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高效能閱讀,才能避免死讀書

去年,因爲工作上的關係,認識了一位在電視臺工作的朋友,他是我朋友圈的清流。我經常在他的朋友圈瞭解到一些,在我周圍的人身上和我的朋友圈中沒有見過的事情或者沒有了解過的業務類型。在某些方面,我比周遭的人多瞭解的事情大部分都是從他那裏瞭解到的。

而且雖然這些業務有的跟我的業務不是一個類別,但是從他的一些事情上,卻讓我對自己現有的一些業務處理有了新的思路。

而且,我還發現他很喜歡讀書,偶爾會發一些推薦之類的。而且他能很好地把書中的知識記住並且靈活運用。正好我在讀書上有很多困擾便跟他做了簡單諮詢。瞭解之後才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我跟他講了我大學讀書比較密集的那段痛苦的經歷,也是我的這麼大以來讀書最多的時期了,雖然書讀了很多,但是,不但沒有記住任何東西,而且留給我的只有痛苦的回憶,什麼是味同嚼蠟應該沒有人比我體會更深了。

他跟我講了他如何利用書中的知識解決現有問題的諸多案例。並且告訴我 ,讀書要做到愛上讀書纔能有效,再利用正確的方法把知識運用起來,讀書纔有用。

書本來是我們用來解決問題的工具。如果只講求讀書的數量而不追求讀書質量和主觀感受,那麼只能是死讀書,人便成了讀書的工具了。只有愛上讀書,學會學以致用,可以輕鬆地將書中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解決我們的現有問題,讀書才達到了效果。我們讀書纔沒有白費,纔是有效的讀書。

爲此他給我推薦了《高效能閱讀》這本書。它的作者是日本作家原尻淳一,在龍谷大學研究所獲得經濟科研究碩士學位,畢業後在知名的廣告公司工作過,隨後在大型唱片公司從事藝人,電影,動畫的營銷和企宣工作,後期在Bloom Concept負責面向大型製造商的新產品開發和營銷等諮詢工作,並任企業培訓講師。同時是龍谷大學經濟學部的客座教授。

《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主要告訴我們,如何愛上閱讀成爲閱讀體制;如何做到高
效能閱讀;思想主場決定了你的高度。

1.如何愛上閱讀成爲閱讀體制?

作者在開篇第一章就提到了達尼埃爾·佩納克先生的“讀者權力十條”:“第一條,不讀的權利;第二條,跳讀的權利;第三條。不讀完的權利;第四條,重讀的權利;;第五條,讀不擇書的權利;第六條,包法利症(易被小說內容感染 的狀態);第七條,讀不擇地的權利;第八條,隨意選讀的權利;第九條,朗讀的權利;第十條,默讀的權利。”

爲什麼要這麼重視讀書的技巧,因爲現在社會的發展要求和信息化時代信息量的日益增多,我們需要甄選。“我們必須牢牢地掌握‘閱讀技術’,否則一定會淹沒在信息洪水之中,被時代大潮遠遠地拋在後面。”

同時,不善讀書的人往往會被“必須從頭讀到尾”的強迫觀念所束縛,我自己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往往一字不落地讀完,而且什麼也沒有記住。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學生接受的都是應試教育,99%的中國學生上學時候讀的書,包括學的課本都是爲了得到高分考上好的大學,纔去努力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而且,大部分的中國學生都有一種概念:上了大學就輕鬆了。因爲上了大學就沒有人逼着你學習了。就可以自由自在地蝸居宿舍上網玩遊戲,戰鬥到天亮。然而,往往這樣的學生,在最後卻是真真地浪費了大學最好的學習時光,也可以說自己最好的增值機會。

國外的學生講求先培養學生的興趣。然後再去書本中學知識找答案。這也是爲什麼國外的諾貝爾獎比中國的多,很多國際性的發明獎研究獎都是外國人的原因。這裏說的先培養興趣,再在興趣的驅使下自發地去書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識,解決自己興趣上的問題的學習方法就是《高效能閱讀》中講到的3D*2D學習法。

“3D*2D”結構,是旨在先培養閱讀者的興趣,再根據自己的興趣閱讀相關書籍,並將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之後再出現新的問題,再帶着新的問題去書中找答案,這樣在興趣的驅使下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並且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在我們平時的閱讀也是這樣的。

當你不想讀一本書的時候完全可以把這本書先放起來,過一段時間甚至過一兩年再拿出來看的時候或許你就會對書裏的內容感興趣了。讀書也講求緣分。也與人的閱歷有關。想我在大學讀的那本《霧都孤兒》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當時就因爲這本書在圖書館“世界名著”那一欄目中,我才使勁的去讀,但是什麼都沒有記住,有的只是我當時難受的感受,就像有人在逼我一樣。去年我又重新讀了這本書,只用了一天就讀完了,再也沒有當年的毫無興趣的感覺。

然而我們有時讀一本書就是爲了其中的內容對我們是有用,怎麼樣能讓自己讀的更順暢呢?

可以去搜索與作者相關的一些人物軼事,與這本書相關的創作背景等,會增加你的理解度和興趣度。

牛人們讀書都是先瀏覽目錄,看看哪一部分知識時自己需要的,再重點閱讀哪一部分。而他們又是怎麼記住這麼多知識的呢?

  1. 如何做到高效能閱讀?

自從讀完《高效能閱讀》這本書,我養成了讀書先讀索引的習慣。丸谷先生認
爲:瀏覽索引頁,能瞭解作者究竟是出去何種目的而寫作這本書的。既要留意該書針對了什麼又要留意沒有針對什麼。這樣閱讀原文會格外順利。因爲這本書整體的框架已經在你的腦海裏了。你只需要將自己需要的精細部分填入這些框架即可。這樣這本書就成了你腦海中有血有肉的部分。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有一樣的困擾。從上學到後來畢業自己買書來讀。我都一直有個困擾 :課堂筆記和自己的想法是否應該記在書上?因爲我一直覺得書是神聖的,不應該寫上那麼多字,而且我的字也實在是不好看。爲此 ,等我再找到本子來記錄靈感的時候,靈感已經走了。即便是記下來了,但是等自己回頭 再看的時候已經不知道當時的情境了。

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中講到了,松岡先生關於這一點的觀點,他將書定位爲“文本化的筆記”,建議大家儘量在書本上寫下想法,使其成爲原創筆記。用自己的創意給重要位置的文本信息做出標記,這樣以後再讀書就會很方便,而且還能產出“讀書=創意大會”的可能性。這樣我們可以最大化地利用書籍讓書籍爲我們服務,讓書籍儘可能地爲我們保存靈感和激發靈感,更有利於我們知識的產出。

當你讀完一本書,想找到自己當時很贊同的部分,怎樣能夠快速找到呢?把書視爲筆記以後,在上邊寫字,在重要位置劃線以後,還需製作能令自己可以快速找到的便籤紙。這樣在合上書的時候也快速找到自己想找的地方。

製作自用索引,也會有助於你後期的資料查閱和回看。在進行第三階段的仔細閱讀時,在你覺得“應該學習教訓”的位置劃線或做好其他標記,並在封面內側的空白頁記下“重要位置的頁碼和內容”。只有當你能把這本書做成自己的原創筆記以後,書中所有對你有用的知識你都可以隨時調用,這樣才做到了最高效的閱讀。

  1. 思想主場決定了你的高度

    通過廣泛的閱讀完全不同領域的信息,能從多角度把握自己的對象,從而突破壁壘。 說的誇張一些,戲劇表演方法裏或許就存在着做演示相關的知識。團體運動的練習中就有總結業務項目的訣竅。因此,讀者也不能侷限於自己喜歡的領域,應該積極挑戰完全未知的領域,要具備外學內用的逆向模式。

在工作中你想做只專注於一個領域的專才?還是適合各個崗位的通才?想想自己的發展,我想大家的答案應該是一致的吧?那麼如何實現?我們需要先成爲所屬部門的專才。在此期間,應該徹底貫徹垂直型閱讀。之後通過水平閱讀,能使主場的知識掌握進一步深化,這就是“使知識立體化的流程”。“思想主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自己“思考的軸”,樹立這個軸很難,但是沒有這個軸,人生的活法將相差甚遠。

“當時深入一件事情的時候,是不得不去思考與之相關的其他事情的。人的生活本來就是綜合性。所以,只有鎖定了一個主題,確定了思想的軸,所有的信息才能隨之而來,就像有了一方磁鐵。

之前看過一位老師的分享,我們所有的缺憾都可以通過閱讀來彌補。所以,我們需要閱讀,但是爲了我們可以不會迷失在現在洪水般的信息洪流中,我們需要擁有閱讀的技術,學會高效能閱讀。然而好的閱讀術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只是爲了讓書籍更好地爲我們服務。學會學以致用才能將書本里地知識運用起來,應用我們的工作和知識的輸出。

明治大學的齋藤孝先生說過下面一段話:“書是作爲讀物而存在 的。這是普遍的看法,然而在我看來,書是爲了讀後‘著書’‘立說’而存在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