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生氣

我是個很會生氣的人,這事兒對我來說,輕車熟路、不假思索。多到都想不起來什麼哪些瞬間記得記錄。

我的生氣有一個模式:當聽到了自己“不愛聽”的時候,就會生出對對方的氣,輕則去爭辯,講一講道理,重則直接對慫。ET中對於自我不接納有個公式,當我把這個公式用到足夠多的時候,我開始有了一些鬆動,會在生氣之前發覺。

這個公式是“不接納的行爲+對自己的影響+自我感受”

自己的發覺是“我生氣了?不接納的行爲是什麼?對自己的影響是什麼?這種影響是令人生氣的嗎?還是擔心、恐懼、羞愧、內疚……”

此刻,我試圖想一想是從哪裏學來的這種模式。腦海裏想象出了小時候爸媽吵架的場景,那些場景似乎讓我自己總結出一個結論:不能輸,要把對方打壓下去。生氣了,就解決它。然而,如今我才發現,那些生氣背後的擔心、內疚會一直在,下一次又重複出現。

先梳理個“小生氣”,因爲隨時都會發生,記錄一個剛剛發生的就好——

她:“媽媽去哪?”

果:“去接外公。“

她:“然後呢?”

果:“接外公有什麼然後啊?幹嘛啊?我難道還要騙你啊?”(生氣了)

生氣過程:感覺不被信任,孩子擔心我獨自出去不帶她,我覺得委屈,如果獨自出去了也是因爲需要,怎麼還有個人管着自己啊?——生氣背後是委屈。

於是調整,

果:“你是擔心媽媽沒和你說就自己走了,不帶你玩嗎?是我有這樣做過嗎?”

她:“有時候你出去說好幾點回來,但最後我睡着了你都沒回來,我怕被**嘮叨。”

果:“我有什麼變動會隨時和你說的。”


再來啃最大的骨頭“大生氣”。

今年最大的生氣,能想的起來的,就是和先生打架了。哈哈,是的,不少人都聽我說過這個故事,不是,事故,在五一假期的時候和老唐打了一架。

我想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忘記這件事情,但其實過程我已經很快就忘記了,有幾個畫面在我腦海裏,眼鏡被打掉、老唐砸了杯子、我拼命用力看到他躲閃瞬間覺得有點心疼內疚、打完以後自己不知道找什麼臺階下來……

記得更清晰的是,在吵架的當下,我已經開始覺察到生氣背後的情緒了,在理智和情緒打架的時候,我自動選擇了先表達情緒,其實我想這是對老唐和關係的一種信任吧。梳理整個過程,生氣背後有不一樣的情緒:

五一假期因爲老唐不能在家,安排好了孩子,決定安心學習,早中晚。這個時候老唐臨時決定了回來,我覺得不能一家人一起度假。——內疚

學習很希望自己投入狀態,所以覺得如果老唐安排好了自己和孩子,我就能安心,下課看到孩子到了中午才喫早飯,猜想窩牀上很久了——自責

老唐回家好不容易放鬆,晚起,但他還需要張羅我們喫的(即便是外賣也需要他來點)——忐忑

這些所有的情緒交錯在一起,就變成了一場爭吵。

後續:我們打完就和好了,過了一兩天就開始在朋友中去談論這件事,藉由兩個人的描述,我更明白了他當時的生氣背後也有自責/內疚/委屈,他也瞭解了我。

這一場架讓我們更相信彼此的關係很穩定,也很靈活,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

而生氣情緒同樣,也是寶貴的財富。現在,我能做到接受不生生氣的氣,哈哈,不因爲自己生氣了而自責生氣,把它當成一個看見自己的機會。

來年生氣solution:

希望從後知後覺練習去到當知當覺,最後去往先知先覺。

生氣了,去覆盤,去修復;

生氣時,去覺察,去表達:

生氣前,去設想,去決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