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管理—合理激勵

第七章 合理的激勵方式

對中國人來說,競爭力的源頭,即在“我願意”。凡是自己願意做的,大多不辭勞苦,不計較報酬,不畏艱難,更不可能不用心。在這種情況下,簡直無事不可能。

凡是自己不願意做的,一副心不甘、情不願的樣子,推三阻四、斤斤計較、困難重重,理由一大堆,根本不可能用心。如此這般,哪裏有什麼競爭力?

西方人講忠誠,是對“事”而言;中國人講忠誠,指對“人”的比重遠大於對“事”。一個人敢公開聲明“不對任何人忠誠,只對工作忠誠”,等於公開宣佈,隨時可以由於工作的需要而背叛所有的人。

在中國社會,有能力的人很不容易出人頭地,便是因爲缺乏“潛龍勿用”(先遮掩一陣子)的素養,在沒有弄清楚周遭的環境之前,便輕舉妄動,貿然把自己的能力表現出來。一旦引起疑懼,很不容易擺脫“非主流”的色彩,終於不得已而被逼上梁山,與主流爲敵。


忠誠可靠的堅實基礎,在“不完全聽從上級的指示”,也就是孟子當年所說的“事君的義,不要順”。孟子論部屬的人格,分爲四級,以專圖討好上級的部屬爲最下級。認爲上級有過失,不加以諫阻,還是小罪。

不要順的主旨,在“不要以順爲主要的態度”,以致應該順的和不應該順的,都不加辨別,而盲目地順從。

忠誠可靠對個人而言,是一種“信用度”,必須依靠自己的行爲表現,一點一滴累積起來。不要順從是適當地堅持自己與上級不同的意見,從合理堅持中建立自己的信用度。完全順從根本不負責任,當然不可靠;盲目堅持易流於剛愎自用,不忠誠;所以不要順從最合理。

顧客的滿意度,來自員工的滿意度。員工越滿意,便會更加努力工作,服務好顧客,顧客也就跟着十分滿意。由此可見,安顧客必先安員工。

中國人對於升遷的態度,大致是這樣的:我不會強求,然而應該給我的,我可能當仁不讓。我不來拜託,希望你能夠主動想起。我可以謝絕,但是上級不能不考慮到我,否則多麼沒有面子。我不一定要升遷,可是面子不能不顧。我不在乎讓給別人,至少要尊重我一下。如果連這些基本的動作都沒有蹤影,那未免欺人太甚,過分看不起我了。


第一,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好,還要找時間替上司分憂分勞。

工作做得好,卻不知道替上司分憂分勞,是自絕於升遷的大道,不能責怪上司,必須自我檢討。

懂得“兼顧”的人,一方面把本分工作做好,讓上司從“放心”到“賞識”;另一方面會藉着請示、報告、聊天的機會,爲上司分憂分勞,暗示他不但有餘力可以辦事,而且對他忠誠、關心,值得信託。上司在賞識之餘,加上常常臨時交辦各種事宜,逐漸產生信賴感。彼此的關係越拉越緊,一旦出現升遷的機會,自然會優先考慮,甚至極力推薦。

第二,善於體會上司旨意,幫助他達成正確決策。

中國人“兼顧”的智慧,表現在“自己有把握,卻應該尊重上司的裁決權”。我必須自己負責,但是事先要獲得上司的許可。

腦袋空空便跑去請示,是開自己的玩笑,讓上司看不起。有了主意就擅自做主,是忽視了上司的決策權力,勢必引起上司的不滿和不安。

如果動腦筋,想到好點子之後,帶着腹案去請示。先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提供上司思考的方向,供應上司判斷的素材,並且尊重上司掌握的權力。這時候上司不費吹灰之力,便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他很有面子,部屬又容易執行,對大家都有很大好處。這種人的升遷機會,當然比較大。

第三,在上司面前表現,也要讓部屬有機會充分發揮。

一方面要讓部屬表現,讓他有成就感,他才肯持續地表現下去;另一方面也要保留自己表現的機會,讓上司體認自己的能力,纔有機會再升遷上去。

最好的方式,是和部屬建立默契,採取“區隔”的原則:上級不在場,儘量讓部屬表現,自己則扮演輔助者、評估者、激勵者的角色;上司在場時,由自己來表現,希望部屬提高忠誠度和配合度,全力證明主管的能力和魄力,才符合“養兵千日,用在一朝”的精神。平常時期,只要時間許可,儘量讓部屬去表現,從工作中增進部屬的能力,加強他們的信心;一旦緊急,時間不許可,才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做出有效的決定。

首先,升遷應該有原則,卻不應該有固定的原則。

其次,升遷不應該有固定的原則,卻又不能不訂立一些原則。所有原則,都是不得已而設的。

升遷的原則,是配合當時的情境,做通盤的考慮,以擺平的心情,自行拿捏其中的利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