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養育者的關係模式@三七寫作營


很多來訪者的模式是跨代際的,例如自己和父母之間的模式是從父母和他們的父母那裏沿襲而來。來訪者需要在這個“被重複的模式”中得到幫助,否則這樣被傳承的、不斷重複的關係模式,很可能會在來訪者和下一代之間繼續重複。

當來訪者和自己的養育者之間存在有問題的關係模式時,諮詢師需要關注來訪者是否能面對關係中的矛盾感受。這種矛盾來自於來訪者對養育者同時存在的憤怒、恨意還有愛。

爲了理解這種關係模式,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關注來訪者:

來訪者的主訴。

來訪者當年的關係模式。

來訪者和家庭的關係,及個人史、早年重要關係等。

來訪者和諮詢師的關係。

同時,我也會關注,是什麼觸發來訪者的求助意願,帶來訪者來到諮詢室的?這會幫助我們理解來訪者內在不斷重複的關係模式,以及內在的衝突是怎樣的。

與養育者關係模式中的問題,通常會在求學階段表現的較爲明顯。孩子去求學,是在成爲一個更加獨立、和原生家庭分離的人,這是在發展自己,積極成長。事實上,這是一個跳出來去看待衝突和問題的契機,但如果這個孩子和原生家庭有很多糾葛,就會在此時需要去面對自己對養育者及家庭的愛恨交織的情緒感受,這種面對是一件困難的事。

從克萊因理論來看,這是個體在轉向抑鬱心位的過程。個體和自己的原初客體分離時需要面對的是會清楚的看到自己內在矛盾的情感。這是一個古老、長久的困境,是愛與恨同時存在的複雜感覺。

從孩子成長爲一個成年人,需要修通愛與恨的感覺,這是一個人在心理層面的畢業。如果一個孩子總在畢業前出問題,這似乎是在說這個孩子的內在無法完成發展的步驟,也就是很難作爲一個獨立的成年人去看自己內在的愛與恨的部分。這對來訪者來說是件很可怕的事,因此會使用退行來延緩自己心理發展的發生。

同時我們會發現,這樣的來訪者很可能在恐懼成爲一個有能力的人,成爲一個能站在自己立場去反對養育者並提出質疑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