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你過得一塌糊塗,再不警醒,2019將繼續一塌糊塗

轉眼之間,2019年春節已經悄然過去,思考過去的一年,你是否滿滿的感慨?

回想19年年初,你是否立下豪情萬丈的誓言,只爲今年過的絕對不會跟去年一樣.對比18年甚至17年,2019年年初制定的年度計劃是否有所不同?

多少人每年都制定着同樣的計劃,每年年終都會毫無收穫,年底深深的懺悔,年初繼續豪情萬丈,總覺得今年會不一樣.

殊不知這些年我們如此的失敗及焦躁是因爲我們一直在用同一種思維模式,而我們的思維模式卻未曾改變過.

看到這裏,好多人會覺得非常有挫敗感,因爲我們潛意識裏認爲思維方式是固有的,是無法改變的.

我們的思維方式是由我們的心理因素決定的,是可以改變的.

截至到現在,2019年已經過了五分之一,但我們總感覺這一年纔剛開始,還在慢悠悠中浪費着每一天,就此下去,2019年你的人生又能與過去的每一年能有什麼不同呢?

曾經的我也與身邊大部分人一樣,發誓今年要完成去年列好的前年未完成的計劃.但直到遇見《別找替罪羊》這本書,知道了這些年我是如何將自己一步步推進自欺欺人的思維盒子,並將身邊的人都拉進盒子裏之後,我才幡然醒悟.原來造成這一切的不如意的罪魁禍首就是因爲我自己,是我自己一步步將自己推進不停重複失敗的境地,卻不停的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來麻痹自己的神經.


如果你也與我一樣,想要不一樣的2019年,想要與過往不一樣的生活,那麼《別找替罪羊》這本書可以一讀,或許你會猶如撥雲見霧般豁然開朗.這本書會告訴你:爲什麼你的人際關係會這麼差?爲什麼你會工作不如意?爲什麼你會經營不好家庭生活?



《別找替罪羊》這本書是由美國亞賓澤協會編制,美國亞賓澤協會是一家學術底蘊深厚的管理培訓與諮詢公司,由來自商業、法律、經濟、心理學、哲學、教育等諸多領域的專家組成,曾幫助上百個組織減少人事問題,提高利潤.

《別找替罪羊》自我欺騙與思維盒子我們是如何困在盒子裏的如何跳出盒子三個方面,告訴我們在已然思維慣性的現在,如何通過改變心理因素來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進而改善並不滿意的現狀.

自我欺騙很好理解,自古就有“自欺欺人”,早已耳熟能詳.但是“思維的盒子”我們還是比較陌生,但大部分人應該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思維盒子”,我自己亦是.

例如在工作上接到上司的任務安排,要做一份ppt進行對公彙報,我想要在截止時間前完成任務,好好表現一番,隨後在第一時間着手.不曾想上交ppt後上司表示我做出的ppt並不是他想要的,這時上司質問道:你到底有沒有好好聽我安排的工作?爲什麼你們總是不認真聽?

這時候我自動開啓防禦模式,大多數時候就會反駁到:你就是這樣安排的啊.

在任務並未很好的完成,工作並未按照預期進行的時候,不是思考是否是自己做錯了,在上司質問我的時候,第一時間將自己從事件中抽離出來,將所有錯誤歸給上司,這時候我就自動跳進了“思維盒子”,只要在盒子裏,我就會將自己當作主角,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人都是與自己抗衡的,我會主動防禦,即沒有用同等的姿態對待對方,或者從未將對方當成人,而是一個物體.

既然明白了什麼是“自我欺騙與思維盒子”,那麼就讓我們來了解我們是如何做到讓自己一直呆在盒子裏的.

繼續以我的上司給我佈置任務,而我並未按照上司的要求完成任務爲例.

在上司質問我爲什麼每次都不認真聽他安排任務?爲什麼每次都會將事情做得一塌糊塗?

這時候已經在思維盒子裏的我,自動開啓防禦模式,大膽一點,我會反駁:你就是這樣安排的啊.膽小一點,那麼我會表面應承着:是自己沒聽清楚,馬上去改.但在思維盒子裏的我,從未意識到這件事情是我的錯,我從一開始就將所有的過錯推到了上司身上.即使表面應承,但內心深處並無任何悔意.這時候我會回想上司佈置任務的情景,用一句又一句上司說過的話來驗證自己的結論,進而再回想之前很多次同樣的情況,我依舊將過錯歸到上司身上,卻從未思考過這項工作中自己是否做好了所有自己該做的事情.更未思考過這一次及下一次如何將工作開展好.我將所有的時間用在驗證上司纔是錯誤的根本,而非我.這就是我將自己困在盒子裏的全過程.

在一個團隊中,一個人處在“思維的盒子”中,那麼他就會拉着身邊人進入盒子,進而耽誤一個又一個工作項目,最後一個團隊中連最基本的合作都會出現問題.因爲只要出現問題,那麼每個人都會自動進入盒子,開啓防禦模式,用怪罪別人取代解決問題,那麼這個團隊最後猶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做不成任何事情.

我們都會有自己的“思維盒子”,在瞭解到自己是如何困在盒子裏的全過程,此刻如何走出盒子並讓自己長期呆在盒子以外就成了關鍵.

繼續上面的例子,在我並未按照上司的要求完成任務,在上司質問的時候,想要解決問題並反思自己在工作指令接受過程中,有哪些方面並未做到位纔是關鍵.

上司安排工作,而我作爲下屬未按照要求完成任務,上司質問我、指責我,是否合理?非常合理,即使上司當時並未說明白,那麼我在開展工作前是否詢問清楚並重覆上司的要求?開展任務前構思出工作大概提綱,當時是否向上司彙報過?

如果自己既沒口述確認工作要求,也沒有彙報過自己開展工作的提綱,那麼不管上司當時有沒有說清楚,自己都是這次事件的第一責任人,無可推脫.

但如果在出現問題時,第一時間想着如何推脫責任,而非思考如何解決問題,那麼勢必出現互相推諉、無限次惡化的惡性循環.

其實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是很容易困在“思維的盒子”裏.此刻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你是否人際關係總是經營不好?你是否總是無法按照老闆要求做好工作?你是否經常會跟自己的愛人吵架?你是否覺得身邊這個人變了好多,再也不似曾經的那個人?

其實別人沒變,變得是我們自己.




今天是愛人的生日,你很早之前就承諾給她一個驚喜,但因爲工作原因忘記了.她滿懷希望的等了很久的驚喜,竟然是空歡喜一場.在她失落哭泣的時候,你想當然的認爲是她不懂事,不體諒你.因爲你還不是爲了這個家才如此忙碌.

這時候不妨放下心防,真心的悔過,抱抱她,用心道歉並給她一些彌補,其實女人想要的只是你在乎她的心意,東西並不重要.

大學畢業之後,新入職現在的公司,你信誓旦旦,想要大幹一番.你想要潛心做事,從最基層做起,別人不願意乾的事情你不怕幹,需要加班的時候你也不介意.但接二連三的小狀況,你早已忘記了曾經自己的海誓山盟,你早已處在推諉及偷奸耍滑之中,卻屢屢覺得自己本爲千里馬,在這小小的馬廄裏是大材小用,急需伯樂.

迷茫過,失意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反思的魄力,更沒有潛心將事做好的信心,每每找藉口來自我麻痹.

工作及生活中處理問題的方式是相通的,不管你如何謹慎,我們都是在遇到問題及解決問題中前行.即使2018年及過去的多少年,我們處理問題的模式都是相似的,那麼讓我們嘗試着2019年有所不同.不妨遇到問題時,參考以下幾點:

1、出現問題;

2、思考自己在這次問題中扮演的角色,自己還有哪些做得不到位的方面?

3、真誠的承認自己的錯誤,並道歉;

4、立刻着手解決問題;

5、在工作中及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人,都用同樣的態度對待對方,將對方當成與自己一樣的人,而非物.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切勿在第一時間指責對方.


我們的思維方式取決於我們的心理因素,而我們的心理因素卻可以通過刻意的練習進行改變.思維方式改變,那麼我們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人生本就是由一個又一個不同的選擇組成的,但每一個選擇又有多年前的某個選擇所決定的.

希望我們都警惕自己的思維盒子,時刻注意留在盒子外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