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基本類型《什麼是教育》第二章

雅思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一書裏說,教育者不能無視學生的現實處境和精神狀況,教育者不能以自我爲中心,把學生當做知識的容器,以居高臨下的心態,讓學生在恐懼中接受知識。這樣的教育過程是機械的、冷冰冰的、僵死的。這種教育現象是不值得提倡的。

教育有三種類型:經院式教育、師徒式教育與蘇格拉底式教育。

我們先來看經院式教育:這種教育僅限於“傳授”知識,教師只是照本宣科,而自己毫無創新精神,教材已形成一套固定的體系。古代的私塾先生可能是這種教育的代言人,但現在教育體制中,也還存在不少這種經院式教育,特別是農村學校當中的一些老教師,他們的教育方式基本已成了定式,不想再作任何改變。學生到學校就是學習固定的知識,學會一些現成的結論和答案。知識在學生的頭腦裏始終是一堆死的知識,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使知識“活起來”。誰能夠把知識保存在記憶裏,一旦教師提出要求,就能把它們“倒出來”,誰就被認爲是有知識、有能力的學生。經院式教育的結果是知識脫離了學生的精神生活,脫離了他的智力興趣,掌握知識變成了毫無樂趣可言的事,變成了爲知識而知識。

師徒式教育:這種教育的特色是完全以教師爲中心,具有個人色彩的傳統學生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帶有絕對服從的特點,教師的權威具有神奇的力量,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是學生模仿的對象。93年我在一個山區鎮做代課教師,那時山區還很貧窮,信息閉塞,也沒有現在那些先進的信息技術,山裏的孩子淳樸、厚道、善良,沒有見過山外的世界。我剛從學校畢業,知識還是熱乎的,在課堂上講的一些知識學生聽起來很新鮮,不到一個月時間,學生對我崇拜得不行,我說什麼孩子們都照做,我在他們心目中就是神一樣的地位。那段日子感覺特別難忘,我去哪個村莊家訪,孩子們都出來迎接,我就像王子一樣,前呼後擁的,真愜意!上課的時候,我說什麼,學生就照做什麼。沒有人會提出不同的意見,現在想起來,這樣的教學真是要不得,整個課堂都是以我爲中心,學生失去了自我,就好像師傅和徒弟的關係一樣,師傅說什麼,徒弟都不敢說個不字,還得乖乖照做。

蘇格拉底式教育。從教育意義上看,教師和學生處於一個平等地位。教學雙方均可自由地思索,沒有固定的教學方式,只有通過無止境的追問而感到自己對絕對真理竟一無所知。因此,教師激發學生對探索求知的責任感,並加強這種責任感。這是蘇格拉底的“催產式”的教育原則。這種教育方式是我們所追求的最佳教育,師生之間以一種平等的方式進行對話,學生沒有恐懼,可以無所顧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即使說錯了,也沒有人會嘲笑。這是一種追求心靈的對話,我們現在的素質教育正是這種方向,在課堂上,老師只是引導者的作用,學生佔了主體地位,師生圍繞知識這一偉大事物,探究知識的魅力,品嚐智慧的芬芳。

這三種教育類型都需要學生具有對絕對真理和尋求真理的引路人——教師的敬畏之心。這種敬畏之心在傳統的經院式教育中達到了登峯造極的地步,經院式教育傳統即使在目前的教育中也是有一定地位的,在師徒式教育中學生的敬畏心情表現在師傅個人身上。在蘇格拉底式教育中學生的敬畏之心情表現在精神的無限性上,學生追求的是一種超越自身的責任與力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