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學做人2·17|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

“由”,是指孔子的弟子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地人,比孔子小9歲,生於公元前542年,死於公元前480年。《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把仲由(子路)列在第6位,除了採用《論語》的相關記載外,還有3段重要的記載,可以作爲學習《論語》的參考資料: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後儒服委質,因門人請爲弟子。

子路爲蒲大夫,辭孔子。孔子曰:“蒲多壯士,又難治。然吾語汝:恭以敬,可以執勇;寬以正,可以比衆;恭正以靜,可以報上。”

初,衛靈公有寵姬曰南子。靈公太子蕢聵得過南子,懼誅出奔。及靈公卒而夫人慾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輒在。”於是衛立輒爲君,是爲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蕢聵居外,不得入。子路爲衛大夫孔悝之邑宰。蕢聵乃與孔悝作亂,謀入孔悝家,遂與其徒襲攻出公。出公奔魯,而蕢聵入立,是爲莊公。方孔悝作亂,子路在外,聞之而馳往。遇子羔出衛城門,謂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門已閉,子可還矣,毋空受其禍。”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難。”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門開,子路隨而入。造蕢聵,蕢聵與孔悝登臺。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請得而殺之。”蕢聵弗聽。於是子路欲燔臺,蕢聵懼,乃下石乞、壺黶攻子路,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纓而死。孔子聞衛亂,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惡言不聞於耳。”

以上記載,記錄了仲由(子路)年少時的輕狂到拜孔子爲師,任蒲地的大夫時孔子的教誨,以及衛國內亂時殺身成仁的詳細經過。

《孔子家語》各篇對仲由(子路)的記載較多,而且單設《子路初見》一篇。《七十二弟子解》篇對仲由(子路)記載相對簡單一些:

仲由,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少孔子九歲。有勇力才藝,以政事著名。爲人果烈而剛直,性鄙而不達於變通。仕衛爲大夫,蒯聵與其子輒爭國,子路遂死輒難。孔子痛之,曰:“自吾有由,而惡言不入於耳。”

仲由(子路)成爲孔子的弟子後,除學詩、禮外,還爲孔子趕車,做侍衛,跟隨孔子周遊列國,幾乎一生都跟隨着孔子,“孔子容而愛之”。孔子任魯國司寇時,仲由(子路)任季孫氏的宰,是孔子墮三都的主力。孔子周遊列國快結束時,出任衛國蒲邑宰,後來還當過衛國大夫孔悝的宰。

仲由(子路)事親至孝,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五主角,有《爲親負米》故事。仲由(子路)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採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二十四孝》是這樣記載的:

周仲由,字子路。家貧,常食藜藿之食,爲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歿,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嘆曰:“雖欲食藜藿,爲親負米,不可得也。”

在《論語》中,記載仲由(子路)的有41章,佔512章的8%。仲由(子路)伴隨了孔子大半輩子,孔子對他既有喜愛,也有批評教育。仲由(子路)好勇,孔子認爲他最終會“不得其死”,果然,孔子一語成讖。

仲由(子路)是政事科的高材生,冉求(子有)第一,仲由(子路)第二(《論語·先進》11·3)。仲由(子路)爲人耿直、率真,好勇力,有點跋扈,也就是“由也喭”(《論語·先進》11·18)。“喭”讀yàn,魯莽、粗魯、剛猛的意思。也許是因爲仲由(子路)“喭”,因此孔子覺得教給他的知識他一時可能領會不了,但孔子考他時,他有可能會裝着懂了的樣子,因此,孔子對他單獨教誨。

孔子說:由啊,我教給你的道理,你都懂了嗎?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不要不懂裝懂。能做到這一點,纔算是真的懂了。

在本章裏,孔子教給仲由(子路)的,不僅僅是各個學科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做人的道理。對於道理或者知識,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而肯去學習,便是真知道了。總之,要實事求是。

關於本章的內容,《荀子·子道》進行了擴展式描述:

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曰:“由,是裾裾何也?昔者江出於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風,則不可涉也。非維下流水多邪?今女衣服既盛,顏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諫女矣?由!”子路趨而出,改服而入,蓋猶若也。孔子曰:“志之!吾語女。奮於言者華,奮於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知,行至則仁。既知且仁,夫惡有不足矣哉?”

1945年,毛澤東在中共七大口頭政治報告上引用《論語》中的這段話來強調要講真話,不偷、不裝、不吹,他說:“什麼是不裝?就是‘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孔夫子的學生子路,那個人很爽直,孔夫子曾對他說:‘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得就是不懂得,懂得一寸就講懂得一寸,不講多了。”毛澤東還是引用“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來要求各地要講真話,打仗繳槍不報虛數,他說:“關於要講真話,我們現在發了一個通令,要各地打仗繳槍,繳一支講一支,不報虛數。我們曾經有個時期分對內對外,內報一支是一支,外報一支是兩支。現在我們專門發了這個通令,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一支爲一支,兩支爲兩支,是知也。這些問題解決了,我們黨的作風就可以更切實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