限於系統式家庭治療)

1、系統大於部分之和,人無法瞭解系統全部
系統內的關係是複雜和多元的。所以有不同諮詢師合作並邀請所有家庭成員合作。
2、系統是自組織,擾動後系統會停在適合自己的地方
要相信家庭及其中每個人有自己的功能,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諮詢師不用一味照顧來訪者和家庭,反而可以打斷、擾動、挑戰它。
3、多元建構主義:對錯不重要,有用是重要的。
系統式諮詢裏沒有標準答案,但是有大家共同參與提供的多種解決方案,可以試、可以修改。

二、系統式諮詢的挑戰和融入

1.挑戰:系統有慣性和反覆,而系統式諮詢是短程長間隔的,每一次工作要給到家庭或個人一些新的東西,以前他們沒看到或沒想到的東西。
2.融入:要跟系統裏每個成員建立連接,保持信任的關係,讓他們感到被看見、被理解和被支持,同時也讓他們看到每個人有不同的角度。
挑戰與融入永遠是一體兩面,需要交替進行,不同諮詢師也可以在不同位置工作,相互配合。因爲短程長間隔,可能每次的強度和濃度會很高。

三、系統式諮詢裏的共情和多邊結盟

要不斷切換位置,共情到每個人和朝不同方向使勁。可以用對着一個人表達對另一個人的理解和共情(比如問一個人去猜另一個人是怎麼想的),避免一個人成爲關注的焦點,可以留出足夠的空間和彈性,也允許家庭成員隨時糾正諮詢師,呈現系統裏回彈的力量。
有時,諮詢師講出來聽起來有些陡峭、不那麼溫暖的詞可能是一種深度共情,是對一些平時不能宣之於口的內容做了“嘴替”,讓這些可能有些自私、陰暗的想法成爲被允許,如果講得不對,來訪者可以糾正。
同時這也是多邊結盟,是面對不同個體不斷加深的工作。不同諮詢師可以交叉合作,在其中照顧到不同的人,平時應該對這種配合多加訓練,包括對諮詢師之間衝突的包容和處理。如果是一個諮詢師,可以分成不同角色交替,也可以跟來訪者說假設另一位老師在會怎麼說。

四、系統式諮詢更多關注症狀背後的關係、誰在使用這個症狀、達到什麼樣的功能

比如這個個案中,媽媽表現出的失眠讓女兒發現,推遲了出省工作的計劃,爸爸意識到問題後,尋求家庭諮詢解決問題,媽媽的失眠和情緒成了家庭關係裏溝通的契機和工具。藉此機會,我們可以觀察到關係的變化。如果只是針對症狀做工作,就沒有摸到系統諮詢或家庭諮詢的門。

五、反事實提問的阻礙

“爲什麼不這麼做”、“這樣做是不是來訪者會不高興、不舒服”等等是反事實提問,限制了我們理解事實、虛心地學習新的方法。艾瑞克森:When you look at things, look at them. 要看事物本身,而不是你頭腦當中的想法。

六、結尾干預(示範)

全程流程:訪談(60分鐘)—休息(10-15分鐘)—結尾干預(10-20分鐘),結尾部分:
1.用積極的評價、很確定的語言明確反饋對每個成員欣賞和尊重的部分,增加來訪者的確定性。這部分是前面過程的加強和聚焦。
點面結合,先給到平均用力的共情。再針對媽媽帶來的症狀,給到更多的理解,同時也包含了對爸爸和女兒的認可,這個過程諮詢師的目光對着爸爸,既讓爸爸感到被照顧到,也讓爸爸點頭等迴應讓媽媽感受到被理解。
2.邀請家庭做一個試驗,給每位成員佈置任務,下次諮詢帶回來討論,這裏要避免讓來訪者認爲這是唯一正確的解決方案、是諮詢師替他們做的決定和選擇。
每個人的任務和位置應符合關係中的合理和平衡,比如個案中女兒本來過多捲入父母的關係和情緒,在作業中給她的機會就是在一個遠的距離上做個觀察者;給爸爸的任務也能幫助他解脫對媽媽的愧疚;等等。
在作業和任務的體量以及呈現信息的方式上,不製造認知的複雜度,是在通常可接受的範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