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庚启|2018-12-23

今天上课李老师讲了关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咨询思路。其中有一点我感觉最受启发,就是人如果过分用脑,那么心就死了。换句话说就是如果过分重视理性,那么感情就消失了。

之前反复提过的关于交流的五种形式:沟通、说服、争吵、缄默、谈判。越往后感情色彩越淡,最后谈判那里就基本没有感情了,成为了一种纯理性的交流方式。这点在婴幼儿教育问题上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现在很多年轻妈妈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培养,甚至是从胎教开始就格外注意。妈妈们会买很多书,我就给好几个年轻妈妈推荐过发展心理学的书籍,虽然我一直不主张照着书养孩子。我之前给很多人说过,照着书养孩子是一个误区,养孩子最主要的是有“爱”,而且要是“真爱”。很多人并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我也理解她们的想法:都是自己的孩子,当然是会把全部的“爱”都给他啊!我们给孩子的爱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不知道方法,怕好的出发点做了错事,致使孩子错过了关键发展期,甚至是造成一些更加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要按照书上写的来做,这样能保证大部分时候不犯错误。

但是过分强调理性的时候,爱就会退居次位。我们见过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有出息,甚至不惜用“棍棒教育”,他们会说这是为了孩子好,是爱孩子的表现。但是这里的“爱”,可不是用心的爱,也就是不是我说的“真爱”。我相信走心的“爱”,是绝对下不去手把孩子打得一边哭一边逃的。这种“爱”完全是理性的,于是乎也就根本不是爱。周围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所有家长都说我是“爱”孩子的,但是一个孩子见了他爸就怕,看了他妈你就躲,躲不过就呛,甚至消极对抗。这种情况下你说孩子在家长这里体会到的是爱么?家长又说了,孩子太小不懂事,等到他长大了就理解我们的爱了。我想说就算真是和你说的一样,那你孩子也得能“活”到那个时候。

其实家长学习各种心理学知识的初衷是好的,是一种希望孩子能茁壮成长的心情。但是理论及应用终究都是手段,爱孩子才是根本。看书抚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注意别让手段代替了目的,因为现实中有很多因素在诱惑你这样做。

抚养和教育,真得不忘初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