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給予充足的陪伴與愛,是養育的節能做法

昨天,朋友跟我聊她最近的苦惱,苦惱於如何平衡自己的興趣和陪伴孩子。

朋友兒子今年4歲,爸爸長期不在家,由外公外婆和媽媽共同照顧。

朋友很有舞蹈天分,學了幾個月拉丁舞后跳得有模有樣,她很高興人到中年還能找到熱愛的興趣,加上父母悉心照顧孩子讓她很放心,於是希望每天下班後可以去舞蹈教室繼續練習,晚點回家。

但是,她的這個想法遭到了全家人包括兒子的強烈反對。兒子很希望每天幼兒園放學回家後即可見到媽媽,而不是還要等着媽媽跳舞回來。

朋友當然知道陪伴的重要性,但是她同樣明白,媽媽只是一個角色,她首先是她自己,得把自己放在第一位,陪伴孩子和滿足自己,孰輕孰重,如何選擇?

聽完她的困惑,剛好我最近在學習中有些收穫,結合起來幫她分析。

我的建議是,現階段多去陪伴孩子,因爲這對自己來說是最節能的做法。

此念微信公衆號採訪國內心理學家金韻蓉時,金韻蓉說她經常被問到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她的回答是她從來就沒有平衡過事業和家庭,她坦誠承認自己根本做不到平衡。

她的做法是,當家庭更需要她時,她就往家庭那一端傾斜,當家庭沒有那麼需要她時,她就調整到往事業那一段傾斜。

聽完她的做法,我不禁內心誇了一句智慧,着眼變化的動態平衡而非固定的靜態平衡。

問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的人,思維是偏向侷限、僵化的,沒有意識到人生這條時間線,靜態平衡哪裏敵得過動態平衡。

可見,很多問題如果引入人生長度的時間線去看,其實都是僞問題。

同理,朋友苦惱的本質是,當下陪伴孩子和滿足自己哪個更重要。似乎選擇了陪伴孩子就意味着不愛自己,而選擇了滿足自己內心又會對孩子有愧疚,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如果加入人生這條時間線來看呢?陪伴孩子和滿足自己並不衝突。

在我看來,現階段陪伴孩子比發展興趣愛好最重要,並不是提倡母親多偉大,必須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而是因爲從心理學角度看,孩子童年經歷對其性格影響深遠,而性格又很大程度影響着他一生的命運。

我們都羨慕四兩拔千斤,羨慕輕輕鬆就解決問題。能做到四兩拔千斤的關鍵在於看準時機,什麼時機去做可以實現撥千斤的效果。

每一個孩子的童年都是養育中四兩撥千斤的重要時機。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有窗口期的,最多到初中。那時孩子更重視朋輩關係,朋友對於孩子的影響超過父母,這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錯過窗口期再多的投入也會收效甚微。

所以在孩子童年一起給予更多陪伴、愛與恰當引導,即使做不到爲孩子鋪墊明亮的人生底色,起碼可以避免孩子出現重大人生問題,這麼做其實也在爲家長自己節能,不用以後再來充當救火員、甚至救災員。

而發展興趣愛好有窗口期嗎?並沒有,除非是幼年時就表現出某種天賦,必須在某年齡前接受足夠多的訓練。

如果現在把精力時間用在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上,疏於陪伴孩子,孩子在童年經歷中未被滿足部分一定會在未來人生階段裏暴露出來,那時可能也沒興趣跳舞了。

與其那時再耗費大量時間、精力應對問題,還不如現在多給予溫暖陪伴,四兩撥千斤,這纔是節能養育的做法。

最後,如果歸結到緊急、重要維度再去看,陪伴孩子既重要又緊急,發展興趣愛好對現代女性來說也重要但並不緊急,所以還是多陪伴孩子完勝。

人生那麼長,現階段多陪伴孩子,把孩子養育好,未來自然會有時間去做自己的事,動態平衡的智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