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跟《星際穿越》相比,差距在哪?

發現最近《流浪地球》捧得有點火了,當然其中不乏也有一些批評的聲音,但好的聲音還是勝過了不好的聲音。其實我也挺擔心這樣的風氣,好不容易燃起來的希望火苗會不會因爲衆人的過高誇獎又蔫下去了。畢竟,這纔是邁入新紀元的第一步啊。

其實流浪地球跟好萊塢大片還是存在差距的,而且差距還不小。比如星際穿越這部片子,就明顯比流浪地球在專業性上滲透得更深。裏面的物理知識有多少就不說了,因爲有些我也看不懂,涉及到黑洞理論、愛因斯坦相對論、時間跨越、三維四維空間等等。我們就單看太空鏡頭的拍攝,就知道專業的差距在哪。


跟流浪地球不同,星際穿越將宇航員在太空中的冒險經歷完整地展現出來了,而且場面十分逼真,浩瀚的星際一覽無遺。科學的理論成果匯聚於一部影片之中,看着很過癮。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星際穿越十分注重細節的呈現,宇航員一開始重力不穩漂浮,到後面適應重力能夠正常行走,整個過程嚴謹細緻,專業精神一絲不苟。

相反,流浪地球則顯得簡單粗暴很多,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影片的重點不在於太空,而在於地面的打造原因所致。

而在主線上,星際穿越想象力更加地天馬行空,愛的主題也十分突出,伏筆很多,線索疊加,必須要集中精神才能領會其中的奧妙。也許這就是好萊塢大片的魅力吧。

流浪地球更傾向於讓大衆都能夠看得明白,因爲中國的電影目前還擺脫不了要靠高票房來獲取存在價值的現實命運。

很多人說,兩者的經費本來就天差地別,不可能相提並論。這也許也是現實因素。

但如果說經費不足是限制電影發展的致命因素,那印度爲什麼能夠拍出好的片子?他們也許幾年纔出一部,但基本都是口碑上乘的佳作。所以,除了詬病有些投資方眼光不到位之外,也應該思考什麼纔是真正限制國產電影發展的桎梏?

打造一部大片,必定是要花上很多很多時間去精細打磨每個鏡頭的。

我希望我們的國產電影能沉得下心,一步一個腳印去演繹,不因外界的聲音而迷失了方向。在好的起點上,逐漸成長起來,真正能夠傳遞給社會大衆正確的知識引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