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贴:80%学校80%教师对新课标提出这九大概念可以这样初步理解应用。

[红顺视点]:实用贴:80%学校80%教师对新课标提出这九大概念可以这样初步理解应用

背景:笔者自2001参加新课改,已走过二十余个年头,完整经历了前次课标修订理念学习、践行、创新的各个阶段。第三版新课程、新课标颁布,表明核心素养为主体新课改又拉开了序幕。在到一线学校调研及与教师私下座谈时,笔者发现80%普通学校80%普通教师读不懂新课标文本;一些名特优教师提供案例凭教师现有素养根本做不到也不能常态化;专家、学者提出的如跨年级教材整合等观点因区域统一考试命题导致不切实际,不能落地。于是许多教师因努力也做不到便选择“逆向内卷″、"躺平策略″,课改践行整体水位普遍较低。另外,笔者认为新课标理念践行决不是运动式,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行动,需要实践、反思、再实践的不断迭代升级。因此,新课标理念理解、践行应该允许普通教师在素养、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内破冰、小跑去实践。为此,在阅读专家、学者及个人思考基础上,对新课标倡导的这九大新理念,进行普通教师听得懂、易操作的起步阶段的初级、阶段解读,因讲座深受听课教师喜爱,特将这些“土”"浅”"不入流″但接地气思考分享如下:

理念1:教学设计变为学习设计

教学设计、学程设计、到学习设计是设计关注点、内涵外延发生了变化。教学设计侧重教师招“教″的设计,学程设计侧重学生“学″的设计,而学习设计是教与学设计整合。学习设计包括学程设计、主干问题设计、活动任务设计、评价设计、学习支架设计(学习策略设计:学习工具设计、图表设计)、学习资源设计等。

学习设计不等于传统教学流程设计,也不等于高效课堂时学程设计。

理念2:教材整合

普通教师怎样尝试对教材进行整合?

教材整合思路,普通教师当前可参考思路有三种:内容整合型学材开发、拓展资源脉络重续式的学材招展开发、结构重建式学材开发。

如果课时与课时之间、内容与内容之间是并列关系,可依据学情进行顺序更换;若是递进关系则不能更换!

主题教学、课内与课外、选篇与整本书整合是语文整合侧重点;单元拓展课即单元+是数学整合侧重点;考虑换情景、换活动、换例题、练习是各学科小整合常用方法。

学科统编教材与学科校本教材融合设计与实施,也是整合的一个思路。

跨学科主题学习先要完成课标提供案例,积累经验后再开发。

理念3:大单元教学设计

类型1:整体推进——整合型

流程:语文来说,学习生字,本单元多课生字整体学。数学学面积:几何图形面积模块学。学某一个语文要素三课打通学:感知、学法、实践。

类型2:扶放结合型

流程:第一课、第一模块:教师讲解,第二课或第二题学生小组讨论完成;第三课或第三题学生学生独立完成。即学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个体学习。

新课标倡导的大概念大单元教学如何有序务实在课堂上落地?

语文学科:

策略一:以单元为单位整体分类学习生字词;先让单元整体导读课,明确单元语文要素及大概念分解;再第一课教师学法指导,第二课让学生合作学习,第三课自主学习。感知一梳理提炼一迁移运用”;要素感知一学习方法一阅读实践。

策略二:先让单元整体导读课,明确单元语文要素及大概念分解;围绕诸个语文要素或某个要素维度,各课打通进行,采取导学、合学、自学程序逐个学习。

语文增加整本书阅读推荐、指导、分享课。

数学学科

采取总、分、总单元建构模式。重点关注增加的单元说明课及预习课,单元学完后大概念统领的单元整理课设计与实施,增加单元拓展课(单元+)。分课时从格外关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到侧重体现数学特色的学科思维程序、图式的学科实践活动。如猜想、验证、归纳、应用等。

科学课:侧重实验探究流程进行学习设计,关注大概念迁移应用。

理念4:大概念(大观念)

学科层面大概念(如任务群、数学模块)是教材编写依据,单元层面大概念才是单元整合、设计依据(教师用)。

单元大观念由两部分构成。核心概念+概念之间关系。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键概念建立联系形成一个判断或命题,由句子构成。如:数学“位置与方向”单元可提取“参照物、位置、 方向”三大核心概念,继而形成“参照物有助于准确确定位置与方向”的大观念。

实际上布鲁姆新目标分类学中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性的认知知识可以看做单元大概念。

有专家依据大概念内容结构将大概念分为结果结论性大概念、思想方法类大概念和作用价值类大概念。属于知识最终成果的结果结论性大概念,如细胞的结构、等体积变换模型,侧重于"答案"、结论;知识发现与建构类的思想方法类大概念,如转化法、数形结合法、反省认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重在阐述如何学习;知识的迁移与运用的作用价值大概念,如方程对人类思维的价值,科学只能证伪不能证实,回答的是学习有何用问题。

单元学科大概念理解:

数学单元大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语文单元大概念:语文元素可以看做单元大概念;另外还有方法、规律类、价值观、文化类等。

英语单元大概念:思想方法、文化、价值观。

可以从观念、原理、方法、结构类、概念、小概念关系、应用类、价盾观来提取大概念。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内容一个单元、一节课,教师侧重点不同提取大概念不同,因而教学设计也不同。

5:学科实践活动

学科实践活动指的是像专家一样思考问题,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方式。

学科实践活动可分为学科通用的、模块使用的、整节课使用、某类题使用的不层类别层级的实践活动。

学科实践活动具体步骤是问题解决步骤,而不是原有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当堂达标”课堂流程固化环节,如数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是:审题、分析、设元、列方程、解方程、检验。这就要求教师真正站在解决问题的内在逻辑上设计序列化学习活动直至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真正的要从形式进入本质。

学科实践包括学科研究性实践和学科应用性实践。

语文实践活动:通用类: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模块类:“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师可以设计阅读方法指引、阅读资源搜集、文本脉络梳理、人物形象评折,精彩语段品味、主题旨趣研究、学习成果分享等学习活动,

数学实践活动:通用类: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

模块类:8种典型数学实践:(1)提出有意义问题并坚持解决问题:(2)抽象与量化推理;(3)建构可行论证并评判他人的推理过程;(4)数学建模;(5)策略性运用恰当工具,(6)关注精确性;(7)寻找并运用结构;(8)寻找并表达循环推理的规律性。

整节课实践活动:

数学: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英语:


科学实践活动:“探究实践”或“科学探究”或“科学探究与实践。

艺术实践活动:“创意实践”和“艺术表现”。

我非常认可郭元祥先生观点:真实情境激发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在解决复杂问题中学习;感性与理性、理解与体验、认知与实践的循环;以生活实践和学科实践整合学习方式多样化;增强学习的社会性,在高度的社会关切中丰富学生的社会本质,发展社会素养(社会认知与社会观念、社会情感与社会责任、社会参会与社会实践)。

理念6: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与设计

两层含义:教的内容、学的内容、评价内容一致性;教学目标、学程流程、练习检测设计一致性。

教学目标与流程内容照应;练习检测评价与目标照应;内容与练习照应。

教学学习评价的理想状况是教学评”一体化,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既不是前后的关系,也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谁凌驾于锥之上的关系,而是融合一体的关系。

学业质量标准背景下的新教学评一体化强调从碎片化课时设计走向大概念统整的、系统化的学习单位教学设计;新教学评一体化要求从单一学程设计,走向自我系统、元认知系统、认知系统的学习系统整体设计——目标设计、情景任务设计、规则设计、工具设计,尤其是关注目标目标达成设计;新教学评一体化重视问题化系统构建,重视学习脚手架、学习策略多元分层设计,即关注知识在情境中的意义化——将知识放还到情境中,在情境中引发多样化的学习实践,将情境中的知识抽象为学科中心的关键概念和能力,在新情境中去检验;新教学评一体化要求从常态教学方案设计走向突出大概念深度理解的翻转逆向教学设计,即传统的是先确定目标、再确定学习内容、最后设置达标检测的正向设计,现在倡导的是先确定学习目标、再确定检测目标、达成判断指标依据、最后依据欲达成这些指标、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新教学评一体化强调嵌入式评价、过程性评价、任务式评价,评价贯穿教学活动、任务始终。

单元集体备课框架:

1)课标分析(教学内容、学业质量评价分解、核心素养细化)、教材分析(册与册知识点之间的知识点之间、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设计之间的关系即教材结构梳理(思维导图)学情分析(学习的前提知识、能力、经验、思维优劣势、已学相关内容质量标准是否达成)。

2)单元学养目标及达成指标

3)主干问题及问题化系统

4)学习设计:(教材五点确立、突破,活动任务设计与分解,典型例题对应维细目表(评价设计)

5)教学策略(有经验老师给出教学建议。单元测试卷及试卷分析中得出的今年教学要提前预防问题及需要拓展补充内容、课标、教参上的相关教学提示、教学建议)。

6)课时划分(协商本单元新授、习题、复习、检测、机动课时数。

7)单元试卷设计与研讨

单元备课研讨侧重点:一是对本单元教材结构进行详细梳理。二是目标达成设计。尤其注意对符合课标学业质量新题型搜集与研讨。三是关注课标中相关学段与之关联的教学提示、教学建议;四是从关注学科章节知识逻辑走向关注“基本问题一思维方式一具体思维模型"的学习逻辑、问题解决逻辑,关注本单元大概念形成及渗透的学科核心素养。

课时备课研讨框架:

1)单元学养目标及达成指标(学业评价指标)

2)主干问题及问题化系统:

3)学程设计:情景链创设、三思三创设计:(活动任务设计、预设应对预案)、嵌入式评价设计、练习设计;(备份剩余时间学习模块一一动态学习模块(文化、拓展、提升)

4)学后反思(课堂整理及关联、迁移)

5)教后反思(课下)。

理念7:课后小结到学后反思

从教师自己小结走向引导学生自主整理;从仅用语言小结走向用思维导图、学习导图等借助思维、学习工具去全脑参与的高效整理;从单一对知识小结,走向对知识、思维、元认知三个维度的全面梳理;尤其关注对自我系统、元认知系统、认知系统启动运行的反思,比如学科规律、工具使用等;从课堂上仅说出来,课后还要用学科日记形式的写下来。概括起来说,课堂整理整理什么?整理物品;整理情绪;整理知识;整理思维(方法);整理问题;整理关系及元认知。

课堂小结再次升级——学后反思

侧重点在借助深度体验反思感悟、达成单元大概念所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该环节也强调整理、反思,但重心落在关联、转化上。

关联强调本节知识与已学过知识借助同化、顺应、构建知识系统,实现知识结构化,同时也强调自我关联,即从元认知层面进行自我反思、正向反馈。

转化是升华,把认知变成情感,倡导让学生品悟本节课可远迁移的核心观念、观点是什么?解构、改变、可升级大观念有哪些?可解决哪些真实情境下的问题。

理念7:目标转换

教学目标转换为学习目标,从三维目标提升为素养目标。

单元素养目标、课时学习目标如何撰写?


变教学目标为学养目标;教案上规范书写目标,课件上要转化为问题呈现。

教案上写法:

较适用的有三种:一种是涉及核心素养单元结构分解;一种是威金斯的目标简化版:知识技能、理解意义、迁移应用;一种是在某一个问题解决过程中对三维目标整合。

理科常用: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活动或任务学习什么知识、技能,理解什么大概念或养成具体素养。

语文:基础目标+核心目标(要素)+拓展目标(常规目标)

道法、科学:用常素养细化来写。

写法举例:新目标叙写应该采取“经历(过程)一习得(结果)一形成(表现)的句法结构。具体来说,这一句法结构往往表征为经历……学习过程或方法,习得〈如理解知道等……(结果〉完成/形成…(表现)“譬如,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五单元的目标2为例:熟读四篇游记,厘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和“移步换景”等描写景物的方法(经历)丰富阅读经验,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奇美景观(习得》表现出自己对祖国锦绣江山的热爱之情(表现)再如,通过釆访实地调研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探究党如何始终保持先进性(经历)理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必要性(习得)阐述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表现)。不难看出,上述呈现方式立足于学生主休,同时观照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匣于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提供指引,匣于指导具体的评价任务和学习任务的设计。

理念8:课标背景下作业设计、考试命题设计

评价是否符合课标理念、"好题"参考标准:

1、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命题(以标命题)。

2、从知识、命题双向细目表变为多维细目表。即:情景类型、知识类型、考核大概念、问题类型、量规、答案类型等

3、关注从试题到试题近迁移,到大概念运用的远迁移;

4、关注客观性试题评分标准变化(创新、批判性思维);

5、从能力到素养,重视试题复杂情景设计、重视非良构问题设计,重视设问设计。

理念九:大情境

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语文情境类型: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

数学情境类型::数学情景、现实情景(个人、职业、社会)、科学情境。

英语情境类型:学生与自我、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

每类情境可再细分为熟悉的、关联的、综合的情景。情景下问题又可分为:简单、较复杂、复杂的、综合的四个层级。

情景与问题关联:可以提出一个“结构化探究”,即给孩子提出一个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但让他们自己找到答案。也可以使用“引导式探究”,即只是提出一个问题,让孩子自己创建方法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还可以利用“开放式探究”,即什么都不提供,不提供问题、方法或答案,让孩子自己设计这些方案。

教师要从过去的仅在开头使用的情境创设走向贯彻始终的情境链创设。

特别说明:上述对这次新课标初级、阶段通俗化解读,读者对象定位为县域、乡镇普通教师,在概念严谨性方面有点“浅解",旨在普通教师读懂、能用、常态化实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