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服務業革命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據統計國民收入水平在1萬美元以下的時候,製造業在國民經濟所在比重是持續增加的,當達到1萬美元這個水平的時候,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開始下降。說明在生產力不夠發達的時候,生產力水平不能滿足人類的需求,所以製造業是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而生產力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供給與需求將接近平衡,那麼製造業將維持一個相對穩定水平。而國民經濟的增長將會產生新的增長點,那麼製造業在國民經濟的比重將會持續下降。(總量增長,而製造業總量一定)。而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是服務業。

製造業生產企業的商業模式向供應鏈金融轉變,也是一種服務升級,由賣產品,變成租賃產品,而租賃是一種服務。在設備租賃的過程中,設備通過租賃拉長了產品的回款週期,所以就需要有金融公司參與,從而出現了融資租賃行業,擴大了生產性服務的範圍。

製造業管理都具有服務屬性。

管理理論很早就有,但只有在流水線發明之後,在企業內出現了社會分工,對不同崗位的人員高效管理才形成了企業管理學科。但管理人員是不直接參與生產,但管理人員爲生產服務,其特點與服務特點類似。

比如現在大部分製造企業最缺的是好的車間主任(能做好生產排程的人)。生產排程做的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企業的效率。

服務行業是通過人和時間提供服務的。人類工作時間將會衍生出新的矛盾。

當生產力足夠發達,供給能力接近需求水平的時候,生產力再進步,不是供給的大規模增加,而是將人更多的生產時間從生產中解放出來,所以我們看到發達國家的工作時間在不斷的減少。

未來商業的特點:

1、設備聯網,物聯網

2、物聯數據通過互聯網匯聚在平臺上

3、利用平臺上數據形成智能,創造價值

4、在平臺上形成生態

5、向服務轉型

工業1.0:實現工匠與工人的分工

工業2.0:開啓管理革命,實現操作工與管理層的分工

工業3.0:出現了管理工具,實現了管理層與管理諮詢、管理軟件工具的分工

工業4.0:可定義爲服務業文明的開始普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