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庚启|2018-12-29

就在刚才我突发奇想,我在朋友圈里发的东西会不会大家都是当成鸡汤在看啊?

我个人对于“鸡汤”类的文章非常抵触,尤其是那种一看就没什么内容的生硬的励志文。当然大部分鸡汤文根本不是现实,而是杜撰的一些故事,但是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我对鸡汤的定性一般是“片面之词”,意思就是我们平时遇到的情形是非常复杂的,如果要讲清楚至少得分几种情况讨论一下。这种差异体现在不同的主体,不同的客体,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关系等等。但是鸡汤文往往是以偏概全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往往忽视时空变化和个体之间的差异。用几个词来形容,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张冠李戴、郑人买履。

但是舟总有驶到剑上的那一刻,张家的帽子也总有能戴在张某头上的那一天。如果把鸡汤放在合适的地方,那还是不错的。

我前几天翻自己朋友圈的时候,看到几年前自己写的但已经没什么印象的文字,第一感觉就和看鸡汤差不多。但是仔细回忆还是能够记起一些写作当时的细节,我为什么要写这么一句话,我为什么要照这么一张照片。我自己写的时候一点都没感觉自己写的是鸡汤,因为我写文字的时候是在“当时当地”,我的认知和情感都有参与。但是当时不在“当时当地”的外人看我写的文字会有什么感受呢?如果有共鸣还好,如果恰巧没有相似的经历,无法引起共鸣的人看到会是什么感觉呢?我感觉就和看了篇鸡汤文差不多吧。

写了那么多,我突然发现鸡汤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没法正确看待鸡汤的人。心理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当你看到一碗鸡汤的时候,如果觉得并不适合现在,你可以在心里带着它到过去,如果你觉得并不适合此地,你可以在心里带着它漂洋过海。既然它不适合此时此地,那么它一定适合某时某地。把每一句鸡汤都放到适合它的位置,那么这些观点和阐述就能成为你积极向上的力量。

但是话说回来,能做到这一点的人,还需要看这样的鸡汤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