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IPO財報學習

每週學財報,學投資,這周我們的學習對象是——小米科技。

5月3日,獨角獸小米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從2010年創立到2018年遞交IPO招股說明書,雷軍簡直創造了奇蹟。2017年小米營收突破千億,我們來看看這個數值的含義,達到這個規模量級,谷歌用了9年,facebook用了12年,蘋果用了20年,阿里和騰訊用了17年,百度至今都還沒有達到。

一、業務模式

小米是做什麼的?賣手機的?嗯,對,小米不就是賣手機的嗎?找到小米的招股說明書,看看小米是怎麼披露收入構成的?如下圖:

從招股說明書我們可以看到,小米的收入組成包括手機業務、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及互聯網服務,可以說小米的主要業務是手機業務。再看看小米的毛利結構,如下圖:

從毛利中,我們可以看到小米的手機業務確實並不是那麼賺錢,雖然收入貢獻較大,但是利潤貢獻不多,也足以看出小米的“性價比”營銷策略。小米的互聯網收入貢獻了較大的利潤,主要得益小米的MIUI系統。根據招股說明書說明,截至2018年3月,MIUI月活用戶約1.9億,用戶平均使用時長達4.5小時/天,擁有5個以上小米互聯產品的“米粉”數超過140萬。用雷軍的話說就是“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

A:互聯網服務收入情況:

B:互聯網服務毛利情況:

在互聯網服務收入之外,有必要關注小米在物聯網(IOT)上的佈局,儘管利潤貢獻不如互聯網服務收入,但是IOT業務收入也是在猛增,如下圖所示:

佈局物聯網、智能家居及新零售是小米一直在做的事情,從業務模式上我們有可以看出小米絕不僅僅是一家手機公司,那麼在小米上市之後,你是否看好小米對於未來商業的佈局,想必必然是你是否選擇購買小米股票的考慮因素之一!

二、盈利能力

小米雖然營收已經超過了1000億,但是我們來看看他的利潤構成,如下圖:

是不是驚呆了,哈哈,竟然還是虧損的!還虧了那麼多!這裏,我有必要稍微解釋下了。這主要是因爲小米通過發行可轉換優先股的方式進行了多輪融資,這部分融資,會在報表中形成金融負債,計入非流動負債中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按照國際會計準則,這部分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需要計入當期損益,最終影響利潤。那如果我們提出這部分的影響呢?提出該部分的影響,小米的淨利潤爲-3.04億元、18.96億元、53.61億元,所以小米在2016年就開始盈利了,而且看起來還不錯。至於爲啥發行這種優先股,那就表糾結了,有點子複雜。

三、會計科目看競爭能力

小米作爲手機生產商,在業務流程裏包括採購-生產-銷售,我們在上面也說了它的收入情況了,那就看看採購和生產。採購和生產在財務報表上體現爲應付賬款和存貨。

我們看看,2015年末、2016年末、2017年末,應付賬款分別爲142.26億元、175.77億元、340.03億元,相應的應付款項週轉天數爲76天、95天、95天。應付賬款週轉天數的意思你可以欠別人錢多久的意思,可以看到小米欠錢能力越來越強了,也就是話語權越來越強的意思。

小米的存貨主要有原材料、製成品、產成品等,其中原材料、製成品佔比較大,主要是預計推出新產品採購的材料,以及預備的較受歡迎的產品,報告期內分別爲86.43億元、83.78億元、163.43億元,佔營業成本的比重爲13.48%、13.69%、16.43%,存貨週轉天數爲49天、51天、45天。存貨週轉天數意思就衡量企業銷售能力的指標,週轉天數在變小,說明銷售能力在變強。

從上面的兩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小米的競爭能力越來越強。

四、是否值得投資?

確切的說,不知道!

五、又可以出現很多百萬級富翁了!

這個可能是真的可以確定的了,大概看一下小米的股權結構,如下圖:

在其他項,包括42%的持股比例,其中包括給員工的獎勵,根據傳說,有5500名小米員工可以獲得以股份爲基礎的獎勵,還有傳說小米工號前100的同學通過這次IPO基本都是億萬富翁,工號前1000的同學都是千萬身價。大概可以證明這樣一個真理,遇到雷軍這樣的老闆—“一定要跟好”!

好了,那本週的學習就到這裏了,千萬不要以我的“胡亂”分析作爲投資依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