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終身學習,不僅需要學習新知識,更應當學習好的思維模式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看到柏拉圖的這句膾炙人口的名言,你有什麼感想呢?

對於我來說,這句話讓我感到非常興奮。看!成功啊,是多麼地容易!需要的僅僅是一個好的開頭而已。

然而,事與願違的是,這句話並沒有給我帶來成功,反倒是引來了拖延症。

仔細想想,其中的原因莫過於,在內心深處,我極度的渴望成功。既然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那麼就意味着,只要擁有了一個好的開端,我就能夠大大地提高自己的成功率。

於是,爲了確保一個完美開始的出現,我固執地等待又等待,哪怕最終無法行動,沒有結果也在所不惜。

事實上,這種爲了確保成功,從而放棄努力的做法並不少見。美國知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博士認爲這種對成功極度重視的心態是固定型思維模式的顯著特徵。

卡羅爾·德韋克博士是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也是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她在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擁有非凡的成就。

在她的經典著作《終身成長: 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這本書中,卡羅爾·德韋克博士着重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一種就是剛剛提到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另一種則叫做成長型思維模式。

這兩種思維模式的劃分標準就在於,你是認爲人的能力是天生的,固定不變的?還是能夠通過後天努力而得到提高?如果認爲人的能力是天生的,是一成不變的,那麼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如果認爲人的能力能夠通過努力而得到提高,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者。

《終身成長》這本書詳細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者對成功和失敗的不同態度,並且結合大量商業、體育、教育方面的案例,對兩種模式進行解讀,展示了不同的思維模式對人生的不同影響。

1️⃣努力是好事還是壞事?

卡羅爾·德韋克博士在《終身成長》中提到了一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故事:龜兔賽跑。

卡羅爾·德韋克博士指出,這個故事的本意是想強調努力的正確性。但事實上,沒有人想要去當一隻毫無天賦,只能依靠努力去贏得勝利的烏龜。

無意之中,這個故事敗壞了努力的名聲,讓人覺得“努力是壞事”,“只有笨人才需要努力”,“努力說明你不夠聰明”。

而這種想法恰恰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內心的真實反映。他們普遍認爲:“天賦代表一切”,“我有天賦我驕傲”。

然而,伴隨這種想法的往往是失敗,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傷仲永。誰也無法否定神童仲永的天賦,但是他過度地依賴天賦,忽視後天努力,最終結局只能是“泯然衆人矣”。

與此同時,成長型思維模式者並不認爲,天賦與努力之間是非此即彼的對立關係。在他們眼中,無論是否擁有天賦,努力都應當是一種必備的人生態度。

NBA史上最傑出球員,邁克爾·喬丹的成功,就離不開持續不斷的努力,特別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喬丹無可避免地面臨體力下降的問題。於是,爲了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他開始更加努力地訓練自己的協調性和動作,比如最爲出名的後仰跳投。正因爲如此,當喬丹離開NBA的時候,已經從最初的灌籃高手,成長爲全方位發展的全能球員。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看重成功,認爲成功是對自己天賦和能力的肯定。但是,成長型思維模式者注重的則是努力,認爲奮鬥纔是人生真諦。

然而諷刺的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往往對成功求而不得。但是,對成功並不過分在意的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卻總會受到成功的青睞。

2️⃣失敗真的難以接受嗎?

老虎·伍茲,天才的高爾夫球手,曾稱霸球場十幾年。但是,這並不意味着老虎·伍茲的王者之路是一帆風順的。

比如1998年,老虎·伍茲在大師賽中僅僅排名前10,在英國公開賽的成績則是第三名。在外人看來,素來爭強好勝的老虎·伍茲的心情一定十分失落。然而,他的表現卻出人意料。

“有時候,當事情進展不是那麼完美,或者你對自己的揮杆不是很滿意的時候,在這樣的情況下得分,讓我感到更加高興。”

在老虎·伍茲看來,縱然成功很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付出的努力。因此,即便失敗了,但若已經全力以赴,那麼,我依然爲自己驕傲。

相對於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對失敗的坦然面對,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的反應,就不那麼淡定了。

在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的字典中,沒有“失敗”這兩個字。即使真的出現失敗,那麼也一定是別人的錯。

同樣是天才高爾夫球手,塞爾吉奧·加西亞就是一名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當在球場上表現欠佳的時候,加西亞會把所有的錯誤推到自己的球童的身上,甚至是推到自己鞋子上。有一次他氣急了,甚至差點把鞋子扔到一名官員身上。

在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眼中,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法從中學習;但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卻把失敗當成洪水猛獸。面對失敗,他們的一貫做法是推卸責任。有時爲了避免失敗的出現,甚至可以什麼也不去做,卡羅爾·德韋克博士把這種現象稱爲不願努力綜合症

3️⃣發掘潛能的正確姿勢

當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因爲畏懼失敗而放棄行動的時候,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則在努力、努力、再努力。

因爲,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堅信,人的能力如同在海洋中漂浮的冰山,表露在外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能力都被隱藏了起來,也就是潛能。而只有通過努力奮鬥,才能把它們發掘出來。

但是,這並不代表,只要努力了就一定能發掘出潛力,進而獲得成功。因爲,除了努力,方法也很重要。

單純地強調努力,而不注重方法,是非常危險的。卡羅爾·德韋克博士在《終身成長》中指出: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告訴他們“你可以做任何事”。但不能只是簡單的告訴他們“你可以做任何事”,還要幫助他們獲得技能和資源,通過努力達到他們的目標。否則“你可以做任何事”只是一句空洞的安慰,這是將責任完全拋給學生們,讓他們覺得如果他們沒有達到目標,就是個失敗者。

可以說,不講究方法的努力,都是無效努力。因此,當努力了卻沒有成果的時候,我們就需要停下來,想一想是否是用錯了方法。只有如此,才能不斷髮掘潛能,實現個人能力的提升。

卡羅爾·德韋克博士在《終身成長》中告誡我們,世上不存在純粹的成長型思維模式者。每個人的頭腦中,都既有成長型思維模式,也有固定型思維模式。比如說,球場上的老虎·伍茲是一個地道的成長型思維模式者,但是在婚姻生活中,他卻是一個固定型思維模式者。

這就要求我們在終身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學習新知識,更需要學習好的思維模式。只有擁有更加積極的思維模式,我們的人生道路纔會更加精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