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觀後感

最近《流浪地球》很火,我看到某個評價說還是國外的電影比如《火星救援》,主角在火星上種土豆求生存更純粹一些。所以昨晚吃着晚飯的時候,我就決定看一看這部電影。去年在亞馬遜借閱過這本書,看了一小部分開頭就放棄了,到現在還沒讀完。可能是我當時正看過了《黑暗的左手》,裏面有兩個人爲了他們所在的整體而無私地去推動兩方合作,中間經歷的各種磨難震撼我太多了,暫時還無法出現其他故事更能打動我。

昨天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經歷了吃飯洗碗洗漱,快看完的時候,我前所未有的感覺很困很累。可能我自己帶入主角的感受,感覺他太辛苦了。他是一個很勇敢的人,全片他最害怕的時候似乎是升空器前的幾秒。而在最初他發現被隊友們拋下,他還堅強地回到了暫留倉,並且冷靜地處理了傷口。後面發現物資不夠,他又開始種土豆。

其實我真正開始看之前,我看這個電影下面的評價也不好。有一個人說,地面人員就一直拖延並不想營救被丟在火星的馬克,而在火星的馬克樂觀地好像沒有遭受過災難,最神奇的是他的小夥伴們在知道地面讓他們換個路線營救馬克,他們一分鐘不到就決定冒險去救馬克了。除了地面的領導們,大部分人都無私的嚇人。

我有兩點感觸,第一點就是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在我的有生之年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太空旅行了。想體驗更奇妙的太空感覺,就多看科幻小說。科幻類的電影就偶爾看看吧,畢竟我膽子小。上一次還是16年我一個人去看了《星際穿越》的最後一部,看的時候一直覺得很嚇人,似乎後來還做了幾天噩夢。

另一點感觸就是,可能我們平時看多了美國大片比如《雷神》之類的,有時候會忽略了現實的科技水平。當我看着《火星救援》,感覺起因是很小的事情,居然也能拍成電影。後來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想法,這可能纔是未來幾十年的科技現狀。這個電影相對於其他大片要表達的,也許就是普通人類探索太空遇到問題再處理的故事。

這部電影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角發現自己被留在火星以後做出的努力,不管是種土豆還是整理其他器材。他在踐行着自己的想法,太空是殘酷的,面臨困境的時候,每一步計劃都可以我們離生存的目標更近一些。

電影中最讓我覺得好笑的地方在於,馬克的小夥伴們商量好去救馬克,中校說,也許你們違反NASA的規定,以後就再也不能探索太空了。我很想說,一生有這麼一次冒險行爲就挺好了。反正換成我,我是絕對不會再一次去太空的。再一想,我這樣的普通人果然連第一次去太空的運氣都沒有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