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療法與社區工作】第一模塊第四次作業-民間心理學與敘事實踐

一. 這些閱讀材料提供了什麼?

這一輯接着上一輯的後結構主義理念,延伸到民間心理學與外化、解構、見證、集體敘事等敘事實踐的結合,並介紹其中可能運用在各種主題上的不同輔助文化載體,比如,生命樹等隱喻、音樂、白日夢等。

二. 在你實踐的不同方面,這些內容是否有任何方面與你自己的經驗或所學產生共鳴?如果是,以什麼方式?

麥克.懷特在介紹民間心理學產生、被現代心理學取代到再復興的過程中,比較了民間心理學與現代心理學對於個人理解的不同,澄清了一些對民間心理學和敘事理念的誤解。整篇論文突出了民間心理學與敘事實踐結合中的兩個重要方面,一是個人能動性和意向狀態,二是歷史與文化:前者是對個人行爲與身份形成的敘事探索,其中民間心理學在理解多意向生活、聯合生活、多重真實、安住生活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後者在澄清對民間心理學中歷史和文化視角的理解中強調個人如何參與對文化的理解、選擇和整合,創造和表達出個人的生活和身份,其中權力與知識在其中如何發揮作用、如何從集體文化具體到個人經驗。所以,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

這個核心觀念引導我理解這一輯的閱讀,特別是作者們提供的一些例子,給我的印象深刻。比如,Paul的個案首先吸引了我,因爲Paul也是一位諮詢師,他在工作中發現了他對於前來諮詢的異性伴侶中的男性的某些表情、語氣等會有敏感和恐懼,害怕這個個人議題讓他無法勝任諮詢師的工作,通過敘事的對話,Paul看到了那些恐懼來源於跟父親的關係,而跟母親的關係則提供了一些應對的技能、經驗和支持,而這些經驗對於其跟伴侶工作是有意義的,可以更好地感受來訪者,談論相關的話題。這個個案給了我用敘事的態度和提問來處理來訪者以及處理諮詢師自身反移情的示範。

三、你如何將閱讀材料中的想法付諸實踐?

在讀這一輯文章時,我想起我的來訪者K(前幾次作業我都提到,那位被母親強迫和控制的23歲青年)分享給我的本科畢業論文《Controversy in a Chinese family about the child’s overseas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ctivism》, 他使用民族誌的方法,以他本人與父母就海外留學和未來職業發展在觀念上的爭議和衝突爲個案,討論了中國的小鎮文化對父母教養和孩子成長的影響,新一代在對父母的忠誠和責任與追求個人成長之間的強烈衝突。我覺得這個議題既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又在K的經歷和感受上形成了更極端的創傷,如果有機會進行更擴展的討論,甚至引入一些外部見證,可能會對K的問題外化有促進作用。

在最近一次諮詢中,我賞析了K 作爲本科畢業生,輸出了這樣一篇文筆流暢、觀點清晰的論文,其運用民族誌方法提供的個案正好補充了我這個階段的閱讀,詢問K是否願意回顧他的畢業論文,反思兩年後的現在看論文中的觀點會有一些什麼相同和不同的想法,K難得流露出被肯定的高興,談到這篇論文在對文化和傳統的描述上是挺流暢和清晰的,但是沒有充分呈現出心理層面的衝突,而這正是他現在會反覆退行到的位置,我提出了繼續以文章的形式擴展敘事,並找到合適的渠道在相似的年輕人羣體或學術平臺去發表、分享的可能性。目前,這個可能性的討論還穿插在我們的諮詢當中。

四、這些想法對你的實踐有什麼影響?

這些材料對我在個案理解和後續工作方法探索上有很多啓發,我會嘗試去實踐類似針對K個案的上述想法。

我的另外一個想法是建議K邀請其姐姐、表弟、表妹,一起交流和討論他們面對長輩的強迫和控制的話題,彼此分享經驗和見證彼此。

五、它們提出了哪些問題和/或困境?

我非常認同族羣文化與個人能動性在塑造人們生活和身份中相輔相成的作用,所以我會想到關於folk psychology的中文翻譯,如何與時俱進,在關注族羣文化傳承的同時,不忽略個體生活經驗和創造?目前有“民族心理學”、“民間心理學”、“大衆心理學”、“常識心理學”等不同的翻譯,我個人覺得對個人能動性的體現不足。

六、它們在哪些方面激發了你的好奇心?

針對我關於論文擴展的提議,K表現出了興趣,但受到近期反覆的情緒影響,還沒有明確這個行動計劃,我也希望在我們敘事學習平臺上跟老師、同學中討論出具體方案可以幫助他朝這個方向行動,比如鼓勵他繼續擴展論文、通過我們的敘事學習平臺分享和討論,或者在我們後續諮詢中延伸這個議題並在他的授權下我可以引用這個案例到我的課程論文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