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並不等於逆來順受

新年同學會,交杯換盞之際,突然發現老同學曉科沒有來。十幾年沒聯繫,一打聽才知道,原來她得到了抑鬱症。這是怎麼回事?大家都感到驚訝。

曉科從小就是老師同學眼中的乖乖女,乖到哪種程度呢?沒脾氣,怎樣都好。每當有同學想逃避值日的時候,就會請她幫忙替一天,當然有替未必有還,她也是會乖乖地答應的。當班裏最調皮的同學因沒有人願意和他同桌而無處安排時,老師也會想到曉科,曉科是坐到哪裏和誰做,都是沒關係的。因爲她懂事。

沒想到小時候的懂事模式,曉科成人後一直沿襲着。結婚,婆家說沒有錢,曉科甘願倒貼,她還沾沾自喜說是“裸婚”。但日子不會因爲你是裸婚,而有所優待。婚後蜜月期的如膠似漆很快過去,婚姻生活等待她依然是一地雞毛。丈夫像個任性的孩子,每天打遊戲泡網吧,好不容易有個穩定的工作,就又忙着加班。曉科很懂事,她很體諒丈夫的心情,當別人有微辭時,她始終是爲丈夫辯護的。

後來懷孕生女,丈夫忙工作,婆婆嫌棄是女孩不過來幫忙,又沒錢請保姆。她讓自己的媽媽來伺候月子,然後一個人挑起了所有的重擔。她總是默默承受,沒有人聽到她埋怨,但沒有抱怨的人生,是不是就是沒有委屈呢?

顯然不是,她的爆發是在發現丈夫出軌之後。她崩潰了。太久以來的壓力,太久以來的委屈,不是不存在,而是在心裏堆積壓抑。一旦爆發,殺傷力太大。而她,殺傷了自己。

從此,她感覺生命了無意義,陷入了自殘的泥沼。婚姻已然破裂,她孃家的媽媽正照顧着她。

這是一個“懂事”的悲劇。那麼是不是我們從此不再懂事,變得任性起來呢?什麼樣的“懂事”,纔是真正的懂事呢?

真正的懂事,懂得疏通情緒。

從小到大,我們都喜歡被冠以“懂事”二字,學校裏,我們要做懂事的學生,家裏我們是懂事的孩子,結婚了,我們是懂事的妻子,殊不知,懂事的背後,有着怎樣氾濫的委屈?

愛嘮叨抱怨的人,把委屈表達出來;脾氣暴躁的人,通過吵架把委屈罵了出來。如此行爲,雖然令某些人不齒,但不失爲情緒疏導的方法。

而懂事的人呢,壓抑情緒,拒絕表達,選擇隱忍。看似很好,卻任由心理惡疾滋生蔓延。這樣的懂事,是孕育抑鬱症的溫牀。

真正的懂事,是愛己再愛人。

就像我的同學,一直以懂事自居,別人也覺得她好說話,很懂事。其實這是一種盲從,是一種思想上的麻痹狀態,她只是依照大家都認爲好的規則做事,認爲只要這樣就能讓大家滿意。

她很少考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不僅是她,很多乖乖女都是如此。她們縱容自己的丈夫,她傾注全部心力給自己的孩子,她工作兢兢業業,忙忙碌碌,卻不想自己有什麼需求。

她們似乎很滿足,認爲付出必定有回報。但真實的情況必定不是童話世界,自己都忽略了的自己,還有誰能真正放在心上。照顧了別人一輩子,自己生個病試試看。這裏並不是說人情淡漠,而是習慣使然,被你照顧慣了的人,反過來照顧你,又是另一番情景。

真正的懂事,是有取也有舍。

人的經歷有限,能力也有限,對於別人的要求意見全盤接受,讓所有人都滿意,是根本不可能的。學會拒絕,人才能強大。保有自我,人才能成長。

做人要學會選擇,捨棄那些繁瑣的枝節,拋開那些無謂的面子,勇敢地表達自己的心聲,追求自己的興趣和理想。這樣的人,纔會因爲充實而充滿魅力。

一個人並不是因爲無止境的付出而懂事,而是在愛自己愛家人的過程中,成長包容,強大獨立,那纔是真正懂事的女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