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教養有多高,你的世界就有多大!


01


人與人之間,對錯可以申辯,教養一旦欠缺,卻讓人無計可施。今天我們說的話題就是:教養。


教養是什麼?教養就藏在生活的點點細節中,它表現在行爲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的結果。


教養表現出來,就是多些平易近人,少些頤指氣使;教養就是少些捏造是非,多些坦誠相待;教養就是多做事少廢話,多體諒少僞裝……


沒教養和隨性是兩回事;真性情和不尊重人是兩回事。每個人都一樣,生而爲人皆不易,不是所有人都要爲你的無知和自私買單。


教養,是一種善良,也是一個人心靈世界最真實的體現。


02


有教養的人,不會事事以自我爲中心。


在讀書的時候,我們經常能碰到這樣的奇葩室友,她要是想睡覺,別人誰都不能說一句話;她要是不想睡,誰都休息不得。


大聲開關門,走路叮噹響,免提和七大姑八大姨通電話,說話很誇張,笑聲很恐怖。


更諷刺的是,別人委婉提出安靜的請求,她嘴邊總掛着一句:事多,真矯情。


當她以自我爲中心的行爲發展到極致程度的時候,一位室友再也按按不住自己的情緒,就告知她如若再這樣以自我爲中心,就會告訴導員實情。


沒想到她居然眼睛一瞟,說了一句:愛告告去,你這麼愛打小報告,小心有報應,人在做天在看!”


當時我們真是哭笑不得、無奈至極。


列夫·托爾斯泰說:“自己能做的事,不要去麻煩別人。”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一個有教養的人,從來都不會隨意給別人添麻煩,還恬不知恥認爲都是別人的錯誤。


03


有教養的人,不會一味索取、不知感恩。


讀研二的時候,有很多打算和我報考同一所大學的學弟學妹來找我幫忙,想借鑑翻看我的考研筆記,或問我一些選擇導師的方向,畢竟我經驗比他們稍豐富些。


在這個問題上,正因爲我經歷過,所以深深懂得,理解她們的迷茫和困惑,我儘量能幫則幫,但卻偏偏有一個女孩得寸進尺,把我的幫助當成理所應當,將“伸手黨”的無賴行爲流露地淋漓盡致。


在qq上,因爲自己的收到電子版筆記忘了保存,所以再三跟我說,再發她一次,沒關係,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我馬上回復她:稍等,因爲學姐在外面吃飯,資料在電腦上,要回家才能發。


誰知道,因爲回家晚了一會,讓她誤以爲我存心欺騙,故意拖延,按捺不住自私之心的她,居然在qq上大肆埋怨我:要麼就幫,要麼就直接告訴我不想幫,幹嘛說了又做不到?


我一看立馬火了,what?我們不過一面之交,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敢情我這是欠你的來還債的嗎?大家都是成年人,清醒點吧,沒人欠你什麼,幫你不是我的義務!


別人予人玫瑰、手有餘香,不代表你就可以不疼不癢伸手就要,還貪得無厭、一味索取。


04


有教養的人,懂得分寸、懂得進退。


《菜根譚》中說道: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其無背後之毀;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其無久處之厭。這段話讓我想起近期一次同學聚會上發生的一件小事。


宴會上,在座的女孩們都美美滴打扮了一番。其中有兩個男同學同時到場,一個過於“直白”地開了句玩笑:“打扮成這樣幹嘛,同學時期素顏的樣子,我又不是沒見過,個個都是……”


對於開玩笑這件小事,只有當事人覺得幽默,那纔是玩笑;如果當事人感受到的是對自尊心的打擊,開玩笑的人就是沒教養。


一個有教養的人,從不會在踐踏別人尊嚴的前提下做趣打哈、亂開玩笑。


另一個男生見狀,馬上打圓場說:“女孩們穿得好漂亮,原來一個個的都是美人胚子呀。”


之後的畫面就是,會聊天的哥們整晚都在和妹子們熱聊,氣氛異常融洽和熱鬧;而那位說話不得體的朋友,無論怎麼譁衆取寵,別人都對他不搭不理。


所以,會掌握分寸,也是一種教養的體現。


05


教養不僅僅是發乎其外、如何待人接物的姿態;實際上是“爲己”與“爲人”的結合,正如有人總結過的:讓別人舒服,讓自己也舒服。無微不至的教養,在你不經意間,就能泄露出你的靈魂。


美國著名旅行作家凱魯亞克說:“教養是一種不用說出來的美好。”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教養也並不體現在大事上,而是通過很多的小細節反映出來。


大千世界,我們總會遇到很多這樣的人:


他們不動聲色地替人解圍,免人難堪;


他們不誇誇自談,不把自己的某項榮譽作爲某種值得誇耀的東西放在嘴邊;


他們在有行人的地方踩剎車減速,在沒有人的地方再重新提速;


他們和別人交流時等待對方說完,再禮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他們在有人休息的時候,出門時輕輕把門關上;


他們在接私人電話時走到外面,從不會打擾別人工作......


這就是教養。


有教養的人就像春雨,在每一個角落溫暖世人,總在不經意間讓你舒暢無比。教養是細水長流,是一些習慣的總和,在某種程度上,教養不是活在我們的臉蛋上,而是繁衍在我們的骨髓裏。


良好的教養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並非單純的禮貌,而是習慣和細節的積累和養成。教養決定了一個人境界的高度和眼中世界的寬度。


正如畢淑敏曾經說過的:“教養是細水長流的,具有某種堅定的流向和既定的軌道性。”它是後天養成的品質,但一旦養成,就深植於我們的骨髓。


無論在什麼時候,展現我們的教養,等於展現我們靈魂的模樣。


你的教養有多高,你的境界就有多高,你的世界就有多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